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贝贝 《学理论》2014,(20):124-125
为促进空间活动商业化发展,改革现行的空间管理体制,摆脱"和平主义宪法"和1990年《美日卫星采购协议》的束缚,日本2008年5月通过了《空间基本法》,并根据《空间基本法》的要求,制定了《空间活动法》以及《空间基本计划》。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在学习日本空间立法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加强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和外空武器化利用,实现各国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相似文献   

2.
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的空间维度,更是空间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正义"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世纪70年代西方"空间转向"思潮的出现将正义与空间相契合,空间正义走入了学届的视野。把握空间正义的理论流向和基本内涵是研究空间正义理论的基本维度。寻找空间正义的理论出路和适用领域是我们进行空间哲学研究和实践的根本方法和最终目的。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演变,中国的经济发展、空间面貌、产业布局得到极大优化。但经济领域的空前发展并不是我国空间发展的全部景观,我们也遭遇了一些空间非正义问题,应该运用哲学思维加以研究和矫治。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众创空间纲领性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发展众创空间平台,开启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篇章。众创空间是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之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服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域,承载着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轨迹。马克思在相关著作中阐述时间维度重大意义的同时,也对空间问题进行了论述。其社会空间批判思想不仅揭示了空间发展的内在悖论,也是建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标识。生产性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出场语境,构成了空间悖论的首要前提。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全球空间的深入剖析,马克思集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剥削,认为其不仅是对个体空间的占有和侵蚀,也是引发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这是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的空间悖论,也是生产方式本身无法逾越的空间界限。资产阶级正是借助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实现了"空间中物的生产"向"空间本身生产"的内在转变,建构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全球空间发展机制。唯有超越空间悖论之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建构平等正义的空间秩序。马克思的空间批判思想对于实现人类栖居都市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10)
正【提案背景】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不同功能空间协调中还存在现行空间规划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差异大、各类功能空间的规模不能衔接、各类功能空间界限及分区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科学发展。【具体建议】1.科学划定各类功能空间,构建合理的规模结构体系。优化功能空间配置,引导生产力布局重组转型,力争到2020年,徐州市域生态、城镇、农业三类功能空间的占比分别占  相似文献   

6.
从分离到融合:新时代城乡关系的空间正义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最终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下走向统一和融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地理范围的变迁过程,同时也是空间的重构和整合过程,代表了空间正义的实现方式。针对我国城乡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资本化、空间政治化以及空间的异化与分离等各种非正义问题,需要把空间正义的人本性、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作为价值目标和原则,着力构建以人为本、共享共建的空间生产,积极扬弃资本逻辑,保障城乡空间权利的平等赋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比率不断提升,城市商务楼宇成为许多城市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生产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从而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基层党建空间。我国城市商务楼宇党建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大致经历了从建组织、送服务到做治理三个发展阶段,突破了原来单纯的组织建设视野,从而使组织覆盖和党建功能都有了很大发展。楼宇党建的发展和突破,得益于对商务楼宇空间属性和楼宇党建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商务楼宇的“社区化”将是楼宇党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球城市的空间转型是一个新功能关系转型与空间扩展的过程,是一种超越城市自身的特有现象。然而,全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空间秩序",这一新秩序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空间转型与资本入侵也会使得原来属于城市居民的社会空间逐渐被消费主义所占据,历史记忆的空间化过程中面临"失忆"与"伪忆"的风险。城市的空间转型与历史记忆保护形成了城市发展动力的差异,也形成了城市公共生活中时间和空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全球城市建设中尤为突出。面对碎片化的历史记忆,我们需要对全球城市的历史记忆进行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9.
空间理论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空间:空间理论不仅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横向维度,而且深化了资本逻辑批判理论,避免了历史规律的先验化和资本逻辑的绝对化等片面认识。但是,空间理论对空间维度的过度诠释也会带来一定的理论误区,当空间理论从对空间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转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之后,空间理论也就陷入了把空间本体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王学荣 《理论导刊》2012,(7):51-52,57
资本逻辑与空间生产逻辑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种不同的逻辑,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出一种"二律背反"的关系:一方面,资本逻辑极大地促进了空间生产的历史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不断激励现代人的创新意识,促使世界历史的"生成",使空间生产由地域性向世界性、全球性转化,并促使人口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使城市化和"时空压缩"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资本逻辑的发展表现出对空间生产发展逻辑的"相悖",资本逻辑所主导的生产是一种"过度"生产,势必造成对空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并且背离空间生产的价值逻辑,导致空间生产的异化。资本逻辑与空间生产逻辑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1.
张辉 《党政论坛》2011,(18):26-26
始于2002年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终于在2010年年底“定本”。2002年,国家发改委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之后,最早形成了主体功能区构想,冀图借此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当年的《关于规划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规划编制,要确定空间平衡与协调的原则,增强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2.
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为人类带来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新体验,其背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却是全球空间剥夺加剧,人类社会空间呈现同质性和断裂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空间布展不平衡这一危机,突出强烈的人类情怀和空间意蕴,旨在破除空间中抽象力量对人的支配、超越“中心—边缘”的全球空间结构、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差异性空间和实现人类社会空间的均衡持续发展,是重塑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未来要实现全球空间正义,就必须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求同存异,构筑凸显正义、适合人类生存的民主空间、发展空间、生态空间、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相似文献   

14.
陈镨 《学理论》2022,(12):78-81
城市空间不仅仅只是地理学上的几何体,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含义。从本质上讲,经济发展逻辑是城市空间形成和得以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发展塑造城市空间,对城市空间中的各项要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经济发展划分了城市空间,把每个独立的个体结合在了一起。社会阶层是经济发展在城市空间中的显著体现,群体在经济发展构成的城市空间中揭示着内在的城市关系。  相似文献   

15.
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深刻剖析了空间与资本生产的关系,科学阐释了资本生产的空间化逻辑正是源于空间的资本化,并以此为基础对人类解放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构建,明确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属人新空间,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空间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本执政理念,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思想人民性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深刻剖析了空间与资本生产的关系,科学阐释了资本生产的空间化逻辑正是源于空间的资本化,并以此为基础对人类解放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构建,明确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性的属人新空间,实现政治意义上的空间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基本执政理念,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思想人民性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当代性,离不开对《资本论》的当代解读。当今社会的新发展使空间维度和空间问题凸显出来,这就需要以空间视角来解读《资本论》,发掘马克思思想中被遮蔽的空间维度。《资本论》中工业资本空间化的手段表现为资本占有空间和资本生产空间,这也是资本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般空间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的时候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空间建构要与历史建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8.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本质上归属于空间正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空间正义的立场上,从生产地位的空间分野、居民社会品格的空间分异、城乡空间环境病态式发展等三个层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并将其归因于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逻辑的宰制以及政治权力对空间规划的操控。以马克思恩格斯空间正义理论反思与审视当下中国的城乡关系,传统村落的瓦解与消逝、城市权利的缺失与空间归属感的危机、生态环境治理不平衡等城乡非正义问题正制约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城乡之间空间资源的共享、城市权利的赋予以及"场所精神"的赋义,有助于寻求空间正义、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9.
张丽新 《理论探讨》2019,(5):191-196
我国在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序等问题。进入新时代,对于空间治理的探寻有助于解决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塑城乡空间关系是建立在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基础之上的,城乡发展的前提是二者要对等,通过空间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和空间的善治以促进和推动城乡互动与交流,彰显城乡空间各自价值,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两大秩序文明,建构流动的、持续的、和谐的公共空间,从而获得城乡之间政治、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四月底刚刚组建成立的国家天文台宣布:启动中国"空间太阳望远镜"工程,争取在5年内将我国第一架空间太阳望远镜发射到距地709公里的太空轨道,近距离全方位观测太阳变化,并由此走出我国空间天文学的第一步。为了使读者对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刊特约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撰写此文,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理想的太空观测站新组建的国家天文台决定,用5年时间将我国研制的第1台"空间太阳望远镜"送上太空,此举对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太空进行天文观测,由于没有大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