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一系列天气变化表明,我国气候正变得异常,极端天气增多且愈演愈烈今年1月以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席卷全国,全国有20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急管理》2015,(1):F0002-F0002
2014年12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的“2014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结果揭晓。“1949年以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华南”和“1月7日美国纽约度过118年来最冷一天”分别成为2014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国内外天气气候事件。2014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1)1949年以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袭击华南...  相似文献   

3.
张钦 《瞭望》2016,(36):22-23
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大部分贫困带旱时更旱、涝时更涝,短时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增多。应警惕极端气候致贫、拖贫、返贫,影响脱贫全局,  相似文献   

4.
宗世昌 《学理论》2011,(10):42-45
将群体性事件与个人极端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在归纳出两者若干共性的基础上,以"制度化—非制度化"与"组织化—无组织化"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关于群体性事件与个人极端事件发生机理的分析框架,指出它们两者均是弱势民众诉求无法理性解决又缺乏合法力量支持的必然结果。最后,从组织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消解群体性事件与个人极端事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9年浙江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影响严重,9月、11月降雨异常偏少,甚至有地方出现了饮水困难。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这对浙江省森林消防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摸清浙江省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情况,推进森林消防工作发展,本文对该省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为本刊撰文指出,今年气候年景总体为中等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常年偏多,大江大河存在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50)
<正> 今年入冬以来,陕西部分粮食产区遭遇持续干旱,新疆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雪。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仍而又幅员辽阔的国度,中国局部地区在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将来,可能还会有一些灾害天气,甚至极端气候的袭扰。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异常,极端气候增多的这些年,这种情况几乎已成常例。  相似文献   

8.
成效之变     
<正>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系统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顶住了疫情不确定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冲击,顶住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的冲击,取得新的历史性成绩。我国应急管理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应急协调联动救援机制、应急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备受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袭扰. 在区域性旱情较重的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农业生产甚至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湖北是最早通报出现旱情的长江中下游省份,出现40℃以上高温.广东先后遭遇60年最少降雨和多次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的雷雨大风造成了100多人伤亡.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建立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扼要的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研究力度,并就如何提炼和组织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局负责人说,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预测,这次拉尼娜事件会持续到今年夏季前,将给我国带来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2.
郭芳盛 《学理论》2010,(13):98-98,10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类应急处理预案多从业务角度进行规范,但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具有危险性等因素,因而需要加强应急处理人员精神力量的培养。从四个方面来强化培养精神力量,即坚持不懈地学习时代精神、坚持日常锻炼与战前动员相结合、坚持弘扬应急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坚持发扬医德教育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存在许多问题:信息不公开诱发极端行为,助长了反体制意识;预警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现场处置不力;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不满情绪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信息情报收集制度和科学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应急能力与应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对话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产生既有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弱化、道德下滑等规则缺陷的原因,也有涉案者在心理方面的个人原因。社会泄愤类极端事件的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必须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治理这类社会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要协同建立治理网络,重建良好的信任基础和沟通协调机制,重建民主、法治、道德等规则,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降低社会伤害事件的频次及危害。  相似文献   

15.
去夏今冬全球气候多异常陈乾金而环境恶化使更多土地易被洪水淹没,风暴袭击损失更大,干旱、泥石流等灾害频频发生;至于战争对加剧自然灾害更是不言而喻了。3、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中,人们尚没顾及防灾减灾,但受灾体的单位价值大大提高了,所以损失加大。比如,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此举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就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与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行了比较,提出在中国完善实践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应急性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 ,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 ,政府可以运用紧急权力 ,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瘟疫、灾害、事故等紧急危险事件。我国政府抗击SARS突然袭击的一系列行为表明 ,这实质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行政应急性原则的体现 ,这也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健全行政应急制度。  相似文献   

18.
唐伟 《学理论》2009,(30):31-32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们采取行为的根本动因,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本文从利益视角剖析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詹玉璞 《民主》2008,(2):24-26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自青藏高原以东、华北以南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其中,湖北、湖南、贵州等地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了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并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大范围冰冻灾害。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加剧了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据统计。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出现了拉闸限电,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区电网遭到严重毁坏,事故频发,造成大面积停电。而且.受雨雪天气影响,湖北、湖南、贵州等地交通运输严重受阻,机场无法正常起降航班、高速公路封闭.导致大批车辆旅客滞留。这场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给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带来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和一些违规项目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