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逆向思维是一种对既成定论、司空见惯的事物、规则、标准或观点进行挑战性的反转推理,进而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常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找到常人难以找到的研判,在此基础上作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行动预案。逆向思维本质上还是一种以“一起走向未来”的共同体理念,带着希望和坚持,赋能勇气和信任,有助于增强连锁性风险治理韧性的责任担当和善治艺术。  相似文献   

2.
基层“微腐败”问题相较于“大腐败”“巨腐败”,更容易发生却很难防治,如果放任不管或治理不力,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当前,“微腐败”治理存在着认知困境、监督困境以及执行困境。在“微腐败”性质及其危害的认知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在“微腐败”的监督上,存在着监管漏洞;在“微腐败”治理的执行上,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与治理方式创新还存在不足。要深化对“微腐败”的认识,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微腐败”治理这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技术手段因其透明化与清晰性,引发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既有研究多关注技术手段如何为基层治理赋能,忽略了可能伴随技术刚性而来的一系列治理风险。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本文建立“制度-技术”二维框架,引入“制度弹性”概念,对A市和K市两个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具有刚性“放大镜”作用,其实现时滞性、运用留痕性、传播覆盖性会分别放大制度结构固化、规则硬化、内容僵化等刚性特征,引发灵活性缺失风险、完全信息风险、同质化风险。而基层可能通过制度的弹性“调节器”作用,以非正式资源的正式化运作、绩效评估的底线化思维、适应性创新的合法化机制等路径进行风险化解与环境优化。本文最终提出要遵循“低结构弹性-中规则弹性-高内容弹性”的阶梯型制度设计,以实现基层治理中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国内国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风险交织叠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作用无可替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一线民警在执法时,随时面临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有的甚至直接侵害到人民群众和执法警力的生命安全。导致这些风险挑战的警情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处于室内等有限空间内,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多元复合的风险境遇,这对政府的社会风险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健全风险分配机制、建立风险文化培育机制、完善风险沟通机制;在政府组织行为管理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风险源头预防机制、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完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在公众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公众责任机制、居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江莹 《群众》2020,(5):52-5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注重提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18年1月,他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其中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2019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相似文献   

7.
张宏如  马继迁 《群众》2023,(14):55-56
<正>新就业形态是建立在互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革命基础上,伴随着消费升级迭代而出现的就业新形态,是就业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新就业形态已成为未来就业的重要方向。作为新生事物,新就业形态正不断呈现新变化,新变化导致传统监管等不匹配,不匹配产生诸多新风险,叠加变迁性和转轨性社会问题,“风险共生”现象凸显。因此,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风险治理成为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风险的民主治理机制。统一战线具有的汇集民意的治理效能有助于提升风险治理的公众参与,集中民智的治理效能有助于提升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凝聚人心的治理效能有助于提升风险沟通的效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的指导下,统一战线应将“汇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人心”的民主效能拓展到风险治理的全过程,同时实现风险治理的“端口前移”和合力监督。  相似文献   

9.
王璐  文松辉 《人民论坛》2014,(4):170-171
互联网具有“媒体”和“社会”双重属性.自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在实践中一直以“媒介思维”为出发点.但随着互联网日益彰显社会属性,以“媒介思维”管网的模式使政府工作陷入瓶颈.要解决这些治理问题,需将互联网从“工具性”定位转变为“空间性”定位,从“政府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应急管理的韧性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方向和路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区应对风险的治理模式与手段创新成为国家治理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议题。韧性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复合风险的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围绕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社区应急管理中韧性治理策略选择的有效性研究,揭示了传统风险治理的刚性规制的惯性和信任机制的式微,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社区风险应对“各自为战”“顾此失彼”等体制层面“治理碎片化”的挑战。探寻如何有效应对社区复杂多变的各类复合型风险,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应保持应急与常态秩序协调转换与内核稳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提升社区抗逆力、应对系统性、复合型风险能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南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风险分析研判,深挖问题根源,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安全风险治理工作,同时加强源头防治和系统施治,健全常态防控机制,努力构建安全防控大格局。本文从安全意识与能力培养、风险治理体制机制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基础四方面入手介绍南阳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现状,以期为同类型或同等量城市的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各领域风险事件日益增多,治安领域的“灰犀牛”风险尤其突出,提高社会治安风险治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组织视角审视社会治安领域“灰犀牛”风险的演化机理,能够发现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人”或组织上的主观失察或放弃积极应对。据此分析基于“组织失误”的风险分类,包括制度空转型、对策迟滞型、表象掩盖型、极端突变型以及认知受限型5类社会治安“灰犀牛”风险,并由此加强社会治安“灰犀牛”风险治理的精准施策,健全重大风险治理的责任机制,构建多元协同的风险监测体系,有力推动社会治安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治话语和理论创新要求下,基层治理受趋同、规范、竞争与模仿等同构压力影响,少数治理主体为寻求政治认同、规避责任风险与获取竞争优势等,采取名实分离、以“迹”为“绩”、以“创”代“行”和悬浮服务等策略,引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形式化”。同构压力下基层治理以党建目标替代治理目标、以话语创新替代制度创新的目标替代行为,及由此带来的制度耦合困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式化”的根源。要化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形式化”问题,关键在于明确组织路线服务于政治路线与中心工作,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价值目标重构、推进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功能再造、推动党建制度创新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耦合联动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彭姝 《岭南学刊》2016,(4):21-26,44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国家在风险治理中的矛盾性面貌:国家一方面是公共风险的治理主体,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制造风险、权势性地分配风险、有组织地逃脱风险责任。这种风险治理领域的国家失灵状态,即为"风险治理悖论"。就中国而言,风险治理的"国家依赖"明显,国家自主性选择失当、能力不足和地方自主性的机会主义、反向侵蚀等问题,成为当前国家风险治理所面临的突出困境。通过理性国家的建构寻求风险治理的转型,可期和可行的做法是:更新风险治理理念,构建自我反思型的国家自主性;明确风险治理边界,构建约束平衡型的国家自主性;区分风险治理责任,构建激励相容的地方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充分释放数字时代的技术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推动“组织—技术”的适配性变革,即通过主动的政府组织变革,优化科层组织在结构、目标、关系等维度的实际运行,以匹配技术固有的工具理性、事本主义和刚性约束特征。济南市在建设“群众服务网”“政务服务网”“智慧城市网”有机融合的数字治理网络过程中,主动推动需求驱动、权责协同、法治规范的政府组织变革。研究表明,由此优化的科层组织,匹配了技术的工具理性、事本主义和刚性约束特征,发挥其引导结果导向、问题导向、标准导向治理的效能优势,并消解和规避了技术内卷、表层治理、僵化执行等治理风险。这提供了实现“组织—技术”适配性变革的可行进路。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治理、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风险起到重要作用,是夯实平安中国建设之基。公安调解工作是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在基层公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110报警中大量矛盾纠纷“接进来、移不出、化解难”的问题,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海门派出所积极践行“警调衔接”机制,深耕警源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用“国家治理”一词,将“社会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并列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同时,明确提出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当前,就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来说,如何运用社会治理理念系统推进?笔者从积极构建新型政社关系和社会格局的视角,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真正使社会治理创新"接上地气",增强对群众诉求的回应能力,就应当从群众路线入手,强化群众参与理念,健全群众参与体制机制,使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到社会治理工作的始终。坚持将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是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风险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超大城市社会矛盾风险集中凸显,这些都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警务形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如何遏制风险、化解风险,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已成为紧迫问题。为此,公安机关必须提高认识、统筹全局,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切实提升城市风险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风险可以认为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开展行动者转译和网络建构所造成的。从行动者转译与网络建构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主要社会伦理风险包括:智能互联下的行动者之“恶”传播风险加剧、行动者社会分工体系的结构性危机加剧、行动者转译的技术异化问题更为严峻、“行动者网络”下的数字安全风险增大、行动者“五际”关系维度的数字平权问题凸显。基于此,从合理界定行动者主体的权责关系、加强行动者转译的全过程算法治理、构建人机“共善”的行动者治理共同体等方面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风险治理,确保科技向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