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和相关决定,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响。毫无疑问,依法治国是寻求理性变革、理性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社会共识,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法治理念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法治由此获得了进入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融合点。正因此,依法治国是被赋予了中国化意涵的集体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承红 《前沿》2013,(19):156-158
当今时代,社会中的人与人的社会性特征相互交融,日益密切,在人们满足于社会给予自己需要的同时,那些自发的、混乱无序的、非理性的,在人们无意识状况下形成的社会心理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给心理咨询与治疗带来了困境:无意识社会心理干扰下的个体思想和行为失控导致的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需关注无意识社会心理在治疗过程中的唤醒与激活.  相似文献   

3.
<正>应该从矛盾调解、社会防控、执法公开机制创新入手,为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提供新思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利益调整引发的各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心态群众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社会心态与群众心理变化是公安工作应该关注的新维度。公安机关要正视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反作用,认清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安工作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当前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群众社会心理状态,特别要加强对集群和独群状态下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把握及控制引导,把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作为方向和目标,不断加强公安机关在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引导方面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2,(5):17-17
杨春福在《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风险社会理论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已经成功地波及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风险社会与社会风险是存在差异的概念,对风险社会的理解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和场域之中,中国的风险社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风险社会的生成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理念更新,法理学界应当认真对待这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社会———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新视角,所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也随之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受到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考察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阐明清末民间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体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在各方面显著拓展了社会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功能。特别是到20世纪初期,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的民间社会雏形已初显端倪。这种新型民间社会雏形的出现,并不单纯是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清政府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客观影响,为新型民间社会雏形的孕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在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发展演变,相互之间开始建构一种新型互动关系机制,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与群众心理具有同质性,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对社会心理的分析研究是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由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革,社会心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安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社会心理新内容、新特点、新趋势。当前应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心理疏导工作重点也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调整,在多项专业技术服务并行的基础上,体现出动态阶段性的特点。以社会心理学为依据开展心理疏导与心理服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提高个体心理免疫力,对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领域。本文以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等典型案例为基础,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维度开展利益博弈分析,对于传统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传统模式进行了剖析,进而归纳三者关系失衡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在利益博弈格局中,政府不仅是简单的社会治理和市场管制者,还是博弈的一方,由此导致三者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引发社会不理性的行为选择。由此传统的政社关系、政企关系模式和结构已经不能适用于地方政府治理的实践,一个以公共利益池塘分配机制为核心,以多元价值决策的政府、新理性思维选择的市场、有序参与的社会有机构成的新关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信息工具变革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四次信息工具变革的集大成,它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迅速地迈向信息时代,必将对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产生巨大的作用并导致革命性的变化。本文探索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未来信息时代可能发生的变化,并预言了这种变化将会导致信息经济体制或自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同时,探索了未来信息时代的技术因素和生产方式变革可能引发的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并预言了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全民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预言信息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并预测这种社会制度变革的趋势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设想是一致的,预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解体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1.
樊金山 《桂海论丛》2008,24(6):56-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心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法理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社会心理,而对这些不良社会心理的优化与重塑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社会阶层变化是转型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由此所带来的"二代"现象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但缺乏关于"二代"现象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通过对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角"地区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二代"群体生存现状,揭示制度变迁引发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厘清制度安排与社会分层的内生性,寻找阻滞社会流动的障碍,探究"二代"现象的制度根源,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转型社会中的"二代"现象,有助于为构建良性的社会结构提供思考方向,消除阶层间流动障碍,形成和谐、健康、良性发展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形成和延续的社会心理基石。一般而言,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可能呈现出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冷漠、社会焦虑以及社会愤怒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表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看,社会变革状态、社会财富配置、社会发展预期和社会调控能力等共同影响了社会表情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社会合作的社会表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群体间利益协商制度体系,还需要培育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5.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与政治的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极权主义理论、多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合作主义理论都是用来分析中国政治变化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20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就一直是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两者的真实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出"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结构新模式.这一理论转变于中国而言,就需要在"良性互动"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建构契合中国政治文化和现实社会条件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来践行市民社会理论所体现的"社会至上"理念,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赢"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因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是构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或潜在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释放社会的紧张心理,强化"社会安全阀"作用,实现由"紧张"向"和谐"的转变;同时,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多维的现场情绪控制机制,以维护社会的均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崔绍亚 《群众》2010,(7):66-67
<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引起人们思想的深刻变化,引发社会矛盾增多乃至激化。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凸现的新情况,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史上,因列强侵略而带来的民族危机在中国社会引发的心理反应可谓错综复杂。它一方面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心态,另一方面,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时常演化为严重的死亡焦虑。关于后者,一些有关死亡主题的谣言事件即为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