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伟大创举。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早在1988年 ,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中国地区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20年中 ,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个事关大局的战略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另一个大局观念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创造性地付诸实践。这一新的形势变化 ,给经济特区和浦东既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 ,要求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从功能、产业…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3.
桐乡市是浙江省嘉兴市所属的县级市,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51元,比上年增长8.4%,是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农民人均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为51元,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7%,大大低于全国农民负担的平均水平。该市农民为什么能够大幅度增收减负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积极提供服务,起着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桐乡市农村从生产经营方式到整个经济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政府适应新情况,着眼新发展,及时转换职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这就必须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经济特区便是这种改革与发展的最佳试验场所。超前创新是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没有超前创新的实践,经济特区也就不特了创新,把经济特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一、经济特区是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者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干。江泽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5.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为了有序地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采取的具有试点、辐射和指导意义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上普遍认为,举办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一、邓小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促进了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和特区经济理论的探索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的设想引发出邓小平创办特区的战略构想。1979年初,广东省委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创立经济特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创立经济特区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的创立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又是抓住国际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同世界各国经济特区一样,承担着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历史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探索我国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道路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厦门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了全国大中城市第10强,城市建设上了新水平,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71.82亿元(人均28387元,居全国第三位),工业总产值525.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0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7.6亿美元,“八五”以来分别年递增20.4%,24.8%,20.2%,21.4%。(发展速度居全国第二位)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厦门是成功的实践区。一、打破思想僵化,教子放胆试验党中央决策创办的经济特区,是推进全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资金、技术的经济特区,历史上没有先例,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我国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场所。它在改革方面取得的许多成果。如:建筑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制、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短短28年,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而变成一座颇具规模又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吴南生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并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领导者和见证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拓荒者吴南生。  相似文献   

11.
王达阳 《湘潮》2014,(4):7-11
我国经济特区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相连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创办和建设经济特区的倡导者和主要决策者。我国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产粮大省,粮食流通问题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91.45亿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250.6亿公斤,增长了172.9%,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出110.8个百分点。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调出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誉。我省粮食生产的发展,为稳定市场、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粮食流通面…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我国的经济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并且在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客观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问题,特别是郑重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强对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广西12个省市区的开发建设。这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接近美国和日本两国人口之和。这12个省市区有十个在西部经济地带,全部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同时,这些待开发地…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这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2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胜利推进改革开放的2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发展的20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和在实践中不断展示其生命力的20年。...  相似文献   

15.
书 讯     
《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珠海卷》一书出版 为反映经济特区党委在领导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与经验,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牵头,组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党史研究室分卷编写《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丛书。《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济特区诞生近2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办公室与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全国“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5月5日至8日在海口市举行。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建立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创办经济特区,在促进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主攻方向”上的历史贡献都是巨大的。从改革方面来说,特区作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试验区,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验,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的胆识和勇气,敢闯…  相似文献   

17.
吴玉琦 《新长征》2000,(3):16-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我们公主岭市把抓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载体和切入点,将其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依靠社会力量建镇、依靠市场机制活镇、依靠产业优势兴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到2002年,全市各镇建楼房250方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0平方米,道路铺装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15%,人均占有绿地1.5平方米,给排水功能齐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等十几项城市化指标,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20年了。在这20年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不仅原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僵化计划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已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的年均发展速度,比改革前提高了60%;人均生活水平,每年...  相似文献   

19.
“开放”一词在今天的中国使用频率很高,它浓缩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20年前,当饱尝闭关锁国之苦的中华民族再次打开国门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已经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对中国人来说,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是件稀罕事。在开放之初的1979年,当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北京诞生的时候,当第一个经济特区在东南边陲小镇深圳破土动工的时候,人们多以疑惑的眼神关注着这些陌生而新鲜的事物。经过2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加快了现代化的步履。今天,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繁华…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3,(11):27-27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当时创办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