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宣宇  王月红 《前线》2023,(2):66-68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综合引领—特色开拓—潜力提升”梯次发展格局,数字梯度明显、互补性强,三地在技术创新、场景开发及规模应用上具有明显协同优势。基于数字经济梯度发展特点和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互补性创新,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文旅、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双碳”治理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数字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京津冀在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毕娟  王鹏 《前线》2022,(6):62-64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京津冀在数字经济生态、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内容开发、数据加工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双轮助推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强化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3.
李国平 《前线》2014,(8):103-105
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时期,京津冀地区未来应该从明确功能定位、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稳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高首都对周边的辐射效应和建立京津冀区域协调机制等六大方面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迈向均衡、包容、可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沈聪 《前线》2014,(8):55-55
<正>本刊讯近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展开了讨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认为,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时期,京津冀地区未来应该从明确功能定位、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稳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高首都对周边的辐射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更是法治的协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主要的依靠力量是市场,主要的保障力量是法治。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在协调的法治保障机制,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法,尽快将虚化的政策硬化为法律,进一步以重点领域的协同立法为推进依据,逐步实现区域协同法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促进京津冀三地共赢,最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刘兵 《求贤》2014,(10):26-26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完善三地教育合作机制、促进三地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是通过加强顶层谋划,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落实协同发展行为,提高三地特别是津冀高等教育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面临着经济落差较大、空间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交通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到关键阶段,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缩小发展差距,完善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以石家庄为核心的都市圈,与北京都市圈和天津都市圈形成互动关系,"三圈"耦合形成高水平的京津冀城市群,使京津冀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实现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建立应有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此来促进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河北省在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中的"外部性"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具有极其明显的特殊性,是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层面,河北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本质是通过聚集整合创新资源,引导要素资源充分自由流动,深化三地产业政策衔接与高端产业协同合作,提升区域整体国际市场竞争力,形成京津冀链式共振、共赢的跨区域高端产业协同发展新型机制。随着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河北方面仍有很多不足。通过以构建创新要素协同机制、推动创新能力、完善区域产业协同、优化空间布局四个方面为突破,对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孔祥利 《前线》2016,(3):18-20
正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亟需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的制约与困境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点名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一项庞杂且系统的工程。京津冀产业体量与结构不均衡是新时代社会矛盾的一种具象反映。目前京津冀的产业协同尚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周期,突出表现为三地产业合作的强度、深度与力度还有待加强。产业协同是一种经济层面的资源配置过程、政治层面的政府协商过程、社会层面的组织沟通过程。实现这一战略需要重构三对基本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京津冀区域发展不  相似文献   

12.
<正>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打造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产业优化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近些年来,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产比重持续提高,部分领域高端化趋势较为  相似文献   

13.
蓝庆新  段云鹏 《前线》2022,(9):60-6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数据的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需求急剧提升。算力是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既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中心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算力引擎,也对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持续开展,打造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地区充分利用在区位环境、数字经济、数字中心产业合作、政策保障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全力推进京津冀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合力打造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梅占春 《求贤》2014,(5):17-17
为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承接和引进更多的首都高端科技资源,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张劲松 《前线》2022,(12):87-90
当前,数字经济正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北京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助力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北京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北京要在标杆城市建设之路上更进一步,聚焦增强城市孵化功能、加强数据资源应用、促进产业互联融合、强化企业主体培育等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京津冀环境治理政府协同机制面临碎片化状况严重,缺乏协同发展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和权威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机构等困境,这主要是由协同机制法律法规不完善,GDP主导的晋升考核机制和环境治理合作意识薄弱等原因造成的。京津冀环境治理政府协同发展的研究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应加强京津冀环境治理合作理念建设,完善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统一的环保机构,制定统一的环保政策,建立和完善京津冀环境治理政府协同法制体系等,以促进京津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迎昌 《前线》2021,(4):70-73
京津冀协同着力缓解“大城市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缩小京津冀三地经济差距,提高京津冀区域经济总产值,谋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重点关注区域重点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打造健康京津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圈的崛起需要区域核心的带动,实践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举是京津合作,而京津“双城记”则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曾劲 《前线》2023,(6):62-66
北京市国资委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市管企业践行首都国企使命担当,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两翼”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助力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市国资委将切实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市管企业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18,(12)
正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基本前提。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按照国家对交通一体化在协同发展里要做"主骨架、先行官、试验田"的要求,北京市携手天津市、河北省抓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实施,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路网互联互通在协同发展初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按照国家要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