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而且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奋勇向前。翻开红军长征史料,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在湘江战役之后尤其明显。7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顾这一系列会议,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长征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关于长征基本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系统整理、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进行了一些新阐发;关于长征历程,宏观上的辩证分析和微观上的据理释疑等均颇为可观,各路红军以及相关重要军事行动的研究成绩斐然,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关于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学者们比较关注党的政治民主建设、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会议尤其是"大遵义会议"等问题;关于长征精神,学者们在对长征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对遵义会议精神、黎平会议精神、六盘山精神等"长征子精神"也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研究视阈的新拓展;关于长征文化,学者们围绕长征文化基本问题、长征文学艺术、长征红色资源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发出了构建长征学的倡议和组织长征路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推动了研究路径的新突破;关于长征人物,学者们在以长征女红军为代表的群体研究和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个体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实考证和人物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新进步。长征研究要承前启后,还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聚焦的方向和更加专业的队伍。  相似文献   

3.
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铸就了我党、我军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耀眼的长征文化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重温长征历史可以让我们不断得到灵魂升华和精神洗礼。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传承好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长征途经各省区应该创新合作模式,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长征资源,共同建设"长征文化带",打造长征文化名片。一是深入研究长征历史,揭示长征历史全貌,挖掘长征文化内涵。二是合理开发利用长征资源,用历史教育人、启示人。特别是要开发好长征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三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在长征历史研究、长征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的互联互通等方面真诚合作,交流互鉴,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陈学斌 《新湘评论》2006,(10):20-23
1934年11月17日,我们在天堂圩接到了师部发来要我团奔袭道州(即道县)的电报。  相似文献   

5.
孟兰英 《求贤》2006,(10):28-30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而且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奋勇向前。 翻开红军长征史料。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在湘江战役之后尤其明显。7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顾这一系列会议,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6.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06,(10):16-20
长征时,红军曾有3支部队转战三湘四水,足迹遍及42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书写了战略转移的壮丽篇章。 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红军长征在湖南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06,(12):52-53
年初’我们用一种独有的方式纪念长征——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为主体的年度宣传策划。每期都有长征的话题,每天都有一种崇敬让我们感动。长流水,不断线。长征精神让我们在征文过程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在近百篇应征稿件中,选登的22篇文章充满了激情,展示了希望。这次征文活动。特色纷呈。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1日至27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业务处室和地县党史工作部门的同志共27人由巩玉闽副主任带队,奔赴重走长征路的第四站:甘肃。在甘肃,我们克服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的困难,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沿着山高林密的盘山公路.参观了俄界会议会址、腊子口战役遗址、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最后到达会宁,瞻仰了红军长征胜利标志的红...  相似文献   

9.
王欣媛 《世纪桥》2020,(3):46-48,96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行军中创作了大量振奋人心、积极乐观的诗歌,充分发挥了宣传动员、团结奋进的作用,使诗歌成为红军提高战斗力、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研究和探讨当年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诗歌宣传,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红军的长征史,进一步推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思考与运用》2006,(10):F0003-F000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我们重温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弘扬光耀千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新长征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1.
筱平 《奋斗》2006,(10):25-26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大庆油田工人技师何登龙同志。应当说,何登龙同志是现代“铁人精神”的传承者,也是“长征精神”的一种体现。今天,我们回首长征、忆铁人、学雷锋的目的,是让我们依然发扬这些“精神”,增强我们的信念,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75年,沧海桑田,但长征胜利的史诗却牢牢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75年,世事巨变,但长征伟大的精神却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的前行步伐。在那次震撼世界的远征中,我们党领导着以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不足20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透视长征的伟大征程,准确把握长征之旅的突出特点,充分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弘扬。我们要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要着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努力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着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同心同德地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苗乡 “我们这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所以把村名改为了长征村。”一见面,村支书刘宏彬就向我们介绍道。  相似文献   

15.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话虽简单,但却突出说明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超乎寻常的干辛万苦,而我们的红军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钢铁战士。70年前,千千万万红军战士,为了拯救处于危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凭着一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十分凶恶的敌人,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长征精神教育活动已经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展开。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教育我们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为祖国振兴和民族未来而奋斗,中小学校作为弘扬长征精神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在学习中应该积极带头,抓好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15日,长征途中被派遣前往莫斯科的陈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上报告了红军长征的情况和长征的经验。他指出:“我们在中国西部的远征之所以取得胜利,首先要归功于党的领导的正确和坚强。”“党的领导人成熟了。它在国内战争的炮火中得到了锻炼,的确变得有能力领导像我们的西征这样光荣伟大的事业。”他还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遵义会议“建立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来取代了过去的领导人”,“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之际,我们盼望已久的"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的活动终于启动。十月金秋,第四组赴甘肃的27位同志踏上了红军长征路。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循着红军先烈们走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6月12日,我们沿着红一方面军达维会师至出川北上的路线一路前行。虽然经过时间的;中刷,红军长征路上所留下的完整痕迹已不多,但我们所到之处,那些残存的印记却还依然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