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不仅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传承赓续我们党探索现代化的优良传统,还辩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顺应破除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需要,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何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进行深入阐述,包含着现代化价值观、现代化务实观、现代化底线观、现代化目标观、现代化格局观等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必须深刻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任人唯贤”“自强不息”“民为邦本”“革故鼎新”,统筹“国内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天下己任”“天下为公”“兼济天下”“天下一家”,统筹“国际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通过统筹“两个大局”,不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守正创新,同时能够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三大规律”的不断认识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果,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合乎规律性的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理路、特色意蕴及实践路径,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资本批判逻辑为理论基石,以西方理性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发展为理论镜鉴,以现代化反思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涵演绎为理论升华;在历史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现代化在中国的伟大飞跃;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渐进式展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主体框架”的实践演进,特写式映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运行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是承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心,德州市委编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袁红英 《学习月刊》2023,(11):12-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关键要素。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比翼双飞。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切实处理好这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其同向而行、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刘海春  张力一翔 《求实》2023,(6):4-1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民为邦本”“调均贫富”“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难题,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更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邹升平  程琳 《求实》2023,(4):4-16+109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重动力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生成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因素涵盖了理论引领力、组织领导力、制度保障力、价值导向力、文化内驱力、目标指引力、科技创新力、改革驱动力、人才支撑力、开放合作力、国际和平力、社会和谐力等方面,可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双重动力因素。根据对中国式现代化动力因素的来源分析,可分为“自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和“衍生”型动力生成模式。必须从夯实内部根基、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两个方面建构联动性策略,从而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自生”动力的基础上增强其“衍生”动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1.
俞小和 《新视野》2023,(4):112-12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及拓展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共生,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精神独立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得以发生与发展,并最终提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与此同时,“第二个结合”也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不断深化“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保持开放胸怀吸纳世界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申佳欣 《世纪桥》2023,(6):11-13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文化发展的全方位擘画。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当前,党和国家已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做出相应部署,但仍面临各种挑战。因此,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协同发力,探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中西方现代化的差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属性,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逻辑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美美与共”的中华文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强国必霸”的历史定律。中国式现代化以“五大文明”协同推进,重塑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物本主义的局限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格局,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征服自然”范式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正确路向,实现了国家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厚根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汲取丰赡养分;彰显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政党主导性与人民主体性、战略连续性与阶段规划性内在统一的鲜明特质;在坚持“破立并举”中批驳了错误论调,防范和跨越了发展中的各种陷阱,为世界和人类社会探求未来前途提供了现实支撑、作出了中国回答,充分释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势张力。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接续探索,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断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由“后发外生型”向“自觉内生型”的模式转型,创造了带有鲜明中国特征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不仅实现了对西方资本逻辑的超越,摆脱了现代化建设的单一模式,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息息相关,是“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密码,需要从理论指导、制度保障、文化滋养及价值指向方面把握,方能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提升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形象,为丰富现代化道路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提供全新选择,为加快国际减贫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深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应运而生。就生成逻辑而言,道路自信是言之有物的现实基础,理论自信是言之有理的理论支撑,制度自信是言之有效的政治保证,文化自信是言之有信的精神滋养。在内容形态上,表现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实然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总结,对中国式现代化原则方法的应然明确。在功能导向上,作为相对独立的观念上层建筑,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反作用于“四个自信”,有助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有助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