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概念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显示其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其演进机理对于现时代尤为重要。20世纪上半叶,经历跨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概念虽然在汉语语境中的译法并不稳定,但中国知识分子始终致力于从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视角解读意识形态概念,结合中国革命形式和实际需要丰富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经过再释、传播和接受等过程,使意识形态一词被赋予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与现实意义,从“术语”逐渐转变为真正的“概念”,从漂浮于空中的语词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实践,获得了中国化的发展。随着术语层面的“汉语化”,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通过报刊、教科书等载体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概念与中国历史、文化和革命实际深入嵌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丛小平老师在《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一书中讨论了边区司法建设、婚姻改革以及婚姻法传播的种种做法和经验,强调其中女性的作用以及对女性自主形象的重塑。谈到在司法过程中,通过让老百姓参与公开审理,以及借用地方文化形式——民歌、舞蹈、庙会、戏剧、说书等——来进行群众动员和安抚乡村民众的不满。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注入新的内容和观念,来争取人民对新政策的支持[1](PP 33-34)。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部问题意识鲜明的跨学科研究著作,《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以下简称《自主》)一书需要被放在更为开阔的当代知识生产格局中,才能发现其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妇女史研究的自觉对话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深化与拓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大致形成了两种进入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范式:一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化范式”,另外一种是几经反复又逐渐成为热点的“革命史范式”。  相似文献   

4.
对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多的世纪世纪之初,著名思想家罗素写了一本叫作《婚姻革命》的小册子,以他特有的保守自由主义风格,小心翼翼地做出了婚姻制度、婚姻方式和婚姻行为方式将要发生许多根本性变革的预言如今,这些预言在全世界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不同社会中,一个个地变成现实。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历经百年变革潮的冲击,传统婚姻制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坚硬的核桃”也已经开孔在这个古老的社会中,已经发生并正在继续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离婚:数字年年攀升,原因五花八门对年前,我在辽北的一个村庄当了3年多农民。在村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8月5日,《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组织“妇女解放、革命传统与历史叙事”学术工作坊,以丛小平教授新著《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为讨论基底,结合学界近年来在革命史、妇女史、文艺史、传播史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深入研讨中国革命与中国妇女的关系,以及将妇女解放历史经验理论化的研究方法和视野,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为此次学术工作坊专家学者发言基础上形成的笔谈。  相似文献   

6.
<正>“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新词汇”,韩丁最早将这句话题在了《翻身》的“扉页”。“翻身”即20世纪中国革命创造的新词,“自主”也是。丛小平老师的《自主》一书首先探讨了中国革命的词源。从晚清到20世纪,汉语词汇有两个时期进行了大面积革新:一个时期是晚清到“五四”;另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两个时期对应的正是辛亥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7.
张欢 《求索》2014,(3):11-14
在20世纪的革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始终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结构缠绕在一起,是与社会形态的转换相伴随的意识形态的转换和重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文艺理论的现代性生成正是在革命的历史语境下的文化运动与社会历史诉求的结合和互动,历史化地看待现代学科史中的文艺理论体系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视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生不仅是中国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回应,其建构过程也直接参与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及根据地文化建设,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的现代性探索的内在互动的一部分。将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化过程放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进程中,既是敞开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于中国文化-理论形态的当代性探寻。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而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实战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及至世界政治发展史的一大历史贡献;它不仅在理论上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作出了新的建树,而且是新时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伟大实践。而闪耀着“一国两制”光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更是展现了中国政治设计中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大舞台上,这一代青年的所作作为及其社会影响是史无前例的、独特的;完全可以说,和“50年代青年”这一特定概念之指称相类似,“80年代青年”也是一种特定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它涵盖了80年代中国青年:有别于以往年代同龄人、有别于以后年代同龄人的独特的、完整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0.
阿蛮 《公民导刊》2013,(9):59-59
<正>邢小群的《我们曾历经沧桑》一书,记录了五位现当代历史民间亲历者的口述,以若干片断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灰娃是一位12岁就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女诗人。《传奇与美丽》记录她的革命经历和三段婚姻故事,尤其是她以一个  相似文献   

11.
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颁布后,边区法院做出了系列司法修改和调整。丛小平的近期研究《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详细考察了这一过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她指出,边区政府在施行婚姻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考量、吸纳了地方风俗和司法实践经验,出现了从婚姻"自由"到"自主"的核心法制理念的变化。这一立法司法建制过程体现了中共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激发并肯定了农村妇女的"自主"能动性,并没有背弃其妇女解放的承诺。这一研究回应和修正了20世纪80年代英文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的主流观点,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在一些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著作中零星地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被学术界通用的概念,还是在这个世纪60年代的社会学领域里才最后得到公认的。今天,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概念了,一个世界历史中的关键性概念了,因为它表达和描述了一场巨大的有关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变动的一次性进程,一场无以伦比的、具有横扫世界之规模的、也是不断加速发展的进程。所谓“一次性”,就是指自它启动以来就具有的那种滚滚向前的不可阻挡性。人类现代化进程最先的起点,无疑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直至宗教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环境的重要判断。战略机遇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现在起到未来30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还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塑造着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夯实中国社会迈向强起来的战略基础与战略力量,推动战略目标的设定不断提质扩容。中国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人类社会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思想在21世纪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实践。新时代战略运筹的基本逻辑:新战略实践需要新战略哲学支持,以强大实力为支撑进行积极主动斗争,推动多元战略主体形成多维战略态势,以价值重建塑造战略主体的战略认知。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充分展现了一幅巨大变迁的历史画卷 ,其变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本文通过揭示“制度”与“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基本面貌 ,并分析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制度变迁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家从性别歧视角度提出了"性骚扰"概念,并被国家立法和行政机构接受,促进了美国反性骚扰法律体系的确立,但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判例的形式有所扩大。世界各国继承了美国原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在本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性骚扰概念,定义的总体趋势是从反性别歧视模式转向维护公民人格尊严模式。近年来,中国在性骚扰的定义和立法方面,也努力尝试作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界定,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并呼吁国家尽早出台性骚扰的权威法律概念,以提高性骚扰立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一)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不仅在编年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层面上真正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即将逝去和正在到来的世纪,人们开始回顾和反思.当我们把历史的脚步移回到19世纪——20世纪的转折点时,仿佛听到曾惊醒19世纪西方世界温馨沉梦的哲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呐喊;似乎看到"激荡百年"后世纪的地平线开始倾斜,瘟疫一样的世纪末情绪,以迷惘、空虚、不知所措、绝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象和论域的法律文化——概念考察与意义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法律与文化之关系:概念的诞生自20世纪中叶以来,“法律文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已为国际学术界认同与接受,不过,这一概念的广为流行并未促成定义的统一化,相反,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定义始终在激烈地争夺概念的话语权,而这一概念本身也始终遭遇着世界范围的广泛质疑与尖锐批评。笔者认为,要追问“法律文化”到底是什么,必须回到问题的原点,回到概念所由产生的历史、文化和学术的背景与源流中去。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发现,西方学者对法律文化问题的关注,其实绵延于西方法学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①但只是到了萨维尼时代,研究法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肇始是以战争为前奏的 ,伴随着美西战争、美布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硝烟 ,人类步入了2 0世纪 ;而革命则是 2 0世纪战争之子 ,十月革命对于 2 0世纪的中心意义 ,可与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于 19世纪相媲美。十月革命对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永恒追求 ,是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而遭到理性的批判之后而生的 ,它主导了日后所有继起革命的模式。如今 ,当我们已经进入 2 1世纪之际 ,让我们透过战争与革命这一双重变奏的画面 ,从整体上去感悟 2 0世纪的历史。战争与革命 :2 0世纪世界历史的主旋律  以传统线型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 ,短暂的…  相似文献   

1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理论设定的"世界革命"与实际发生的"世界革命"有不同的内涵,对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应当以客观历史进程为根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路"具有丰富而全面的内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理论之路。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保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积淀;其次,"中国道路"是一条历史之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选择;最后,"中国道路"是一条实践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更使中国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复兴之路。因此,通过对"中国道路"内涵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路、历史创新之路和实践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