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普通农业型村庄的富人治村状况和乡镇治理能力表明,当前的富人治村与传统社会的乡绅治村截然不同,前者更多的是一种行政逻辑,很少积极主动地回应村庄内部的治理需求;后者则是一种自治逻辑,是基于乡村社会内生秩序与治理需求的考虑。相应地,依赖富人治村的乡镇治理逻辑已不再是与传统乡绅治村相适应的简约治理逻辑,而是一种治理逻辑,即依赖富人治村只是乡镇应对其治理能力衰弱,以实现各类行政和治理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村党支委和村委会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村民自治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村党支委和村委会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关心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通过对制度规定和实际情况的观照,对村两委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行"村级党政结合"等调适对策,旨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论乡村治理中的沟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网络是乡村秩序重建的重要构成要素。乡村治理中存在权力结构失衡所引致的不公正、信任关系缺失所引致的不合作、沟通渠道不畅所引致的不稳定等沟通网络问题,需要优化权力结构以推进乡村主体权能的均衡化,培育地方性共识以提高乡村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拓宽沟通渠道以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周挺 《行政论坛》2008,(4):83-86
农村经济能人的崛起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农村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给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弱化;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对"经济能人村官"的培训教育与管理监督成为新的课题.应对这一挑战的对策:一是改善领导方式,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二是提高村级党组织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协调好村"两委"关系;四是切实抓好对"经济能人村官"的教育培训工作.而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经济能人治理村庄的发展机制,即营造培育村级致富带头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举机制;建立经济能人治村的教育培训机制和约束与激励机制.引导经济能人治村走上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Village elections, as a policy response to develop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China in the 1980s, were not designed to promote democracy in China. The process of village elections, however, has served as a new 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asantry over the last decade. To understand why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introduced an electoral process to its countryside and why this electoral process of village elections has served as a new 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asantry over the last decade, we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where the congruence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asantry was in this form of cooperation, what the role of the state was in this process, and what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electoral process for democracy were in China. The process of village elections might eventually have a benign result that was not originally envisioned by its sponsor, but litt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at direction over the last decade. Putting village elections in such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democratic dimensions of this electoral process of village elections as a new 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asantry.  相似文献   

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而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必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确立恰当的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7.
Village democracy in China has expanded from village elections to the institution of village deliber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would necessarily involve a number of trial studies on village deliberation. The paper examines one villag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experiment in Bianyu village, Wenl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t provides a basic background to Bianyu village,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and examines its outcom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spects for villag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rural China.  相似文献   

8.
村组干部的更替与报酬--湖北J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对村民自治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村组干部的更替过程与报酬制度.本文认为,在村组干部由委任到选任的变化过程中,乡镇为了完成各项中心工作,而普遍采用了控制村组干部报酬数量与结构的措施.正是村组干部的报酬制度,决定了村组干部的行为方向,并成为决定村民自治状况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贫困山区常住人口逐渐减少,近年来人口减少更有加快的趋势,人口的流失导致山区社会日渐衰微,山区人口的公共物品供给相对成本加大,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7,(6):81-87
村庄精英与村庄权力结构一直是农村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认为,后公社制度导致体制外精英的再次出现,并与体制内精英竞争权力,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村庄二元权力结构。苏北L村庄案例显示,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村庄精英组织人特征趋于弱化,自利人特征趋于强化,他们从自我利益出发建立了精英利益网络,并以核心者为中心构成主从二元结构。村民的原子化和村庄关系的日益疏离是这一权力结构运行的条件。根据村庄经济结构和宗族现状的不同,又可将主从二元结构模式分为行政主导型和操纵型两类。  相似文献   

11.
12.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初,福建省南平市(地级市)推行了引人关注的下派“村官”制度。迄今,已选派1136被认定为素质较高、能担当角色重任的党员干部(科局级干部或优秀后备干部)到经济落后、问题突出,暂时又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一级担任党支部书记,主导村庄治理(累计约占全市村一级党支部总数的68%),完成“带好一个班子,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打好一个基础”的量化任务。根据南平市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治理模式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实现良好的农村治理而选择的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力与权利结构、互动合作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新农村治理模式具有生态系统、现实问题和合作网络等三种特性.新农村治理模式从统筹城乡多元合作治理、县乡政府主导治理和乡村治理三个层面展开,基本模式包括民主协商式、行政主导式、村民自治式和能人导向式,这四种基本模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我国农村善治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矛盾及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对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村民自治在中国大地上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而随着其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显现,特别是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两委”的矛盾已成为村民自治的难题。作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权力结构从党支部的一元权力结构转向党政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的产物,村“两委”矛盾问题的解决,根本出路还在于制度的规范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管制与村庄民主的行政化--山东秋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山东秋村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描述了村级治理过程中的国家管制现象,分析了国家管制存在的基本条件,探讨了国家管制对于村庄民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制精英的半官僚化与村庄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选举是多方共同参与的政治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体制精英因为拥有比普通村民更多的资源而居于主导地位,且由于其身份的半官僚化而结成利益联盟,从而使选举呈现出更为浓厚的精英控制色彩.  相似文献   

17.
提升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是一项涉及到理念、制度和结构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改变传统的对立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先进的"强国家-强社会"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理念来指导乡村治理;改进和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省级地方法规、各级地方性执法规定以及村级规约,提高相关制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优化乡村治理的结构,主要着眼点在于规范两委关系、乡村关系,提高村委会选举的质量,拓展村民代表会议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空心村”整治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不仅是保证"空心村"整治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维护农民利益的必要前提。在"空心村"整治规划中,公众参与还存在着参与积极性不高、制度供给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参与环节过少、参与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只有从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完善信息公开渠道、提高公众参与方式的科学性等方面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空心村"整治规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孟军 《理论导刊》2006,(12):64-66
学界研究乡村治理的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从方法论层面来看,这类研究主要使用的是两组方法论,即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制度视角的研究和行为视角的研究。同时,存在两个问题: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困境。解决方案也有两点:一是加强理论的本土化建构,二是加强中观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低保:新式乡村治理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维护社会公正,然而这项重要制度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转换成为乡村干部对乡村秩序进行规范与整合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