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在他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有许多是反映战乱中人们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的,《北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首。这首长诗描写了杜甫被唐肃宗李亨从凤翔放还翩州,徒步归家的经历和感想,到家后的见闻以及对时局的看法。《北征》诗中写到与家人相见的一段时有这样几句:"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看似明白如话的诗句,后代评论家们却有着不同的解释,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对"颜色白胜雪"的理解上。明代文学家工嗣爽在他的注本《杜脑》中是这样批注此句的:…  相似文献   

2.
“大公无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公无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成语了,也是几千年来被人称颂的一种道德品质。近几十年来,有时又把大公无私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层次,号召人们为之奋斗。大公无私的重要意义,毋须多言。  相似文献   

3.
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其实,秋叶之静美,是一种生的姿态。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她望着窗外墙上挂着的绿叶说,等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落了,她也就会死掉了。秋风一阵阵地刮着,叶子也一片片地减少,小女孩一天比一天虚弱。楼下一位善良的画家知道后,悄悄地在墙上画了一片永远不会凋零的秋叶,小女孩以为叶子是真的,她看着这片"坚强"的秋叶,竟然战胜了病魔,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成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英汉成语在性质上有其共性,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许多成语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这些差异是多层次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学、民俗、生存环境、语用心理等方面来诠释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并说明文化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采取的"西化分化"战略没有改变。中国在社会全面转型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生"颜色革命"的土壤和条件并没有消除,诱发"颜色革命"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和较量依然激烈,深化改革中交织叠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等等。有效防范和化解"颜色革命"风险,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筑牢防范抵御"颜色革命"的钢铁防线,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作为技术载体不仅渗透到日常生活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体验方式,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各种异质价值观念正以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价值认知。面对这一境遇,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媒介的结合方式,实现以"大众媒介"为载体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为狐惑病证候表现之一。后世医家对面目证候的病机论述多推崇赵以德之论而作"虫蚀"解。现行《金匮要略》教材将该句释义为面部和眼睛的颜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白,一会儿变黑。通过对"面目""乍""蚀"字的剖析及对狐惑病病因的探讨,发现该病与虫蚀无关,而是与脾胃湿热气虚而化火相关,并应将原句释义更正为"面部的颜色有的红,有的白,有的黑"。  相似文献   

8.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这句话渐渐的被人们当做陈规陋习推进历史的垃圾堆.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向往"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因此,本文提出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这句古话不应忘记,而应"扬弃"它,发展它,以促使我国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更好地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炎炎盛夏,是荷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荷花象征着吉祥、美好、高贵、圣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大师笔下的荷花格外香,则能读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朱自清先生喜爱荷花,在他脍炙人口的名篇《荷塘月色》里,他把荷花比作"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女"。朱先生接着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法体系所采用的析句方法是中心词分析法,它要求在句法分析时,首先确定全句的中心词,让其它成分分别依附在中心词上,于是句子成分便被分成主要成分、连带成分、附加成分三大件,分析句子主要从意义上来考虑,根据施受关系确定主语和宾语。 长期以来,中心词分析法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和汉语语法知识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优点:一是简明,便于看清句子的格局,确定句  相似文献   

11.
英语成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喻意.对文化信息和比喻的处理成了翻译中的棘手问题.根据双语词典中成语的重要性和工具性特征,成语翻译应尽可能提供插入性对应词,以利于产出.笔者通过对英语成语中喻义和喻体的分析,在综合借鉴直译法、套用法、替代法、意译法和移植法这五种常见的翻译法基础上,认为成语翻译中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套用法和替代法作为求同存异的具体表现,由于其既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语成语,更有利于产出,应该享有该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生如腊梅花     
正在凛凛的瑞雪世界里,在凌厉的朔风中,梅花踏着风霜来了,她傲寒独放。一直以来,梅花是我十分欣赏的,人们赋予梅的内涵很丰富,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再如"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等。因其品性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那样: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无法控制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利用数码照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改变色温值提取常见彩色纸张和彩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的效果。内容:选用红色、蓝色、绿色、紫色、橘黄色、品红色等6种颜色光滑纸张和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橘黄色等5种颜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进行实验。方法:两种颜色客体表面遗留的灰尘足迹,利用数码照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通过改变色温值获取影像,并且和手持十三波段多波段光源拍摄的影像相比较,分析观察两种方法拍照的影像效果,并找出两种颜色客体表面遗留灰尘足迹提取最佳影像效果时所选择的色温值。结论:对常见彩色纸张和彩色地板砖表面遗留灰尘足迹的提取,利用单反数码相机(白平衡-选择色温)模式改变色温值,可以达到使用手持十三波段多波段光源拍照的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20多年来,"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在东方社会呈阶段性、连锁性频繁上演,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呼"始料未及",一方面以积极的姿态介入这些国家的内政,操控的黑手鬼魅般如影随形。从西方这种荒诞的逻辑入手,笔者力图通过解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输出"路线、"北约东扩"路线、"改造中东的计划"路线与东方国家发生"颜色革命"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揭露西方"‘民主输出’——策动‘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介入内政"的意识形态霸权逻辑,以警示国人认清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霸权本质,强化"守土"意识。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安排与个体行为:“关系”规则的存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关系"规则是人们的行为根据,此类规范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关系"运作是人性中趋利避害本能的一种外在表现。但人性只是一种可能,是特定的文化传统铸就了"关系"运作的土壤。制度安排决定个体的行为,中国的正式控制制度不但没能有效制约"关系"规则,反而有利于"关系"运作。单位制度给"关系"运作提供了充分的制度空间,在整体规划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防范应对"街头政治"、"颜色革命"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对关于"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的基本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容易诱发"颜色革命"、"街头政治"不安定因素,特别是以先进管理理念作指导,提出了防范应对"街头政治"、"颜色革命"机制研究建设的政策构想,在基础保障机制、疏导化解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善后处理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报告.现节选其中的一部分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传统。因此 ,我们不能仅用传统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手段来预防网络犯罪 ,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尤其是有关网络的技术、管理和法律因素 ,来预防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和"温度计",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根基。为了解我国高校稳定工作的现状,总结出特点,建立维护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我们对河南20所本科院校师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和城市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关系的认识.近一个多世纪来,这一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从"现代城市与共同体对立论"到"现代城市与共同体相容论",再到"现代城市共同体形成过程论"这样三个阶段,滕尼斯(F.T0nnies)的"gemein.schaft/seUschaft"理论、麦基佛(R.M.Maclver)的"community/aussociation"理论和奥田道大的"城市共同体"分析模式分别是各阶段的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的各种思想禁锢,有力推动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出发,来考察邓小平对这一问题之科学回答的艰难历程,认为以往社会主义实践至少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予他以深刻的启发作用:一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历史的条件限制适时作出适当回应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二是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化。文章认为,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其实质都是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在于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真正把它们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