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奇琦 《人民论坛》2020,(12):30-32
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下,新科技可以广泛应用于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提升了抗击疫情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智能技术有效推动了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然而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中国广阔优质的消费市场和扎实的信息基础可以促进未来社会从物理流动向虚拟流动转变,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形态和新型工作模式积累经验和塑造规范。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争夺对中国革命的主导权,同时也是为了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广泛地运用红色、白色、黄色、灰色、蓝色以及绿色等词来表迷自己的政策方针.通过对这种色差的广泛运用,不仅简化了群众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帮助群众正确判断敌友关系,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在当时残酷战争环境下革命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的早期阶段,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感受到了中国固有道德面临的危机,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提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他的"道德革命"思想带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今日中国仍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促进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伦理道德的危机与困境。梁启超关于"道德革命"和道德重建的思考,对于深处现代性道德危机中的中国人重建道德秩序和道德信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脉络:从民族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深刻蕴涵“中国特色”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这三次伟大革命不断创造着“中国特色”的辉煌实践。这三次革命不仅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特殊性,深刻改变着中国面貌,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彭兆荣 《思想战线》2023,(2):96-102
农业革命作为历史演化的重要事件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被公认为一种历史性社会进步。主流观点认为:以栽培和驯化,以及水利灌溉为基本特征的农业革命不仅是原始时期人类采集狩猎形态的进化,而且促使了人口聚集、群体定居、城市雏形乃至国家的生成。近一段时期,人类学家对上述主流观点提出了质疑,出现强烈的反思性、甚至是反叛性观点;尤以詹姆斯·斯科特的《反谷》Against the Grain:A Deep History of the Earliest State 2017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Against the Grain是作者有意而设定的双关语,具有“事与愿违”的意思。此书2019年由翁德明翻译,麦田出版社出版,书名直译为《反谷》。2022年由田雷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意译为《作茧自缚》。笔者在引用时兼顾三者,择而引之。为代表。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人类学的反思观点对于我国的传统农耕文明、社稷国家的历史是否具有解释性,是否具有周延性,是否具有挑战性,都需要辨析,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雨寒 《新东方》2022,(2):70-75
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从历史逻辑来看,革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革命文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深化了革命文化的理论自觉,自身理论体系也在革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完善,二者在价值指向上实现了统一。从现实逻辑来看,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革命文化和内化革命精神,从而使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革命文化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自人类产生后,荒野与文明主要体现为对立性关系。对立性被强化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因素的影响。生态危机的现状,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它们的关系,有人提出了回归荒野的思想。然而,回归荒野会走向两种极端:荒野的消亡,或人类的消亡。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文明必须与荒野共存。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仍然面临"革命"的任务,仍然需要具有革命性。就其本义而言,革命是以阶级对抗为内核的暴力行动,以暴力为主要手段、以夺权为根本目的、以质变为基本形态、以矛盾总爆发为逻辑起点。从广义上来看,基于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逻辑,在党领导下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党在攻坚阶段领导深化改革则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革命性的表现形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党的革命性的集中展示;敢于革自己的命,是党的革命性的核心呈现;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党的革命性的精神升华;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与尊严,是党的革命性的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正确态度应是既看到同中有异,又看到异中有同,不能将两者的相通性视为完全一致,也不能因为两者的相异而抹杀其相通性,应该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异同。当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交流、对话与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革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理论探索中关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生成逻辑看,经历了发轫、确立、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四个时期,构成以历史唯物主义演进为主线,以人的解放为核心目的,不断形成总体性研究思维的过程。从其思想要义看,形成了以革命生成论、革命主体论、革命形式论和革命目的论“四位一体”为架构的理论逻辑体系。从其分析范式看,形成了现代性批判、人民性取向、世界历史视角“三位一体”的研究逻辑。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当代发展,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开辟伟大社会革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杨平 《思想战线》2022,48(6):59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也构成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支撑。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地蕴含着对人民民主和党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人民民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础,自我革命为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淬炼政治品格和执政能力。因此,必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必须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谭琳 《中国妇运》2010,(6):21-23
一、妇女参政:百年国际妇女运动贯穿始终的主题 从全球视野来看,妇女参政是贯穿百年国际妇女运动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考察男女两性权利、机会是否半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政治层面,新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公众的民主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民主观机制层面,信息革命带来了传播的革命,从而影响公众对政治信息的接收,进而影响其观念和行为。同时,信息革命也带来个人职业和财富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民主观;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西方民主政体受到挑战,精英操控下的民意对民主体制产生较强冲击。在民主观内容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社会强化了身份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展望未来,新信息技术革命还会不断对西方民主政体产生挑战。在中国,信息革命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西方民主政体缺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从五大发展理念角度深入考察党领导海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好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奋力开创海南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社会利益呈现多元甚至冲突对立的时候,在博弈和谈判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明智的纠纷解决方式。这也是英国《大宪章》制定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权力斗争中的杀戮并不能带来正义,而一部好的法典却可以,这或许就是作为法律人的罗伯斯庇尔最后的顿悟和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党员队伍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分别对党员提出了做“革命中的先锋”“工作中的模范”“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以及“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确保先进性、纯洁性作为确立合格党员标准的理论起点,在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双重变奏中为党员明确定位,并在各个时段赋予党员标准以时代特征。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国共产党探索合格党员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史中汲取有益启示:坚持科学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与时俱进,是对全体党员始终不变的高标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凝聚全体党员力量、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葛厚伟 《求索》2011,(11):222-224
文章以央视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现场解说为语言素材,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体育赛事解说中蕴含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语言模因,并从根隐喻和派生隐喻角度阐释了此类语言模因的认知机制。通过对体育赛事解说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理解、解读和探究体育解说语言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范伟 《学习与实践》2020,(10):47-54
作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执法监测为环境违法行为的甄别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后续监管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法律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具有促进作用。然而,环境执法监测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合法性危机,突出表现为监测报告的证据效力问题。行政过程视角下的环境执法监测具备双重属性,既是环境监管执法阶段性过程,也是目标环境污染物技术监测过程。为回应合法性危机,我国环境执法监测制度应当从创设准据、适用条件、程序规范、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最高级文明形态,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无论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现代人类文明结构的角度来说,或是从人类同自然的关系来说,包含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都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与拓展。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不仅在学术上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特别是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给未来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民主、正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现政治层面的和谐,即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彼此之间政治上的信任与合作,而这种政治互信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权力主客体之间流畅有效的政治沟通体系。因此,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立体式的沟通与互信机制是实现地方和谐政治生态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