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者从2006年11月7日《人民代表报》上读到《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一文。该文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述职评议.是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实行的个体监督,和刚颁布的《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应当停止。读后很受启发,但觉得作者的理由尚不足以服人,现提出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商榷。  相似文献   

2.
任达 《人大建设》2001,(12):35-35
最近,有人撰文提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简称应取“人民代表”而舍“人大代表”。笔者认为,虽然简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人民代表”的意见不无可取之处,并且“人民代表”简称也曾见于20年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人的讲话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逐渐用“人大代表”的简称取代了“人民代表”的简称,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为“人大代表”是准确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设立“人大代表旁听席”好□李国才《人民代表报》1997年7月19日报道,河北省平山县人民法院为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保障严肃执法,作出了关于在法庭内设立人大代表旁听席的规定,凡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在法庭内均设人大代表旁听席,欢迎人大代表旁听监督,笔者...  相似文献   

4.
卢鸿福 《人大研究》2003,(11):52-52
《中国青年报》 2 0 0 3年 5月 2 1日发表了一篇《中国首位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击败正式候选人》的文章。该文称 ,5月 15日在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的选举中 ,独立候选人、深圳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海归硕士 )王亮在其所在的 2 9选区以 130 8票 (高出正式候选人 331票 )的高票 ,击败正式候选人。还称王亮以人大代表独立候选人的身份 ,直接参选胜出 ,在全国还是首例。笔者认为 ,王亮以不是正式候选人的身份能从票箱里“跳”出来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对报道中的“独立候选人”的称谓却不敢苟同。我国选举法规定 ,人大代表的选…  相似文献   

5.
据《人民代表报》6月24日报道,从今年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建立“代表建议解决率报告制度”——人大代表常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到底解决了没有.有多大比例得到实际解决,将在年底一见分晓。笔者认为.这是人大监督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落实的一项好举措,值得推广和效仿。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德兴市人大代表陈勇平,人代会上发言"不讲漂亮话",答复建议办理单位"不留情面",为人民群众办事"不讲条件",群众亲切地称他为"三不"代表(2010年5月11日《人民代表报》)。要求人大代表当一名"三不"代表,说起来容易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代表报》5月11日报道,“五一”前夕,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的29位“糊涂代表”在乡人大会议上投出了“糊涂票”,选举该乡一位不是人大代表的副乡长担任乡人大主席职务。读罢此新闻,不禁使人在感到可笑之余发问,人大代表的自身素质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10,(12):31-33
<正>2010年5月15日,《人民代表报》理论版刊发《充分发挥代表对实事工程的监督作用》一文(下称"代文"),强调通过人大代表"对实事工程的监督","推动实事工程的进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旨是好的。但是,"代文"在理论  相似文献   

9.
栗莉 《中州统战》2003,(4):30-3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铜陵市两位人大代表连续两年未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也未参加过代表活动,实际上没有履行其代表职责。为此,该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依法罢免了他们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笔者认为,这样的人大代表应该罢免,罢免得好。它告诉人们,作为“代言人”必须认真为人民代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被群众选为“代言人”,是因为广大群众信赖他们,相信他们会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心声。人民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的意愿,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且慢喝彩     
春节前后,21名广东省人大代表因对省环保局的质询答复不满意,联名建议撤换副局长的新闻,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热点,并引来不少人叫好喝彩,被誉为“广东省人大有史以来最激烈、最精彩的一次”,“代表们真正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法律界有关人士则称,“人大代表质询政府职能部门,是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1.
吴长根 《时代主人》2006,(12):42-43
《人民代表报》9月12日第3版刊登了《换届选举应注意节约成本》一文,笔者认为,以牺牲换届选举质量来节约成本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2.
秋雨 《今日海南》2009,(9):14-14
8月26日,海口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实施这一《办法》不是海口市首创,但在我省却是“破冰之旅”。过去人们常戏说人大代表是“花瓶”,是“橡皮图章”。这一“破冰之旅”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陈见,提高对人民代表的心理预期。我们也可从中洞察到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严肃性,规范人大代表因不能履行代表职责需要辞去代表职务的行为,近日,河南省舞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舞钢市人大代表辞职的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对需辞职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有"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因职务变动,调离原选区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不再适合担任代表职务的”、“犯有严重错误,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情形的,代表应辞去代表职务(《人民代表报》2012年5月8日)。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人大代表发现,以往市长在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惯常出现的开场白“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改为了“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曾连续四届担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徐仁发说,政府不再提“作工作报告”。绝不是文字上的小修小补.它意味着政府终于领悟出了自己在人民代表面前应有的语气身份,它意味着政府向着“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型执政理念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报》近日载文,湖南省溆浦县油洋乡的29位代表在最近召开的乡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投出了“糊涂票”,选举该乡一位不是人大代表的副乡长何某担任乡人大主席职务。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乡人大主席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何某不是乡人大代表,故填有何某名字的29张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这样的提法应改一改编辑同志:读《公民导刊》第五期,在19页的图片中看到有这样一条标语:"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人民选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人大代表"而不是"人民代表"。人民代表不等于人大代表。这务标语已经流行10多年了,似乎成了约定俗成,但不代表这样的提法是  相似文献   

17.
正参与报道人大工作、活动,常闻有人自称或称他人为"人民代表",称呼者有普通代表,有基层官员,也有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是一个政治概念,具有法律效力,可谓法定称谓,不宜称为"人民代表"。对稍稍熟悉人大知识的人来说,即便不算滚瓜烂熟,对此理解也完全不是事儿。一再称为"人民代表",笔者分析原因大抵有二:一是不知应严格按照法定称谓来称呼,二是心里知道但已叫顺了口,也就沿袭下来。比较而言,后者还相对居多。其中不少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只要不在法规、文件中出现,平常叫叫也无所谓。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据《湖北日报》2004年11月9日报道,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推行“县级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改革锋刃直指“不作为”。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汇报工作实绩、接受人民评议,这种作法值得提倡和推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绝大多数代表都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了解群众意愿、反映群众心声、代表群众利益,但也有少数代表对如何当好人大代表思考得不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未能很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为人民”,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在行动上。通过述职这种形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报》载 :3月 3日在郑州市二七区人代会上 ,区人大常委会编印了《履职专刊》发给代表。“专刊”收集了一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文章 ,还配发了编者按。号召全区人大代表充分、正确履行职责 ,实践自己“不辱使命、无愧人民”的诺言……读罢全文 ,拍案叫好———《履职专刊》就是好 !首先 ,它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良好的服务意识。努力为代表知情知政、执行职务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二七区的做法 ,反映了他们在代表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源自于他们把代表当作主人的良好…  相似文献   

20.
董健 《人大论坛》2014,(1):44-45
近年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把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为建议)督办工作作为代表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建议督办工作机制,以督办的形式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以“突出工作重点、创新督办方式、抓好‘一联系,三活动’、形成督办合力”的代表建议督办“贵州模式”引起了全国人大和部分省(区、市)的密切关注。2013年10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动态》(第100期;总第1140期)刊发“建机制强监督确保建议落实处——贵州省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工作调查”一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贵州的做法。同时,中国人大新闻网、全国人大网、《中国人大年鉴》、《人大研究》、《人民代表报》、《贵州日报》、《人大论坛》等全国及省内有关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开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