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一个平日里少有人关注却被历史铭记的群体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那就是抗战老兵。带着敬意,人文学院一支社会实践队前往河南平顶山,寻访抗战老兵,重温那段浴血奋斗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在这一转折时期,美国对华采取了既防止中国出现内战、又给予国民党支持和援助的政策,这一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支重要的政党势力。一是当权的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中间党派。这些中间党派后来联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团结、抗战、民主,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抗战第一,团结是抗战的前提,民主又是团结的重要条件。在团结抗战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国民党执政当…  相似文献   

5.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民族危亡之际多党合作的联系纽带.它在抗战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战中期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斗争并团结广大中间力量共同抗战的重要场所,在抗战后期沦为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贸易事业,陈云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贸易自主权,建立健全对外贸易体制,加速了边区贸易经济的有效增长。调节价格保障边区贸易生产生活,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调节进出口价格,利用易货贸易稳定本外币兑换比率等。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边区财政紧张局面,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封锁,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支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代表广大中间势力利益的中间党派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一扇窗口。抗战之初,为团结抗战计,中间党派与国民党联手共赴国难;抗战中期,因政治理念的差异,中间党派与国民党矛盾开始凸显;抗战后期,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中间党派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中间党派的政治抉择,也注定了国共两党政争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处理复杂的国内矛盾斗争时,国民党对于随着抗日高潮迭起而走向集中化的中间势力,采取了形式、内容不同的利用限制政策,其实质在于借助抗战,排除异己,建立一党独裁。其中间势力政策尽管复杂多变,但呈现出双重性、曲折性、侧重点的不同性和策略的反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理念的兴起是近代西方国家监禁刑政策发生转变的动因之一.国际社会有关监禁刑政策的一系列规定均体现了罪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的监禁刑政策在刑罚目的、手段以及罪犯享有的权利等方面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罪犯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但我国的罪犯人权保障制度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边区的统一战线政策,包括对国民党当局以斗争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争取中间社会阶层的努力、争取与改造联庄和土匪武装三个主要实践领域。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主动配合国民党当局正面战场的抗战。但是,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当局的无理挑衅,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坚决反击,同时不放弃任何机会促成国共合作,维持统一战线局面。对中间社会阶层的争取,是晋察冀边区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区领导层从分析联庄和土匪武装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性质入手,确定争取联庄、土匪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五十周年,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天津市中共党史研究会等单位,于1987年6月21日至25日在天津蓟县召开了平津抗战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现将讨论会中争论较大的有关抗日战争时期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下,毛泽东的国民党观经历了“团结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到认为“国民党的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全体一致诚心诚意拥护蒋委员长”;再到“孤立与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首领蒋介石的反动,使一切主张抗日与民主的各阶层的人民代表去代替反动了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历史性变化。影响毛泽东国民党观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苏共指导下的共产国际影响,国民党抗战政策的不断转变,以及中共实力的壮大及革命认识的深化。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而且也离不开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苏联对中国抗战在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但是,苏联的这种支持和援助对于当时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来说又是不平等的在军事和物质援助上对国民党高度重视,而对意识形态一致的中共在抗战中的力量和地位则极度轻视.苏联政府之所以在抗战中对国共双方采取这种"重国轻共"的政策,其关键原因在于"苏联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政治上,在与国民党错误政治路线的不断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军事上,提出了正确的军事理论与坚持持久战的一整套军事战略战术;经济上,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保障军队供给,坚持长期抗战;文化上,形成了以延安、重庆为主要阵地的抗战文化。这些都充分证实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并且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来说,干部培训院校质量保障明显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运用培训质量保障相关理论,以一所干部培训院校内部培训质量保障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干部培训院校培训质量保障的内涵、体系建设、质量标准和效果评估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有关培训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培训文化建设,加强系统整合力度以及加强培训信息和督导系统建设,保障培训质量持续提升等三方面,以期引起人们对干部培训院校质量保障工作的研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抗战相持阶段南方局团结争取国民党上层的积极意义国民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也是我们的统战对象。国民党不是铁板一块,在它的内部成分复杂、派系林立,各种不同的成分和派别在其党内的地位和政治态度都不同,思想倾向较为复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通讯员蒋婉)南宁市江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于2015年1月到2月中旬全面启动"2015年欠薪整治专项行动月"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召开包括农民工代表、建筑领域企业主代表和政府有关部门三个层面的座谈会,开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举报投诉"绿色通道",加大保障工资支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等举措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向社会公布依法查处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享有公共产品权益的政策。调查发现,农村公共产品权益保障政策备受关注,但是相关政策的执行困难指数较高、政策执行部门存在较强的政策执行偏好等问题凸显,亟待采取相应对策以优化政策执行,进一步加强农民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问题研究小组是1939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为中共七大准备指导文件而成立的临时机构,中共党的领导人任弼时,高级干部林彪、毛泽民等参加其中.有关这个小组的史料,反映了任弼时、林彪和毛泽民坚持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正确分析中国抗战形势、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讨论当前坚持国共合作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信息.该小组的活动,反映出共产国际高级干部在中国统一战线问题上过分偏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忽视中共独立性的倾向.他们的不正确主张,最后并未形成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新的历史条件之下,正确认识抗战与中国革命关系,提出了抗战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主张,并率先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和其他建设。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生机勃勃的情况,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将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赢得了抗日根据地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拥护,从而为抗战成为人民的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