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鹏飞  刘雪萌 《前线》2023,(1):77-80
接诉即办是首都超大城市治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引发专家学者思考研究。目前的研究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整体全面研究多、分门别类研究少,实证描述研究多、相关因素分析少,数据量化研究多、案例剖析研究少。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研究,必须抓住抓准重点议题,系统评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实施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条款;廓清接诉即办改革全程的权责关系,持续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扩充接诉即办改革研究的思维方式,抓住重大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研究接诉即办改革的多种路径,形成更具引领性示范性指导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蔡明月 《前线》2020,(2):77-79
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围绕建立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推行接诉即办,推动“吹哨报到”有机衔接,实现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紧密结合,在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工作中形成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李文钊 《前线》2021,(3):67-74
“接诉即办”是以人民为中心和以基层为中心的北京超大城市治理实验,它开创了面向人民、面向问题、面向基层的超大城市治理变革实践,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了更好地厘清“接诉即办”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我们从人工制品和治理实验的视角理解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实践,并尝试探讨这场治理实验背后所蕴含的设计原理。作为人工制品和治理实验的“接诉即办”改革,其设计原理包括九个方面,即面向人民探询问题解决、集中统一受理市民诉求、分层分级解决市民诉求、政府部门直接面向市民、市民评价诉求解决效果、解决产生问题背后的问题、市委监督激励“接诉即办”、使用制度规范“接诉即办”和开发“接诉即办”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4.
姜岭 《前线》2019,(11)
<正>2019年,一条名为"12345"的市民服务热线牵动全市上下,"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机制(以下简称"接诉即办")成为城市运行的"晴雨表"、市民诉求的"呼叫哨"、党和群众的"连心桥"、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在首都北京形成一道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线。"接诉即办"是全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以下简称"吹哨报到")的进一步深化,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推进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机制创新,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李文钊 《前线》2022,(2):70-76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总结概括贯通其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回答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之问,这是党和国家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总结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的治理经验,是对接诉即办改革进行回顾应该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也是进一步实现接诉即办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接诉即办改革将中国治理的一般经验和基于诉求办理与问题解决而形成的创新经验有机结合,形成了推动接诉即办改革取得成效的13条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明圣 《前线》2020,(1):76-78
“接诉即办”是北京市的一个创造,是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快速解决群众困难的一种首都治理机制。“不诉自办”也是北京市的一个创造,是“接诉即办”的一种深化和补充,是首都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不诉自办”与“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将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提出“尊重历史、无错优先”原则,让几十万人拿到了多少年办不下来的房屋“大红本”;立法监管预付式消费,为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建立房屋修缮“先应急后追偿”制度,对季节性、周期性、规律性问题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在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开启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一批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张晓萌  周鼎 《前线》2022,(5):78-81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推进新时代首都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超大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接诉即办制度的构建与实施是以基层服务精细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中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9.
李明圣 《前线》2022,(1):68-70
首都基层治理,市民是投诉主体,也是治理主体。基层治理即家园治理,主要是治环境。接诉即办即办诉求,关键是接到诉求马上办。未诉先办即主动办,重点是不等群众说就为群众办。不诉自办不投诉,自己的事自己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三位一体,形成完整闭环时,首都基层治理就能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党员大视野     
《实践》2021,(6)
正"接诉即办"入法为民办事更实近日,《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北京晚报》发文指出,"接诉即办"以立法的形式被固化下来,不仅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在法制轨道上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构建新时代城市规范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条例草案的一大特色是"全面接诉",即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通过语音、文字等方式,全面、  相似文献   

11.
杨守涛 《前线》2023,(6):79-82
如何办理所谓的“不合理诉求”是伴随接诉即办改革的一个难题。平谷区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工作本源、坚持诉求全响应全办理的基础上,自2021年7月开始推动实施下交群评,探索制度化办理所谓“不合理诉求”新实践,逐步将诉求下派转变为群众问题群众解的下交。这一实践注重发挥群众作用,运用基层协商推进基层治理,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多元主体商量着办,形成一种创新性方法,优化了诉求办理。平谷区构建完整的机制体系,多措并举、系统施策,确保下交群评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北京市把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群众反映诉求"接诉即办"工作,作为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的总牵引,建立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着力形成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使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快速响应、有效处理,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诉即办"作为首都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创新,为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贡献了北京样板。  相似文献   

13.
刁琳琳 《前线》2023,(3):59-62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是城市更新的具体举措和民生治理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北京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实现了由走技术路线到从居民生活出发、由环境治理到街区更新、由单向管理到共商共治共享的转向,并在制度机制层面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接诉即办改革形成联动合力。深化治理、提质增效,还需从空间功能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筑牢安全底线三个方面持续用力,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在朝阳区金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金盏西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在村域治理中依托“金西码上办”数字化村域治理平台,通过“书记在线”“智慧租房”“诉求办理”等功能,实现村民难事有处诉、愁事有人管,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相似文献   

15.
曹媛媛 《前线》2022,(9):76-7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北京接诉即办工作实现价值、结构、功能的有机统一,并在价值立场、核心指向、保障体系上形成鲜明特征。北京以深化“吹哨报到”和接诉即办改革为牵引,以赋权增能、减负增效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进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党建引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吴坤祥 《前线》2022,(4):77-79
接诉即办凝聚基层治理共识,畅通基层治理末梢,是撬动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支点。坚持上门问需,坚持未诉先办,坚持攻坚破题,从源头上减少群众诉求,强化诉源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与群众诉求零距离。共治共享发挥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协同效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从我诉你办到不诉自办,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23,(2):42-45
<正>“热线+网格”是探索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重大创新举措。北京市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坚持诉求靶向、事项牵引、标准衔接、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接诉即办和网格化管理的双重优势,创新社会治理新体系、新模式、新手段,推进管理与服务有机融合,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功夫,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升了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提高为民服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门头沟区王平镇党委聚焦治理体系创新,不断增强治理主动性,初步形成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和主动治理同向发力、互相促进的基层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万鹏飞  杜春晓 《前线》2022,(1):71-73
北京市的接诉即办改革是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成功实践与体现,是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首都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探索和创新,为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突破口,找准了方向,抓住了根本。未来工作中,可以通过接诉即办,将群众路线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结合起来,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与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结合起来,与居民自治和互助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胡雪峰 《前线》2023,(12):34-38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委深改委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做好首都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党委对改革工作领导,聚焦接诉即办、减量发展、改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两区”建设、城市更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制约首都超大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未来,将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民生、法治、生态、党建等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