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主题。只有适度平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继承与创新、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引领与包容、开放与安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七大关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此,必须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硬实力的转化,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硬化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一大重要课题。云南国税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地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基础工程、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多年的实践表明,云南国税通过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国税干部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爱岗敬业精神的树立、廉洁勤政风尚的培育和融洽和谐环境的构建,增强了国税事业持续、稳健、长远发展的软实力,保障了税收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而且,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企业要按照会议精神要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制胜战略,增强文化自觉,精心培育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坚持文化塑造,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强化文化管理,以文化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形成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应对复杂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任务。农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梳理出科学而合理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冷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中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日益崛起,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确保我国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表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依据;自觉加强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努力实施好以下四大工程:“灵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工程”,弘扬中华文化;“核心工程”,建设和谐文化;“动力工程”,推进文化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要求,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托。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之需,也是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发展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高度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向,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认同,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全面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在创新性和大众化上下功夫,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展开对话。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才能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才能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推动文化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对文化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次重要认识,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一种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国家主导,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机制。这一机制既是文化体制发展改革的目标,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不断以我国经济实力推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并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方针。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要在文化传承、文化引领、文化创新中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文化力的提升增强企业发展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是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的高度,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河北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打造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精神文化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中探析了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必须谋划制定好发展战略,提出了在工作对策上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民主党派服务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党派要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建设,必须多方整合资源,立足界别优势,充分运用参政议政途径,推动文化发展;同时,既要有立足地方文化建设的实务,又要有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社会整合力的重要基础。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强化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20.
实施“十二五”规划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决策,关键是要激发和释放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来。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继承、改革、创新”三个方面的新观念;正确把握和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速度与效益、大众化与精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五种关系;坚持“三贴近”原则,在改善民生、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市场机制、培养人才五个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