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史学界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上的争论,大致分为两个阵营:肯定或否定陈独秀有二次革命论的思想。肯定的一方认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思想形成于1923年,主要表现为:1.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了错误分析,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因为“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所  相似文献   

2.
五州运动中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陈独秀在五卅运动前夕,大力宣传反帝斗争 1925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前夕,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组织已初步建立。党决定使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以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时,陈独秀着力于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并和当时党内的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发动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3.
郑丁绮 《世纪桥》2023,(3):88-90
《劳动界》周刊是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它不仅受到了工人阶级的接受和喜爱,同时还向工人阶级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阶级斗争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劳动界》周刊还充分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进程,并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历史经验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一批留日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国内最早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阶级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早期工人运动相结合,领导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筹备并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陈独秀在五卅运动前夕,大力宣传反帝斗争 1925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前夕,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组织已初步建立.党决定使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以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时,陈独秀着力于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并和当时党内的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发动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10):46-47
社会保障兴起是资产阶级对付工运的不得已之举 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也积累了贫困,使阶级斗争变得空前激烈。德国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臭名昭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工人阶级采取了“鞭子加糖果”的策略,企图把社会主义运动压下去。德国政府先是对工人运动进行残酷的镇压.可工人运动声势却越来越大,俾斯麦看到“鞭子”没有奏效,便抛出“糖果”.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开拓建党时期的工人运动上究竟起何作用,很值得研究。本文仅就这方面作一探讨。一、寄希望于新兴的无产阶级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曾为启发国民的觉醒而呐喊;五四运动之后,他受到各阶层人民的力量的感染,受到工人大罢工的震动,转而赞颂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将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工人阶级身上。  相似文献   

8.
葛世林 《党的文献》2023,(6):105-114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进而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面对建党前夕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境况和工人运动对先进思想的迫切需要,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以走进工人群体,宣传进步思想以唤醒工人的政治觉悟,推广平民教育以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组织“真的工人团体”以有效开展工人运动。以大历史观考察建党前夕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背景、动因与探索进程,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机理。  相似文献   

9.
八十五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个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内涵丰富,给全面加强工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从全面加强工会建设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重申了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回答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为什么要依靠工人阶级和怎样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运动和工会理论的新发展,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工会是在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是党密切联系工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大地上唯一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工人阶级,根植于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形成和壮大是中国共产党得以成立和壮大的首要条件,它的阶级特质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熔铸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蒋伏虎 《唯实》2010,(6):16-19
马克思主义在诞生之时,只是徘徊在欧洲的“幽灵”。后来成为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归功于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使这一科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依靠工人组织特别是工人阶级政党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培育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人领袖的过程中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都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南陈北李”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南陈”(陈独秀)和“北李”(李大钊)虽然都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他们是党的主要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系统地论证了“灌输论”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主要的灌输者,工人阶级是主要的被灌输者,双方并不是主体和客体、主动提供和被动接受的关系。对工人阶级而言,“灌输”是阶级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诉求,是工人阶级从“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化的内在需要;对无产阶级政党而言,“灌输”是承担党的历史使命、提高政治斗争水平、确保工人运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手段。政治灌输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阶级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之初就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谋求工人阶级的解放。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的13个月中,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30万人。  相似文献   

16.
邓中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他早年加入革命,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事工人运动,曾参加和领导了20年代几乎所有重大的工人运动,例如长辛店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及省港大罢工等等。他还在紧张工作之余,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工运史,即《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对中国工运理论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一) 邓中夏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首先,他阐明了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现代产业工人,不是在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党之所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因为我们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而且还因为我们党以最科学的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党的十五大修改后的党章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才能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员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史》,全书250万字,洋洋六大卷。此书对我国工运史研究有重大突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工人阶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备了阶级基础。无论过去和现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方针。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9.
回顾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审视近代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史,结合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我对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近百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工人阶级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大工业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一种曲解;认为“灌输论”顾名思义就是强迫硬灌的意思。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是曲解了列宁“灌输论”的原意。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列宁针对俄国机会主义者鼓吹工人运动“自发论”而提出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工人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从外部“灌输”进去。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的意识。”列宁这里讲的“灌输”不是指教育方法上的强迫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