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恢复性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措施,单个政策效果显著,但各项政策自成体系,缺乏综合协调,没有形成整体效能。另外,一些地区的直接补贴没有与种粮挂钩,补贴效果打了折扣,不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同时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类似于直接补贴的政策措施,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在补贴不能进一步增加的条件下,难以形成提  相似文献   

2.
前瞻     
《瞭望》2004,(2)
兑现“多予”。对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将在今年得以实现。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方面的投入将增加30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也会大力增加投入。同时,将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全面推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直朴资金总额100亿元,约占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40%。  相似文献   

3.
正新世纪以来,中央不断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建立了以"四项补贴"和"三项价格支持(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2004-2014年,中央财政用于"四项补贴"的资金从146亿元增加到1681亿元,累计增长了10.5倍,年均增长27.7%;用于  相似文献   

4.
尽快启动《农业补贴条例》的立法工作,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制度化、法制化农业补贴政策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当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规定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所有特产税;同时,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  相似文献   

5.
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2004年起,我国全面推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做法。总的来说,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好的,但存在着与WTO规则不符、不同地域间补贴标准不尽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农民积极性等问题。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粮食补贴政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建立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沈翀 《瞭望》2003,(26)
去年起在皖、鄂、豫等地进行的粮改试点,是我国继1998年之后,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的又一轮探索。尽管各试点采取的模式不尽相同,但将以往间接补贴方式改为直接补贴给农民则是共通之处。目前夏粮收购已近尾声,6月1日起宣布将改革试点推向全省的安徽,为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粮改信息  相似文献   

7.
薛祥 《瞭望》1987,(21)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一组粮食问题的专题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的有关情况。这些稿件,直接地反映了农民的意见,读来令人深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到1984年,各地普遍出现了“卖粮难”。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粮食形势偏紧。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不少地方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种粮面积不能得到保证。 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什么下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定购的粮食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价偏低;农用生产资料涨价较快;“三挂钩”不能兑现;粮食生产的产前、产  相似文献   

8.
盛翔 《民主》2009,(5):55-55
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补贴方式改变了,政府高价收粮,农民就会尽量高产,越高产他收入越高”,而又不会影响市场粮价。他建议政府用110元/百斤收购,比现在的保护价高20元,袁隆平院士认为“这个钱,国家是拿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人多地少的内陆平原粮食产区的农民常有“种粮难致富,想富没门路”的怨言。而河北省藁城这个人均只有1.1亩耕地的县级市,如今却有相当部分的乡村跳出了单一种植的小圈子,开始步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大农业的致富路子。 据统计,1991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21.31亿元,农业总产值达8.32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全市农民人均收入817元。  相似文献   

10.
休养生息不仅指减免农业税,而是更广大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涵养与扶持。2004年,中国农业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曲线。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这一年取得了突破进展:粮食生产超额完成了既定的4550亿公斤目标,5年减产局面一举扭转;农民收入增幅也罕见地超过城镇居民,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深圳信息     
深圳对中央财政贡献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9年深圳全部税收总量达到 472 6亿元 ,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 4 2 % ;税收直接上划中央财政 30 6 9亿元 ,占中央本级预算收入的 5 3 %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深圳中央级税收收入增长变化呈现三个特点 :(一 )中央级税收收入各个组成部分增速不一 ,体现出与经济的紧密关联性。税务部门中央级工商税收是主体 ,1994~ 1999年占比重在6 7~ 86 %之间 ;海关关税近两年增幅较大 ,1994~ 1999年占比重在 8~ 2 1%之间 ;专业银行企业所得税总体增速较慢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下降 ,1994~…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5,(7)
<正>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一)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较快。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用柴油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种植成本。另外,涉农补贴标准偏低,如山西晋北农民以玉米种植为主,而玉米粮种补贴仅10元,粮食直补5元,农资综合补贴55元,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87,(21)
上几篇我们主要反映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则着重报告各地重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来取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争取粮食生产能再上新台阶。 江苏:坚持“以工补农”, 增加农业投入 稳定粮食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力争多产粮多调出。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文件,要求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确定农村合作  相似文献   

14.
凯风 《瞭望》2004,(13)
今天中国农村的问题,有两个当务之急,一个是要确保粮食安全,一个是要确保农民增收。 前者系于连续几年粮食减产,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上耕地锐减,天灾频仍,粮食问题已然凸显到需要中央从安全战略层面加以重视的地步。因此,中央为今年设定了一个预期目标,力争实现粮食产量455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5.
唐敏 《瞭望》2006,(26)
当前应该注意的是,国家在粮食生产的政策导向上,要避免大起大落“增产两年,减产一年”似乎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律,其中既有年景的原因, 更与“多收了三五斗”之后一系列购销环节的体制性减产因素相联系。而自2004年至今,我国已连续两年获得粮食丰收,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 8613亿斤已恢复至2005年的9680亿斤。目前夏粮收购仍在紧张继续,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夏粮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小麦优质率将首次超过50%,比去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政府财政问题已成为困扰经济决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因而引起了经济界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广泛的关注。改革十年,陕西连续九年出现较大数额赤字,截止1990年上半年,在中央财政每年补贴近12亿元的“输血”支持下,省级地方财政历年滚存赤字(包括粮食挂帐)已逾10亿元以上,占全省当年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如此严峻的财政形势,已向数十年来一直如牛重负的“吃饭财政”亮出了红牌。症结何在?出路何在?笔者就此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时事聚焦     
《瞭望》2007,(20)
中国(2007年5月5日-5月11日) 5月7日,中央财政下达测土配方施肥补贴9亿元,全国有5亿亩以上耕地将因此改吃“营养配餐”,1亿以上农户也将免费享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5月7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并阐述了今后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措施。温  相似文献   

18.
遏制农资涨价,保护农民利益──关于粮食成本和农资价格的调查剖析本刊记者董瑞生,陈大钧莫让农资涨价吃掉粮食提价的好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核心是维护农民的利益。1994年国家大幅度提程高粮价收购价格,农民因而收入增加,种粮有利可图,于是,农村出现了加大...  相似文献   

19.
黄蕙 《瞭望》2005,(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中央在“三农”问题上已形成完整 的发展思路。 2005年我国继续保持了粮食增 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 粮食将在去年增产390亿公斤的基础 上,再增100多亿公斤;前三季度农 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1.5%,达2450 元,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继续向农村 倾斜,城市也改变了以往对农民工 “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现状,而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则标志着中央在“三农” 问题上已形成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迁 《瞭望》2004,(21)
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研究决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是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这是中央政府以市场机制保障农民增收的新努力。 此次全面推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推行粮食流通市场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二是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