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事关国家兴衰和政治稳定的全局大局。由公共政策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政治稳定而制定实施的对策措施。没有良好的公共政策,政治稳定是难以实现和缺乏保障的。公共政策是政治稳定的内生变量,是影响政治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本文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对政治稳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认为,缘于国家悖论,公共政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也是一个悖论,公共政策既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手段和关键,也是人为的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好政策促进政治稳定,不良政策破坏政治稳定。只有通过对公共政策的持续优化,才能维系和促进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理想与不懈追求。对当代中国而言,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借鉴中外学者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论述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可从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社会公正体系,即一个前提(公正理念)、两个层次(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三个环节(机会平等、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和公正的社会调剂)、四个方面(阶层公正、区域公正、性别公正和代际公正)、五个支撑(基本权利的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合理竞争规则的保障、教育的保障和就业的保障),而这五个方面都需要公共政策体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梁波 《科学社会主义》2007,3(4):113-116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政府实行公共管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只有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公共政策的结果代表公共利益,保证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实现公共政策制定制度化的目标,维护和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必须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机制设计和规范调控。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的优劣。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是政策系统分析的一条主线, 而价值分析必须确定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公共政策基本价值目标的探讨理应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正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正是我国公共政策社会公正原则的具体深化。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创新是促进并服务于体制转轨的核心操作工具。中国过渡社会的特定性质和体制转轨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公共政策创新的特定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近20多年来行渐进有序、服务于体制转轨的公共政策创新的实际进程和宝贵经验,通过概括和解释中国社会过渡时期体制转轨过程中公共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模型,以期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共政策创新规律的探讨和把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的社会性别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不仅封中国的女性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我国现行公共政策的崭新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中性别平等的现状和挑战,试图为转型期的中国,找到理解、宣传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由于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观可以理解为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核心,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儒家社群主义、中国现实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理念等因素的组合式公正观。在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现组合式公正观的政策路径是通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追求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政策效果。以此种方式考察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得出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同时实现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回归公正性本质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公共利益出发,保证程序公正,满足利益的多元化、平等化和弱势群体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政策具备公正性的应有之义。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公共利益,但存在着受益不均的缺陷,它使得有车一族受益,但同时让高速客运、货物运输等缴费通行车的权利受损。因此,要从加快推进立法、拓宽免费政策受益面、做好免费政策的评估和善后工作等方面完善免费政策,同时完善公共政策决策公正过程,使公共政策过程符合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劳工政策是一种与工资劳动者相关的涉及领域广泛的公共政策。“工会工作”到“劳工政策”的体制转换,有其背景依据和可行性意义。政策方式是现代执政党实现领导的首要途径,党以及政府在“劳工政策”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劳工政策体制及运作的角度看,工会组织的功能、构成、体系及行为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关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重视政策创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机制对弱势群体在医疗与教育方面实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