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恶组织的区别和侦审要点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犯罪集团的特殊形式和高级形式之一。它的侦审工作与一般犯罪集团有相同点,也有本质区别。《刑法》所界定的一般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犯罪团伙;特殊犯罪集团主要是指《刑法》分则特别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邪教组织、会道门。  相似文献   

2.
恶势力犯罪概念和法律适用问题恶势力犯罪不是法律概念从1983年我国开始"严打"斗争到2006年初,恶势力犯罪一直被列为全国"严打"的重点对象之一。但迄今为止,我国刑法典从未把恶势力犯罪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予以明确规定。所以,恶势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刑事政策概念。同时,恶势力犯罪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公认的定义。什么是恶势力犯罪?全国打黑办《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恶势力"战果统计标准》规定为:犯罪嫌疑人5人以上(含5人),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一般为5次或5次以上,其中至少有3起构成刑事案件)采取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欺行霸市、聚众斗殴、  相似文献   

3.
在黑恶组织犯罪案件的侦办过程中,由于此类犯罪操作层面大,取证难,因而大量立案前的调查行为在打黑实践中比比皆是,如对黑恶组织的早期摸排经营,情报信息的甄别审查等。较之检察机关侦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制度的日益成熟与规范,立法对黑恶组织犯罪立案前的调查行为并未专门规定,它还处于一个实践概念的层面。黑恶组织犯罪的初查研判在打黑实践中极为关键,是侦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启动黑恶组织犯罪专案侦查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侦审合一”解决了从前侦审两部门各自为阵、相互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促进机制的矛盾,增强了侦查人员的取证意识,减少了中间环节、重复劳动,缩短了办案周期。可以说侦审合一从宏观上实现了侦查、办案的一体化。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侦审合一并不是简单地撤销预审建制,让每个侦查员既破案又办案。随着当前刑事案件的猛增,侦审合一后繁重、庞杂的办案工作压向一线的侦查员, 如果不从微观上重新构筑一个新的、科学的刑侦工作体系, 显然未能适应当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形势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刑侦领导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侦审合一后的刑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湖南侦审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12日至7月12日,我们对湖南省刑事案件办案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统计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内查与外访检察机关相结合、听取汇报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查阅登记与查阅案卷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沙、衡阳、株洲、常德等8个地市的16个县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收到了怀化等7个地市的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以及我们的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侦审合一是公安部于建国后在公安运作体制方面作出的最重大决策之一。新体制打破了我国长期沿用的侦查和预审作为公安内部两个独立运作部门的体制,将刑侦和预审合而为一,取消了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预审。侦审合一究竟意味着预审在侦查破案功能方面的削弱和消亡,还是相反? 能否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侦审合一的根本目标:1加1大于2。因此,对侦审合一体制下的预审工作作出正确定位是公安工作的当务之急。新体制和新形势必然要求预审功能发生变化侦审合一后,预审不再成为独立的工作部门,但预审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依然存在,由于新体制的特殊性,再加上新形势的要求,预审的功能必然发生相应变化。首先,侦审合一后,侦破和办案从分离的前后两道工序变为同时进行的双重任务,刑侦人员一身两任,使侦破和办案同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应当立足于犯罪学的角度 ,而不应限于刑法学或者政治学的范围 ;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而不应锁定为纯粹的政治性目的 ;恐怖主义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个人不能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 ;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不限于传统的暴力范围 ,而是日益呈现出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恐怖主义犯罪的袭击目标是特定的 ,但受害对象却具有广泛和不确定的特征。恐怖主义犯罪与恐怖犯罪、政治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等相近概念之间的界限有必要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对于黑恶犯罪长效治理应当以常态化治理为主要治理模式,以专项治理为辅助治理模式,并通过健全完善机制、体制和具体措施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成、相互融合,共同成为黑恶犯罪长效治理机制所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侦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石家庄刑侦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正在大力推进刑侦体制改革,使刑侦工作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显示出勃勃生机。这次刑侦体制改革最受关注的内容——“侦审一体化”,也在实践部门和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和争鸣中走过了三年多的历程。由于“侦审一体化”是同诸多新诉讼规则同步推进的,因而导致实践部门对侦审工作机制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问题认识模糊,不敢积极探索、实践;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存在“应急性”和不成熟性。在侦审工作机制改革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侦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再认识,以推动“侦审一体化”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理论当中,犯罪预备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犯罪发展阶段中的犯罪预备阶段,强调过程;另一种是指犯罪发展阶段出现的停顿点——犯罪形态和犯罪预备。这里指得是第二种含义。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若有人主张单位犯罪这个概念时恐怕会使一些法学家赔笑大方。而十年后的今天,它却堂堂正正地列在新刑法典之中,而且在新刑法分则的十章中,有五章共四十多条是论及单位犯罪的,篇幅之大,涉及面之广,规定之洋是极为罕见的。这是何故呢?看来,研究单位犯罪,不仅是理论上统一认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法律工作者在实践中如何操作这类犯罪的当务之急。。旧刑法理论和原刑法为什么不主张单位犯罪这个概念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旧理论的继承惯性作用。我国的刑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前苏联刑法理论的影响,相应地,中国…  相似文献   

12.
犯罪是个古老的问题,它寄生于社会,如同疾病寄生于人类的有机体一样。任何社会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必然存在一定的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犯罪问题越来越复杂,势必会困扰人类安宁和社会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矛盾增多,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形形色色的犯罪层出不穷。我们很有必要正确认识犯罪,尤其在剖析和表述犯罪定义时,须从法学与非法学,刑法学与犯罪学,立法与司法等方面的犯罪定义界定中,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是理论界和司法界经常探讨的热点问题。公正的司法要求诉讼活动尽可能地缩短诉讼周期、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费用。在同等效率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司法公正率。在早些年.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法院审判阶段提高诉讼效率。在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陆续实施了侦审合一的改革,将预审工作与刑侦工作合并,预审工作纳入刑事侦查工作的范畴,作为侦查工作的一部分。这一改革明确了刑侦部门和刑侦人员的职责,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刑侦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利于减少侦审工作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花涛 《政法学刊》2003,20(3):76-78
自实施侦审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以来,侦查办案工作在调查取证、讯问犯罪嫌疑人、办案时限、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其生成原因是多层面、多方面的,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取证质量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一桩由四川省达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监督的个案,在长达三年多的侦查到审结的过程中,一波三折。人民检察官在台前幕后与腐败分子展开了力量与智慧的较量,谱写了一曲护法为民的正气之歌。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那些妄图为其开脱罪责、逃避打击的跳梁小丑们也同样落了一个可耻的下场!  相似文献   

17.
侦审关系侧面之审判中心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远 《当代法学》2016,(4):22-36
侦审关系侧面之审判中心主义的实质在于,审判权应当对侦查所取得的证据及结果实现有效审查,而这一实质的实现形式则有多种可能性.随着犯罪形势日益严峻,传统意义上的审判中心主义面临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分别发展出繁简分流与重塑侦查两种方案.从我国法治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现阶段不应过分倚重繁简分流方案,而应充分借鉴重塑侦查方案中的各种有效措施,在传统的封闭式侦查阶段中加入法官听审与辩方质证等因素,探索审判中心主义的多种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18.
虐待犯罪的认定,首先要确认行为人实施了为实现控制目的而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的虐待行为,不能将虐待行为简单等同于对家庭成员的打骂;其次要全面审查虐待行为的次数、手段、对象、损害结果等情节,当情节之一达到应科处刑罚的程度即构成虐待罪。虐待犯罪中出现受害人自杀致死的,应当审查虐待与自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受害人自杀的时间、过程、方式和死亡原因。当虐待犯罪与自杀客观上存在引起的条件关系,并能排除其他介入因素影响,则成立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考察了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性问题,集中阐明了商业贿赂违法与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与公务贿赂犯罪的界限,力求严格把握政策,为依法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