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常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之用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很早就结下不解之缘。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  相似文献   

2.
<正>刘秉彦、旷伏兆两位开国将军,一位是从江西永新走出来的政委,一位是从河北蠡县走出来的司令员,他们之间曾有一份生死约定,彰显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及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深情。如今,在河北省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这两位将军,他们的安葬之处相距不过几米,墓碑之间那棵挺拔翠绿的松树守护着他们,也守护着他们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共患难一文一武好搭档  相似文献   

3.
做人如竹     
竹子,四季常青,挺拔秀丽,种类繁多,姿态万千,耐得住严寒酷暑,经风不折,经雨不凋,似有振衣凭风雨之势,在冰封万里的北国也能傲然挺立,怪不得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板桥先生有诗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诗正写出了竹子在恶劣的环境中所体现的顽强的生命意志。不屈不挠,慨然立于世间。  相似文献   

4.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面包车在笔直平坦洁净的路面上行驶,一排排翠绿挺拔的钻天杨从车窗边掠过。公路两旁林带如织,田连阡陌,渠水潺潺。眼前美景令小平同志心情舒畅,他笑着说:“这次来,的确不虚此行!”陪同人员介绍说,昔日脚下是一片杳无人迹的沙漠,现在的石河子林带是军垦官兵们的成绩和骄傲。小平同志奔波一天毫无倦意,对所见所闻感到十分欣慰,他说有必要在这里多住几天,还要到工厂和团农场去看看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郊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区,黑龙潭西北的温泉更是块宝地。《帝京景物略》记:此处禾早成,林后凋,草色久驻。在温泉附近的小山上,巍然屹立着一座八角七层的石塔,庄严玲珑,俊秀挺拔。“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是一九三六年冯玉祥将军为滦州起义殉难烈士而建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中的纪念塔。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城一声炮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常以物喻人。松、梅、竹因其共有经冬不凋的耐寒属性,故古称“岁寒三友”,其象征的高贵品格与精神境界常为后人称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新的要求,松、梅、竹亦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党员干部应该学习松、梅、竹的品格与精神,做新时代的“岁寒三友”。做“坚毅正直”的松松,一般为常绿乔木,姿态挺拔,四季常青,象征青春常在、坚强不屈,  相似文献   

8.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有一位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赞为“四大参谋”之一的“高参”,他就是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王政柱将军。今年4月19日,星期天,王政柱将军偕夫人罗健来我家作客。我忙起身接客并连连说:“将军驾到,有失远迎,有失远迎了!”宾主哈哈一笑。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来诠释,每种回答都各不相同,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自己可是幸福的那一个?人生在世,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山溪的悠然;没有苍松的挺拔,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你就是  相似文献   

10.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日:“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日:“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日:“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日:“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  相似文献   

11.
竹子因枝干挺拔,风韵潇洒,心虚节坚,凌霄傲雪,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将其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北宋诗人苏轼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生动地反映了竹子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史载唐代萧悦、孙位均善画竹,但自北宋文同创立墨竹写意之法,竹子才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文同以后,历代画家中善画墨竹者代不乏人,形成中国绘画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贵州画  相似文献   

12.
袁丹武 《湘潮》2014,(11):21-22
裴周玉将军现年102岁。刚进入百龄的裴周玉依然思路清晰,看报纸不用戴眼镜,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皮肤光洁。有一次,三。一医院高于病房中医科郝主任给他号脉后说:“像您这么大年纪的我见过,但您是我见过的体质最好的。”还有的中医给他号脉后说他是50多岁的心脏,28岁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说:“人家逼我们,我们要勒紧腰带还外债。全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本人生来不高贵,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  相似文献   

14.
智慧粟裕     
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不简单哪,岂能不送!”叶帅送出大门,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叶帅望将军背影叹曰:“战功高不居功,贡献大不自大。更不简单哪!”粟裕将军身经百战,曾组织指挥了“七战七捷”、“鲁南”、“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1955年评军衔,粟裕将军战功显赫而未能评上元帅,实为憾事。据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  相似文献   

15.
我曾多次去过琅琊山,琅琊山的美景让我为之倾倒。这次工作之余,恰巧挤出半天时间,我又重新感悟到了琅琊山的清幽、险峻和秀丽。琅琊山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窈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人胜。数百年的松树、古梅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淙淙流淌,酿泉、紫薇泉等散布山嶂,归云洞、雪  相似文献   

16.
黑虎聂凤智聂凤智将军 ,矮小、精瘦、黝黑 ,相貌平平 ,人见皆小视之。左眼眉心藏一痣 ,相书谓“黑虎含珠”。聂凤智将军凡与人见面 ,辄面露丝丝微笑 ,慈眉善目 ,亲切可人 ,若弥勒佛状。凡访聂凤智将军者 ,无论高官贵人 ,普通百姓 ,将军均来者不拒 ,热情接待。1996年10月24日 ,余与刘东耕至上海路82号副3号访将军 ,将军闻门铃 ,即召见。夫人何鸣欲阻 ,将军曰 :“人家敢摁门铃 ,必有急事 ,岂能不见?”其时 ,将军已患肺癌 ,正发烧挂吊针。见余 ,仍面露微笑 ,侃侃而谈 ,若无事状。将军患肺癌后 ,人若问之何病 ,将军必面带微笑 ,朗声…  相似文献   

17.
“人用笔记,我用心记” 尤太忠将军,河南光山县人,家境贫寒,少时牧牛。乡间有一私塾,私塾前有一片草地,将军常倒骑牛背于草地,听学生念《三字经》,甚觉好玩,暗诵之,即会,终身不忘。1996年3月3日,将军与余言此,即朗声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抑扬顿挫,一字不差。原十二军副军长徐克杰言:尤太忠将军耳所闻辄终记不忘。战争年代,将军到纵队接受战斗任务,回来后指着地图传达,全旅三个团,出发时间,途经地点,过某山某河,何时到达何地,东西南北,分分秒秒,毫忽不爽。传达毕,纵队文字命令才到,各团领导对照命令,无有差错者。尤太忠将军说:“这是没有文化逼的。人用笔记,我用心记。打仗是要死人的,岂敢马虎?”  相似文献   

18.
齐无瑕 《党课》2013,(23):125-126
我从事政工工作十余年,与《党课》这本杂志虽结识时间较短,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它小巧精致,庄重素雅,宛如一座美丽的花园,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花园里,既有参天的大树、茂盛的丛林,又有娇艳的花朵、翠绿的青草,信步其中,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9.
提起皮定均,他的绰号可谓多矣:“皮猴子”、“皮老驴”、“皮老虎”……之所以有诸多“雅号”,还缘于皮将军独特的个性、情感,以及由此在作战中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谋略。本文通过皮定均求爱、千里突围、大战孟良崮几个事例,将皮将军至情至性的情感世界勾勒得淋漓尽致。1976年7月7日,皮定均不顾天气恶劣,执意亲临东山岛军事演习现场,结果因直升机触山身亡。将军因自己的倔强而付出昂贵的代价,令人痛心不已。  相似文献   

20.
近读一则轶闻,感慨颇多。有位名叫瑟·威灵顿的将军,一次不慎跌入河中差点淹死,幸被一士兵救起。将军非常感激地问起这名士兵希望得到什么谢礼,士兵说:“只要阁下别把这件事说出来就行了。”将军很惊讶,问这是为什么。士兵说:“如果大家知道我救过阁下,那我一定会被丢入河中。”原来这位将军平时专横跋扈,很不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