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到西安严令“进剿”红军的蒋介石,发动兵谏。经中国共产党努力,西安事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为表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被蒋下令软禁,长达半个世纪。而杨虎城在被关押12年后,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2.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驻西安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毅然发动“兵谏”。西安事变,震惊中外。霎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热点之一,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事变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早已为历史所鉴证,著述累累。本文拟就若干问题,提出新思考。一、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张杨与蒋政见尖锐对立的总爆发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以“兵谏”方式督促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爱国行动。张学良、杨虎城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发动“兵谏”,众所…  相似文献   

4.
风云突变 砥柱中流 蒋介石飞抵洛阳后,就对张学良颐指气使了。他首先逼令张学良打电报给杨虎城,释放在西安的陈诚、卫立煌等。杨虎城不愿给张学良造成困难,说:“做人情做到家,他叫放就放吧!” 当天晚上,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为陈诚等人饯行,第二天就放他们回南京了。 这时东北军内部的意见分岐越来越明显,一些少壮派军官认为,扣留这些蒋方大员是张学良回来的保证,释放回去蒋如果扣留张学良,东北军就无所恃了。他们情绪非常激昂。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6.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今年《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一期上,有三篇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都认为“西安事变”中有“中共代表团”。其中《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一文,指出:“张学良见蒋答应了他们在西安事变中所提出的主要条件,便不顾中共代表团、杨虎城以及部属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9.
吴跃农 《湘潮》2005,(9):19-23
红军抵达陕北后不久,蒋介石就调集张学良的东北军开赴陕北,与杨虎城的西北军联手进行“围剿”,蒋介石自任“剿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他们军事上的直接对手,则是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膘肥马壮、装备精良的张学良六十七军向陕北红军阵地进攻时异常凶猛。一向大刀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与张学良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当年,为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们俩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式的交往故事。 (一) 1936年,全国抗日战争的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进逼,强迫他们限期“剿灭”红军。 蒋介石的压力变成了张杨两将军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动力。中共中央与张学良经过多次  相似文献   

11.
今年12月12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70周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主张,从而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  相似文献   

12.
1936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同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日趋加深,又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以及胡宗南精锐部队在甘肃环县山城堡“剿共”惨败的影响下,进一步认识到内战再也不能打下去了,只有调转枪口,一致抗日,才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3.
姚远  黄美英 《党史文苑》2010,(12):38-4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于陕西临漳华清池,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八项主张。这便是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周总理誉为“千古功臣”,被江总书记赞为“民族英雄”.然而,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如何,了解的人并不多.1983年11月,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叶剑英元帅指出:“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敌人关押折磨杨虎城,最后毁尸灭迹,这是很残酷的,要向青年们介绍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张学良所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在事变前,杨虎城曾两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蒋介石有所行动。杨虎城对张学良称: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出自  相似文献   

16.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7.
正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首领杨虎城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拒绝后,发动"兵谏",扣留了到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和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8.
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在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抗日义勇宣传队是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东北军一一一师不是国民党嫡系军队,它亡省亡家最早,与日本侵略者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它参加西安事变,拥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联共抗日”的八大主张,曾与红军、十七路军结成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逼蒋抗日的方式,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张学良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毁誉于度外的高风亮节,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然而,作为千古功臣,其思想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 张学良自幼既受到封建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