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娜 《公安教育》2023,(2):54-58
<正>2018年8月24日,中办和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这一概念。(1)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知识应用和适应国情”,新文科建设需要统筹“求知、育人、服务”三项学科职能,  相似文献   

2.
<正>一都说身处历史大变局中,我们必须有“新文科”,也必定有“新文科”,对于如此斩钉截铁的陈述,说实话,我既深深感动,又有些半信半疑。拜读《新文科建设宣言》(2020年11月,山东),四点遵循、六大任务,最最显眼且容易落实的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3.
解志韬 《探索与争鸣》2022,(6):170-176+180
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通过关注实验室中异质要素的冲撞博弈过程,推动了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实践转向”。在数字技术深度穿透社会实践全过程的背景下,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前沿开展具体实践已成为推动文科实验室发展、促进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中,文科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空间,扮演了多学科异质主体所组成的行动者网络“必经之点”的关键性角色。在后人文主义阶段,需要将文科实验室作为新文科建设的牵引力和孵化器,瞄准战略应用前沿与人才培养实践,进一步打破封闭孤立的学科藩篱,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践空间,从而推动多元异质要素互动、学科交叉融合的话语体系、交往模式与研究范式转型更新。  相似文献   

4.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为实现专业改革新专业建设思路、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知识谱系和新教学组织架构的时代目标,遵照“新文科”建设强化价值引领、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公安侦查专业改革以全过程素质化育人、全方位多元化育人、全链条实战化育人和全环节规范化育人为基本理念,通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夯实思政育警之基,以人才质量为核心构建高质量培养体系,以交叉学科为纽带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践应用为目标推动信息技术融合”探索新时代公安学科与人文社科的充分交叉,推动新业态信息技术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培养过硬政治素质、跨域学科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科学共同体”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往往是从一个新口号或新概念的提出开始。中国高教改革的概念意识及其命名的阶段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这也使得改革实践往往不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自从教育部提出“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方针以来,关于“新文科”的讨论无论是热烈程度还是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新文科/新艺科”的建设浪潮中,四川大学“中国艺术国际巡展”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团队从艺术史论教学的内在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将VR虚拟仿真技术与美术学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关联起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四川大学“中国艺术国际巡展”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将中国艺术作品以西方观众熟悉的形态与面貌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和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这三大世界著名艺术展览的场所空间进行呈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对艺术学科门类的“新文科”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强“新文科”建设,既要加强文科专业之间的内部融通,又要加强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从“分科治学”走向“科际融合”;既要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深度融入,又要加强产教的跨界融合,大力提升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我理解的新文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展原则是守正创新,发展机制是跨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发展目标是培养时代新人。其远景目标则是服务国家战略计划。“新文科”的发展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是“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机制,都是为实现其人才目标服务的。大学文科教育的中心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文科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在以交叉融合为特色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安类专业课教学需打通文理界限,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公安类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和实战性相结合的特点,将新兴技术手段引入公安类专业课堂不仅有利于推进公安高等教育实战化改革,更成为探索提升公安院校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着眼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法在公安教学中的应用可能,通过“犯罪地理画像”做教学案例演示,探索公安类专业课引入此类教学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新文科”讨论的兴起,既依循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与学科发展范式反思的内在逻辑,也深受新时代社会变革所提出的人才、思想、文化等需求的外部驱动。2020年初,笔者曾在《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一文中对此做了初步探讨,认为“求新图变”正是“新文科”提出与推进的基本方略,而这一方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0,(13):64-64,F0003
以“两分两换”理念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以下称“两新”工程)建设,是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平湖市新仓镇分别被嘉兴、平湖列为“两分两换”改革试点镇,在平湖市率先开始了“两新”工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是现代学术制度的产物。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超越传统的“学科间”壁垒,倡导以真实问题为研究导向,开展“学科+”型融合研究。要打破西方现代学科意识的垄断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更高水平上重塑全球文科学术版图,新文科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点。具体到哲学学科,如何在新文科建设机遇中找到自身发展新定向,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建设基于传统文科又超越传统文科,在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背景下,构建融入诸多外部学科要素的包容性学科框架。文章在分析新文科建设内涵、逻辑基础上,分析传统文科建设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与障碍,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立与国家发展战略、时代背景、产业革命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真后悔读了文科。”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魏杰(化名)最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文科和理科.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我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他们班现在80%的人都至少有个保底的offer(协议意向)了。可我们班.80%的人都还没着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理论学刊》2010,(4):F0002-F0002
周长城 1957年生.湖北荆门人,经济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兼任国际社会学学会会员,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会员.国际生活质量研究学会会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Ⅱ)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社会保障研究项目首席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一、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新经济论”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新经济论”,不是最近这两年才出现的。首先提出这种论点的人,当推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其论点集中表述在他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继他而起的是约翰·奈斯比特。他的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他们的主要论据都是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技术的发展和“从国家经济到世界经济”(托夫勒的提法是“民族国家的崩溃”)。随后,美国资产阶级报刊上不断发表一些经济学家有关“新经济…  相似文献   

17.
张凯  林栋 《人大建设》2024,(3):12-14
<正>“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建设用地管理的质量和审批效率”……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实施办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土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规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更完善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曹洵 《青年探索》2013,(5):51-56
“新媒介素养”是近年来媒介素养领域的前沿话题。从“新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内容出发,在教育实施主体、教育设计与内容、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综合介绍当前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情况,具体如下:集中对新媒介的考察和运用;立体化、全方位的渗透;分散零碎,尚无整体性的教学体系;实验意味强,教育实践与理论建构互相支持。为此建议我国推进新媒介素养教育应尽可能采取如下途径: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渗入课堂教学,培养社工等社会力量,培训师资,鼓励新媒介开发商参与,向家长普及新媒介素养知识等。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实然的促生关系。通过与新发展理念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积极互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可以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发展”“教育发展”的三维共振模式能够阐释这一实践过程。“发展”的维度:新发展理念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成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教育与发展”的维度: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优化自身规划与功能耦合,满足外部环境的需要;“教育发展”的维度: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满足外部环境需要的同时,综合提升自身创新性人才培养与科学知识生产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欣  朱奕璇 《就业与保障》2023,(12):169-171
新文科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改革传统文科、加快学科交叉融合为方向的新型文科建设形成的概念,对地方高校培养人才、提升教学质量、形成竞争优势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为基点,诠释新文科的含义,阐述新文科的价值取向,探索新文科的实践路径,同时解析新文科建设的时代内涵、历史使命及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