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重大举措,但也使就业指导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平均初次就业率是70%左右,在校的尚未就业大学生有34万多人,按这个数字推算2005年以后离校时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每年将超过75万人。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未普及,国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解决好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一是深化基层意识。基层的概念,谈了多年,但让广大毕业生接…  相似文献   

2.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时期,在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使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形势,2006年全国有35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近四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本科与专科相比优势明显,专科相对来说受到冷落,一次性就业率极为低下,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5%,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48%。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可采取下列对策:第一,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应该随着市场经济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2006年高校毕业生比上一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仅2006年,高校毕业生中就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他们当中希  相似文献   

4.
坚持育人为本 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就业,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注重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更注重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生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从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思想素质好、品德高尚的毕业生。因此,我们坚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党爱国、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优…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火热的就业潮已然成为2007年冬天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数据显示,2006年,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学历者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今年,1999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高学历人才供给出现“井喷”,就业压力空前增强。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届毕业生尚有40万人未落实就业岗位,2003届的大学毕业生又将有212.2万人流入求职市场。有关专家估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70%左右,也就是说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院校。2009年该校毕业生有2500余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该校针对当前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院校。2009年该校毕业生有2500余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该校针对当前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记者日前从西南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获悉,从1989年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开始,西南交通大学已连续17年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这里的学生为什么好就业?记者了解到,除了西南交大本身是重点大学,有一定名牌效应,学生也有较好的素质外,还与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就业不无关系。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西南交大党政领导班子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明确党委书记、校长为学校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形成了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构建稳定的就业基地与网络。西南交大十分…  相似文献   

10.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的87%提高了3个百分点(1月26日《新京报》)。90.7%,这是一个很高的就业率,倘若真的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就业率的话,则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真说不上有多么严重。可问题是这个耀眼的数字和  相似文献   

11.
大连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食品、纺织、艺术设计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036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双聘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524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3个教学部。有34个本科专业。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5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的212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5年的338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2005年,教育部下达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73%的指标。即便如此,仍将有27%的大学生面临失业。择业难:“有业不就”怪现象“我都快崩溃了。”在成都某重点大学学习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小王同学满脸疲惫地说。投简历,参加招聘会,从上学期开始就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虽然面试了多次,但就业协议还是没有签下。小王说:“今年想留在成都找个待遇不错的工作太难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据记者在各高校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说今年就业难。当记者问他们难…  相似文献   

13.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就业率仅为72.4%,有93万名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这年头,谁都知道找工作难,而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等于失业”也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但近年来由一些高校统计出来的高就业率却总能有力地回击这一现实问题。为了创造“辉煌”的就业率数据,一些高校随意注水虚报,有的强迫学生造假,并以“不签就业协议书就别想领到毕业证”相要抉。毕业生莫名其妙“被就业”者也大有人在。高校的就业率指标全线凯歌高奏时,应届毕业生却在人才市场挤破脑袋求职不遇。您瞧瞧,“注水”都到这地步了,就业率数据还不断“攀升”,蒙谁呢?!  相似文献   

15.
赵恩忠 《奋斗》2004,(3):32-3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在高校毕业生取消指令性分配之后出现的,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走向市场的产物。从大的环境看,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  相似文献   

1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F0002-F0002
乐山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隶属学生工作部,负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长期以来,中心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的宗旨,以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市场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就业管理为保障,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目标,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学校连续七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武汉市洪山某职业学院对尚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竟“劝说”、“授意”他们想方设法到实习单位去开出假“就业协议书”或“就业证明”,否则学校不予留置档案。据该校一位班主任透露说,由于目前还有不少毕业生未找到工作,就业率不理想,“动员”他们“开证明”,这样学校向上级报告时,他们就可以归为“已经就业毕业生”的行列了。不少毕业生反映,像洪山某职业学院一样,  相似文献   

18.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中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呢?我们对我校近几年高中毕业生435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72人回乡,91人在县城,升入高校约占40%左右。在追踪调查中,有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一、不少毕业生对升学与就业认识片面,思想觉悟水平偏低。农村的高中毕业生,有80%的人没有扎根农村的思想,没有独立创业的毅力,他们相信自己的前途是“自古华山一条路,除了升学别无门”,因此拼命去挤高考独木桥。留在县城的学生,约有三分之二待业,准备找个好工作。有3—4%的学生整天游荡,混迹于公共娱乐场所,无所事事。一些升入高校的学生,以为有了“铁饭碗”,心中没有“四化”大局,昏昏噩噩,越轨的事偶有发生。二、一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自学自理的能力。回乡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对不上号,  相似文献   

20.
吴同  孙哲 《理论文萃》2005,(3):7-13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的年份,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212万人涌入了就业市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上年增长68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是不争的社会问题;但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