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1月3日下午,武汉革命群众与英国水兵在汉口江岸码头的英租界处发生了冲突,史称“一三”惨案。对惨案中武汉民众的伤亡情况,史学著作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有的说有“一名”群众死亡,如《刘少奇传》、《国际关系史》第4卷等;有的说有群众“当场”死亡,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等;有的则认为当时并没有群众在惨案中死亡。由杨天石主编的《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由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等著作,均…  相似文献   

2.
世声     
《党课》2014,(5):128-128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传至二世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官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3.
“鉴”     
“鉴”畅满增鉴者,镜也。古时以青铜为镜,故称青铜镜为"鉴"。唐太宗李世民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古为资可知兴替"。"鉴"在现代汉语中引申为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引以为鉴"中的"鉴"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轶事     
唐太宗“二喜一惧”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贞观十五年九月,唐太宗对大臣说:“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欠服,边鄙天虞,二喜也。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此一惧也。”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可谓“国泰民安”。但唐太宗却“居于安而思乎危”,正是这种可贵的居安思危精神,才使得唐太宗殚精竭虑,施政爱民,使唐初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  “太宗辨弓”  《资治通鉴》中载:贞观元年四月,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说:“朕少好弓矢,得良…  相似文献   

5.
邵纯 《实事求是》2009,(3):73-75
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挖掘出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三个哲理问题:1.说明“不折腾”的含义;2.扬弃老子“民”的思想;3.提出在自然界“宇宙本无天”的新说,但在人文科学中“天”是一个多义兼容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莫当昔日吴下阿蒙宋志坚宋史记载:寇准当了宰相,前去请教张泳,张泳只说一句“《霍光传》可不读”。寇准不解其意,回去读《霍光传》,读到“不学无术”时,会心一笑,说:“此张公谓我也。”其实,说寇准“不学无术”也未免太过,张泳私下评价:“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  相似文献   

7.
胡昌方  赵军干 《前线》2014,(8):116-116
著名作家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对那个“顺杆爬”式的人物--阎恒元的“尾巴”张德贵做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张德贵,真好汉,跟着恒元舌头转:恒元说个“长”,德贵说“不短”;恒元说个“方”,德贵说“不圆”;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德贵就说“捣不烂”。  相似文献   

8.
东边十几公里处,有比自己名气大得多也时髦得多的曲阜;西边十几公里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济宁——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兖州可说是小而又小了。可君子一样讷言的兖州在我的心中却是高大而又厚重的。“兖州”这个名字,早在《尚书·禹贡》中就已经出现了,里面说到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便把天下划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兖州即为其一。《吕氏春秋》中的九州有幽州而没有梁州,《尔雅》里则把青州、梁州换为幽州、营州,但不管哪种记载,充州总在九州之列,论辖区,要比现在东邻西舍的曲阜、济宁大得多了。  相似文献   

9.
“廉”的六层含义“廉”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善”,指能行于事,能获得公众的好评:“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  相似文献   

10.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见到水中的游鱼便对惠子说:“你看这鱼在水里游的多开心!”惠子却反问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相似文献   

11.
近读山东出版社《老干部之家》第8期刊载的《舒同与毛泽东》一文后。获益匪浅,也许是时代的缘故吧,人老了,喜怀旧,类似的遭遇更能引起共鸣,写点所获所思,供来者鉴之。“战地黄花”为何物?毛泽东诗词有句名言: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一直理解为菊花,其实不然,它的出处是在毛泽东与舒同的初次见面中。在1923年春漳州战役之后,在硝烟渐退,打扫战场之时,毛泽东握住舒同的手说:早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呵!”舒同会心地一笑,他为毛泽东如此丰富地…  相似文献   

12.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3.
杂谈二则     
说“浮”与治“浮” “浮”字,《辞海》中有11种注解:漂在液体表面或空中;空虚不实;暂时,不固定;表面上的;浮躁;超过,多余……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8)
“廉”字的六层含义“廉”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善”,指能行于事,能获得出众的好评;“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廉敬”,指不懈于位,尽职守责;...  相似文献   

15.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16.
做客之礼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0):46-47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土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  相似文献   

17.
做客之礼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0):46-47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土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青年报》曾连续栽文,一说花钱发表论文是大学“公开的秘密”;又说在河南许昌.花钱买驾照成了“公开的秘密”此后,又看到《新快报》说:“新瓶装旧酒”使药品降价成为“空降”,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1994,(2)
“不搞争论”还要不要“统一思想”?编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中,我们再次重温了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巡谈话)。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回顾我们党有史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的一些事实,可...  相似文献   

20.
钱与欲     
叶灵 《前线》2014,(5):118-118
据史料记载,宋朝时期官员的俸禄很高,实行的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高薪养廉”政策。根据高薪养廉拥趸者的逻辑,在高薪的保障下,宋朝应该是最清廉的朝代。可历史却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宋朝恰恰是最腐败的朝代之一。宋代李新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说:“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可见当时贪官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