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其伟大光荣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谈判,出席过无数次记者招待会,遇到过无数个棘手的问题,但他从不动怒,甚至不高声讲话,以广博的知识、惊人的记忆、敏捷的才思在谈笑间对疑问予以解答,对挑衅予以回击。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周恩来作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家总理直到1976年1月病逝。他深爱祖国,心系人民,期盼着党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实现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他的这些期盼和理想,都在他的"最后一次"或"最后一个"中有所体现。笔者根据多年搜集来的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对此略作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李虹 《先锋队》2013,(16):34-38
周恩来总理是做工作最多也最忙的人。他为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带些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深夜才是他回到  相似文献   

6.
阿伟 《党史纵横》2013,(3):59-59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如同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是绝对的文职官员。但令人感到稀奇的是,遵义会议以前,周恩来长期担任的是中央军事部长,军委书记,甚至创建并亲自领导“中央特科”,专门惩奸除霸,这些可都是赫赫武夫才能干的事。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恩来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他天天睡眠多则三四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仍然精力旺盛。看周恩来的资料,果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周总理真的是共产党内难得一见的“武林高手”!其武术授业恩师竟然是电影《武林志》中的头号大侠“东方旭”。  相似文献   

7.
赵玉明 《世纪桥》2009,(8):31-35
周恩来对东北大地怀有深厚的感情。1946年9月,他在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我在铁岭入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1]在辽宁的三年里(1910—1913年),周恩来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历史课教师高亦吾的指引下选择了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8.
倪天祚 《党史博览》2009,(10):38-40
我曾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工作多年,具体负责北京市大型群众活动的组织工作,多次有机会与周恩来总理接触,直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聆听他的谆谆教导,感到十分荣幸。现把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纪实如下,以表达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9.
正一顿"金银饭"1959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的侄儿周秉钧从北京空军医院病愈出院。临回部队前,他来到总理家,向伯父伯母辞行。总理一见周秉钧,便高兴地说:"好久不见,十分想念,今天我请你吃顿金银饭!""金银饭?"周秉钧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吃过,他疑惑地望着伯父。总理满面笑容地说:"对啊,是叫金银饭!"过了一会儿,开饭了。总理端来一锅饭,满满盛了一碗放在侄儿面前。周秉钧一看,原来是用雪白的大米和金黄色的小米做成的混合饭。  相似文献   

10.
正对饶国模的孙子刘天骢(二娃子)而言,有这样一幕,他永远无法忘怀——1957年初春的一天,敬爱的周总理在淡淡的晨雾中,突然回到了红岩村。在红岩村小道旁晨练的人们,一下子认出了总理。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听到欢呼声,饶国模赶紧拉着小孙子从屋里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敬爱的总理,表达沉痛的哀思。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周恩来"至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  相似文献   

12.
刘瑛  张凤祥 《党员文摘》2007,(11):12-13
1971年3月底,上海衡山俱乐部在一次外事活动中,丢失了一只十分珍贵的九龙杯。有关部门查来查去,毫无结果。就在办案人员一筹莫展之际。周总理获知此事。亲自坐镇指挥,巧施妙计。使九龙杯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严于律己,在公私分明方面堪称楷模。近日读书,就读到了他有关这方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华小勇 《湘潮》2012,(6):48-48
“文革”期间,周恩来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交谈时,十分沉痛地说:“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别井到国外去。我很难过。”  相似文献   

15.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6.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正在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  相似文献   

17.
梦菲 《党史文汇》2014,(2):13-19
正周恩来总理可谓世人公认的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楷模,他"为人民服务"做到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深受人民的衷心爱戴。正像那首诗所言:"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在一起,人民和总理心连心。"坦荡无私的他总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廉明到能够及时主动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8.
两起美国间谍案震惊美国朝野1954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开庭审判两起美国间谍案,控诉包括11名美国人在内的22名罪犯。当天,首都各界的数百名群众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上旁听,罪犯的罪证陈列在一边,手枪、冲锋枪、卡宾枪、收发报机、空取器等赫然在目。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3):91-91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大会顺利结束了,但是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冷静。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他接着解释说:“‘兢’是兢兢业业的‘兢’;‘慎’是谨真的‘慎’。”  相似文献   

20.
读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有许多“善下”的感人故事,发人深思。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总理和其他同志握手后没有马上离开,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待,并乐意别人不要惊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