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根本体现。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程序性问题决定的多,实质性问题决定的少;被动决定的多,主动决定的少;讲高票通过的多,真正审查决定的少;做出决议决定的多,事后跟踪督查的少。这四种现象,影响了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方军 《江淮法治》2013,(17):54-55
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维护人民利益、彰显人大权威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审慎择取重大事项决定内容,积极探索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现途径,依法有效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作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内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是宪法、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是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正确认识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待于认真加以探讨和实践。这几年,当涂县在“选择议题、搞好审议、加强督查、强化自身”等四个环节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抓选题,畅通四个渠道如何确定重大事…  相似文献   

4.
方军 《江淮法治》2010,(9):50-51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程序进一步规范、内容范围进一步拓展、经验做法进一步成熟,为推动地方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在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方面,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进一步规范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程序,进一步扩大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内容范围,为推动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带着这方面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在出席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分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安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李晋是一位老人大代表,还是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说到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他滔滔不  相似文献   

6.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们习惯称这一职权为决定权.  相似文献   

7.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直接表现形式。正确而充分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权力和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体现。如何行使好这一职权,是地方各级人大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根据《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预算的权利。《地方组织法》除将该项职权作进一步明确规定外,还将部分变更预算的权利扩充规定到地方人大常委会。为什么宪法、法律要把审查、批准财政预算和部分变更预算作为一项重要职权单列?为什么要把这种权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而不赋予其他国家机关?笔者认为,其理由至少有三条:第一,它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相似文献   

9.
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全国人大尚未出台关于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相关法律,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规定比较原则、笼统,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程序和硬性的制度约束,因此,这项职权在地方人大工作实践中,一直以来重视不够,认识缺位,职能虚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为新时期地方各级人大依法行使重大决定权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也为徘徊观望的地方人大行使好这一职权理清了认识,开拓了思路.各级人大要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理直气壮地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相似文献   

10.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重要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体现。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准确把握什么是重大事项、如何依法决定等重要界限,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给经会议通过的任职人员颁发任命书盖人大常委会印章符合法律要求. 颁发任命书是机关组织行为.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人大常委会,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闭会期间行使立法权、决议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人大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决议决定方可产生效力,人大常委会印章是以权力机关的形式对外发布公文,体现的是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2.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充分行使这一职权,是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集中体现。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是同级“一府两院”的应尽职责。但在现实中,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却未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3.
人大决定权是体现人大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人大能否切实有效地行使决定权,是理顺党组织、人大和政府的法律关系,把国家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以下论述略去“县级以上”)是否对人民负责,能否集中人民的意志管理国家的尺度. 什么是人大的决定权?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于各级  相似文献   

14.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一府两院”)工作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它的一项重要职权。这对于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保持地方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经常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的时间不长,宪法和法律对监督问题的规定也比较原则,因此,有必要对有关监督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从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地方政权建设,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和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日至八日在该市举行地方政权建设理论讨论会。现将这次会议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依法行使决定权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依法行使决定权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正确理解党对国家机关领导的性质。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是方针、政策的领导,而不是行政领导。党的领导权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权两者是一致的,党委运用地方国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地方人大有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民族工作的重大事项。经过十年的实践,许多地方正在深入地总结决定职权的实际效用,研讨决定职权的法律地位。而解决好党委领导权与人大决定权的权责问题,则是地方人大充分行使决定权的关键。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研讨。  相似文献   

17.
秋实 《公民与法治》2014,(15):25-26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近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宪法、预算法、监督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细致地开展预算执行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但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有的不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擅自变更预算项目;有的利用地方组织法对人大常委会部分预算变更决定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宪法、地方组织法均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一规定的本义在于保障人大常委会以合法的行权主体,对"一府一委两院"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据此,笔者认为政府工作部门借调的人员,不宜担任人大常委员会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19.
人大常委会委员(以下简称委员)作为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主体和基础.宪法和组织法赋予人大常委会许多职权,仅宪法第六十七条就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21项职权,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14项权力.行使好这些职权,需要委员全身心投入到人大常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为促进代表履职,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试行建议代表辞职制。有观点认为,"劝退"不合格代表,是权力运作的偏差和错位,人大代表的地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代表职务和资格的终止只能依法进行。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仅是建议辞职,并未强制执行,辞职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代表手中,其做法并未违背法律。对此,本期"一家之言"栏目刊发了观点相左的两篇文章,希望由此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