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长安 《学习月刊》2014,(17):41-42
一、当前我国特色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实现城镇化是绝大多数国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从落后经济走向发达经济的必经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背景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镇化道路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特征。反思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道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城镇发展滞后的国家,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城镇的跨越发展。而坚持走这一道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城镇发展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以人为本、大中小城市协调、城镇与产业和农村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政府介入适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城镇规模、城镇布局、城镇化进程、人口集聚、城区扩展、城镇产业的多样化。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创新机制制度 ,按照既定目标 ,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加快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应该走与工业新型化相适应的、生态化的、市场化的、多元化的道路。推进山西城镇化进程,要深化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都市圈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科学命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建构,需要把握价值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式和话语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容纳力,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陈甬军 《前线》2009,(5):26-28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也不同于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目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今后20年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繁荣。因此应把握时机,在尊重世界城市化基本规律、借鉴先行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8.
何自力 《前线》2022,(11):90-93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世界贡献,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色,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弊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拓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相似文献   

9.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的深刻认识,也是适应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就应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生态农业文明,培育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无论是在其进程、规模、布局、方式上,还是在其建设上都必须贯穿着协调发展这根主线。  相似文献   

11.
欧美农业实质是资本、技术和能源密集型农业,成就斐然,但代价惊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补贴、高风险是其突出特点.复制欧美农业模式,非但难以解决我国的问题,反而会产生许多新的困难.我国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体制环境、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欧美国家,这决定必须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采取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地把握,强调通过制度重建与机制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东 《学习论坛》2009,25(8):33-36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在于它始终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农民职业非农业化、生活质量城市化、社会身份市民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破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建立和完善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时.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必然要经历两个过程,即先把农民转化为农民工,再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只有完成这两个转化,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因为这次全会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全面深刻总结,是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规律从经验到理论再到制度的全面提炼升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现代城市化与全球城市化并行的压缩型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化率超过50%进入城市型社会的同时,城市社会不和谐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城市体制之外的外来人口的市民化、城市体制内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为特征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强拆问题等方面.和谐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生存权、共用权、环境权、参与权以及城乡均衡发展等5个方面.确立以社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由经济发展主导型向社会建设主导型转变,把社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口,是实现和谐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当然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共同内涵。虽然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但实现现代化路径则是多样的,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并非人类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国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发、并联、人口规模巨大等独特的基本国情,使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注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人口城市化、模式多元化、空间均衡化、动力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一是深化土地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形成人口城市化正常发展的机制。二是强化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建立统筹城乡、功能互补的规划体制。三是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财税体制,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四是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城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正>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几个跌宕起伏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50年左右,我国将初步完成城镇化,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转变成以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这一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而城镇化就是这一飞跃的量的积累过程[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走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识。但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人为此的努力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它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十四大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发展;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以其独特的探索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