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07,(19):12-13
大使,大使,就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人。 ——9月20日,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大使离任。这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的努力从中可见一斑。王毅在任期间,中日关系经历了很多次危机,但每次他都表现出了很强的交涉能力,在传递中国的声音方面做得较为出色。  相似文献   

2.
资讯     
《小康》2004,(10)
王毅9月10日,王毅 抵达东京履任。日本媒体认为中 国派遣现任副外长担任驻日大使, 表明中国政府对日本外交的重视。 而中国媒体却期待有"日本通"之 称、又长期主管亚洲事务的王毅 这次"临危受命",能够以高超的 外交技巧,结束中日两国摩擦不 断、首脑互访中断的僵局。  相似文献   

3.
徐焱 《友声》2014,(3):2-3
<正>在中国-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之际,全国友协同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马来西亚驻华使馆等机构于5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正在访华的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夫妇在中国驻马大使黄惠康的陪同下出席全部活动。中国-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庆祝大会于5月31日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交部长王毅、商务部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友声》2007,(6):10-12
9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应邀来华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活动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村山富市及日中友好团体负责人访华团。国务委员唐家璇、中日友协会长宋健、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王毅,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和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等在座。  相似文献   

5.
人物     
【王毅】为朝鲜半岛无核化积极斡旋 作为东道主,中国在朝鲜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已经是第二次作为中方代表团的团长出席六方会谈了。刚刚五十出头的王毅出生于北京,是朝鲜问题专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2001年,49岁的他开始担任负责“政策研究与亚洲事务”的副部长,成为当时中国外交部5名副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早在第一轮六方会谈举行前,王毅分别出使朝鲜和美国进行斡旋,并邀请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洛修科夫来中国,以“和平使者”的姿态,将“劝和促谈”的功夫做到了家。对于2月28日结束的第二轮会谈,王毅认为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五点: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免去王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崔天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7.
清远 《两岸关系》2013,(11):16-17
9月19日———2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美国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王毅在华盛顿期间,先后会见了英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克里.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首先请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同志发言。吴大使是一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更是一位国际形势教育家。首先,他特别关心大学生的成长,2008年10月9日,"时事报告厅"在江西南昌大学举办形势报告会,吴大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毫不保留地与大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思考。其次,吴大使不但善于教育大学生,还善于"教育"外国记者。在回应"中国威胁论"时,大使有句名言:"中国人别无所求,中国人就是有走自己道路的权利,中国人走自己的道路走了五千多年了。"CNN驻北京的记者激动地说:"吴先生,我等你这句话等了两年了。"记得吴大使的著作《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的序言中,前任外长李肇星这样评价大使,"他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其实,他同样擅长向国人介绍世界——  相似文献   

9.
7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访问美国,就台湾问题与美国有关官员、国会议员、智库学者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与旅美台胞见面交流。王毅此次访美适逢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对于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都深具影响,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李敬臣 《半月谈》2005,(3):12-16
1月18日。8名中国公民在离开伊拉克前往约旦途中遭挟持。这一事件牵动了国内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的心。经过有关方面多方奔走营救.8名福建工人终于在1月23日被接回中国驻伊使馆.并于1月26日平安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去年赴伊履任之前曾在北京接受《半月谈》记者首家专访;1月26日,《半月谈》记者通过国际长途与杨大使连线.请一直在最前方指挥并直接参加营教人质的杨大使讲述这次营救中国公民的经过。刚从紧张的营救工作中缓过劲来的杨大使欣然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同时希望通过连篇报道澄清一些误传。由于有些情况目前尚不能公开披露.本文正式发表时不得不将有些细节删去。  相似文献   

11.
文人亦言商     
在王府饭店商务俱乐部见到屠海鸣时,他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与捷克驻中国大使会面,大使向他了解在上海建造“捷克小区” 的事宜。屠海鸣是香港豪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 也许是佩戴着一副厚厚镜片的近视镜的缘故,接过屠先生的名片,总觉得  相似文献   

12.
苏联駐华大使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謹就苏联外交部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七日致中国驻苏联大使館的照会,声明如下: 苏联外交部六月二十七日致中国大使館的照会,继六月十七日和六月二十四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庫茲涅佐夫同志就散发中共中央致苏共中央复信事,对中国駐苏大使館所作的两次无理指責之后,竟然宣布中国駐苏联大使館工作人員梅文崗、魯培新、王耀同  相似文献   

13.
李敬臣  赵利根 《半月谈》2004,(19):84-86
秋风送爽,今年的中秋、国庆前后相连,正是家庭团圆、举国欢庆的时节。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杨洪林大使夫妇正忙着收拾行装,出任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今年53岁的杨洪林,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伊拉克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2003年10,他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并在今年7月被正式提名为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时下的伊拉克,安全局势相当严峻、复杂。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促进中伊两国的互利合作,续写中伊传统友谊?临危受命的杨洪林大使肩负着重大使命。9月27日,杨大使在北京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这是他赴任前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14.
3月30日,国台办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的专访,就两岸商签ECFA提出五项利台措施,受到台湾舆论的高度关注。自专访3月31日刊出后,台湾媒体反应热烈,都在显要位置和热点时段发布相关消息,广泛报道王毅谈ECFA。电视政论节目也纷纷就此进行讨论。台湾舆论普遍认为,王毅主任谈话有助于消除各方疑虑,促进两岸商签ECFA。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4)
正1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时,就台湾问题表明中方原则立场。王毅强调,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无论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什么变化,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都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政  相似文献   

16.
袁敏道 《友声》2006,(2):16-17
2005年12月13日,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前公安委员会委员长、众议员村田吉隆。正在国内休假的驻日本大使王毅、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孔铉佑等在座。唐家璇国务委员欢迎村田来访,并对其任公安委员长期间为维护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促进两国公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希望村田继续在政界发挥作用,为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作出新的贡献。唐家璇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指出中日政治关系出现了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其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中方…  相似文献   

17.
采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前,我查阅了他的简历,从1 961开始从事外交工作起,今年64岁的吴大使在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工作了42年。采访中,吴大使告诉我,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4,(4):30-30
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6月23日至6月2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6月2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对第三轮六方会谈取得的成果发表了谈话,他说,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巩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10日《解放军报》王毅撰文指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原主编、博士生导师严高鸿教授,先后开设13门课程,门门都是精品课;应邀作的学术报告,场场掌声不断;培养的硕士博士,个个品学兼优。正是这种事事追求精品的习惯,让他的一生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20.
上一次采访吴建民是在200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当时他还是中国驻法大使。同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这次再见到他,是在外交学院的办公楼里——卸任后的吴大使担任了外交学院院长,还实现了他外交生涯的又一次飞跃:担任国际展览局(简称“国展局”)主席。他成为国展局有史以来首次选出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也是在国际常设组织中担任主席的第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