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昊天 《新长征》2007,(6):30-31
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治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精辟阐述。但是和谐社会的上述特征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其中“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要素中是管总的,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某一部分,因为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社会、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19)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张晓昀 《求实》2007,3(11):82-84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切实加强以培养主体意识为核心的民主宪政教育、以权责相统一为目标的平等主义教育、以文明和道德为内容的生活方式教育等公民教育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宋戈 《新长征》2007,(10):48-49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偕相处的社会。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人的索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公民教育的效果。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公民教育是以人为本之本。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民素质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公民素质的基本要素是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社会和谐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构建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星河  谢懋金  何鸿 《求实》2006,(5):72-7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因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共利益表达机制顺畅、公共权力合法运行、社会公正实现、人与自然关系融洽、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诸多方面必不可少的方式。有序是为了保证和谐,和谐通过有序体现。没有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有坚实的主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团组织的生存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社团组织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资源及其环境 影响,也有社团组织的目标定位、管理水平、社会基础、国际化程度等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等内在缺陷的制约。要 培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政府必须摈弃控制阻碍社团生存发展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为民间社团的健康 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充分激活社团组织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体,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主伴生物的现代法治要求形成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秩序,因而法治是一个积极能动的概念,其能动性根源就是高度的公民法律意识。当前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发展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东部沿海的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于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本文从当前经济先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培养公民法律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入手,通过清理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传统理解上的误区,重新界定法律意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索经济的发展对公民形成自觉法律意识的影响及意义,将形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看作是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治生活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和谐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才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相反,人们之间的利益相冲突,利益和谐格局被打破,特别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社会就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和谐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才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相反,人们之间的利益相冲突,利益和谐格局被打破,特别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社会就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前言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实现,笔者认为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本选题对和谐社会村民法律意识的探微,努力构建与和喈社会相适应的村民法律意识,对于推动法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成 《世纪桥》2008,(12):59-60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立足现实,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困难重重,但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法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立足现实,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困难重重,但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法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利益关系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军扩 《求是》2007,(7):38-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社会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首要和关键的是要研究利益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逐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8.
孙懿 《实践》2006,(4):19-21
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是由我国多民族的国情、民族之间发展差距的存在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等因素决定的从社会群体层面看,我国有56个民族,人口超过1 亿,占总人口的8.41%,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12省区少数民族人口为7600多万人,占西部总人口的21.54%,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92%。除陕西省外,其他省区少数民族人口都占有相当比例,有的高达95%以上,并设有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向中部及东部地区流动,使民族杂居的深度和广度呈现更复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魏成 《世纪桥》2008,(21):59-60
法治与和谐社会已不再是很新的话题,但仍然是大家所关心的、努力探索其实现之道的话题.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存在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怎么会实现和谐.他们的顾虑与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立足现实,我国的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困难重重,但任重道远.相信我们会实现真正的法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挑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党的民生关怀,努力消除城乡、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是协调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