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升德 《前进》2001,(1):42-44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现阶段解决深层次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调整即意味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闭“五小”、淘汰落后是一种退出形式,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七月中旬,我们对山西省控制总量、关闭“五小”、淘汰落后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山西省“五小”企业比重较大、数量多,关停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任务仍相当艰巨。关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一、关闭“五小”、淘汰落后势在必行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煤炭、冶…  相似文献   

2.
<正> 有人把在内地默默无闻到特区业绩辉煌者,比作“麻雀”变“风凰”。笔者认为,此种“变”法不妥。“麻雀”变不了“凤凰”,“凤凰”也成不了“麻雀”,内地也好,特区也罢。内地何以视“凤凰”如“麻雀”?是内地不懂知识之珍贵,人才之重要,缺乏人才观念?否。物以稀为贵,是内地人才多如“麻雀”,故不贵。亦否。深察细观,与特区比,内地缺少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内地人才管理者、使用者素质不如特区。在内地,是不是人才,往往取决于上司的决定,取决于管人者的好恶。上司若开明,人才的作用犹有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4):14-24
巍巍大别山,滚滚长江水,孕育了英雄的黄冈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人民舍生忘死,紧跟党走,贡献卓越;在新的历史时期,黄冈人民再谱新章,奋力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跃居全省前列,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被称作“黄冈现象”。最近,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经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4.
依托京九建设黄岗振兴湖北──“京九铁路与发展黄岗经济研讨会”综述余赤,夏剑平,周杏坤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黄冈地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共麻城市委、麻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京九铁路与发展黄冈经济研讨会”于9...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转发了国家经贸委关于建材、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总量控制和清理整顿“五小”企业的文件,省政府及时进行了贯彻落实和动员部署。总量控制和清理整顿“五小”工作在我省已全面展开。 清理整顿“五小”企业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一  相似文献   

6.
宋文豹 《政策》2005,(8):24-24
宜都是湖北省早期的五小工业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制定和落实“工业强市”战略,采取招商、改制、调整、铸信“四法”并举,从根本上扭转了宜都“五小工业”的旧格局。目前,全市规模企业数量增至60家,是“九五”期末的3倍;新培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过1000万元有6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1家。  相似文献   

7.
一、“二次创业”时期深圳特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特区自身经济的发展阶段表明,特区“一次创业”依靠优惠政策发展出口工业模式已过时。新的时代呼唤深圳特区要苦练内功,企业要走向内涵式发展,进行技术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经济。这是因为:(1)国际竞争走向技术竞争。各发达国家都在不断争夺科技制高点,技术创新竞争处于白热化。技术创新程度在某种意义上是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2)中央宏观政策变动的影响。随着我国推行全方位开放政策,国家的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中西部,长江流域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无锡国有企业通过“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开辟,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和营销能手进行重奖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无锡国企改革多年来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即坚持不懈地抓技术创新工程和市场化运行工程,企业“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建立就是这两大工程的深化和完善。“特区”之“特”,首先在于用特殊的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企业通过建立“技术特区”,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股份合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2,(6):37-37
(一)明确兴办“五小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五小工程”建设,以工程产权改革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正> 93年伊始,全国的特区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地论者普遍认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场”,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1)改革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2)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引进外资兴办合资企业、外资企业。(3)经济特区还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全融体制、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等。(4)一种具有地方特色、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架构,正在逐步形成。最近,深圳部分学者根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日,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于迅敏锐地觉察到国家新一轮改革和发展机遇的到来,在其办公室召集了一个小型会议。会上,于迅要求尽快开展“三亚建设国际旅游特区(试验区)”的课题研究,并责成一位市委副书记牵头积极做好申办工作。会后,迅速成立课题组赴上海浦东、北京等地调研。2005年10月20日,看着刚刚出炉的《三亚市国际旅游特区(试验区)框架方案》,出席市委常委会的领导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有的同志说,三亚申办国际旅游特区(试验区),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的同志说,三亚具有建设国际旅游特区(试验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荆门市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工作部署,以深化全省公安机关实战训练体系改革为动力,紧盯民警能力不足“痛点”,找准基层一线练兵“难点”,突出规范执法执勤“要点”,通过“凡晋必考”传导练兵压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一对一精准跟训,有132个基层所队因地制宜开展小教员、小场地、小科目、小时间、小考核“五小练兵”,有效地促进了全警增素提能,  相似文献   

13.
皖北煤电公司百善煤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在全矿开展以小会议、小屏幕、小讲台、小活动、小阵地为内容的“五小”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今年,该矿党委把坚定职工理想信念、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建“人才特区”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贤 《群众》2006,(6):26-27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为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我省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我省从去年初起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探索不同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最佳模式、政策体系、环境建设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建立“人才特区”是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即在特定的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  相似文献   

15.
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清醒认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把握海南的现实资源与潜在、后发优势,客观分析海南区域发展模式“一省两地”的缺陷与不足,依据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来的基本经验与教训,创新海南区域发展模式,对于海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09,(4):64-64
30年改革开放,30年历史巨变。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深圳。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特区自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7%,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6%。是改革开放创造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是改革开放使深圳GDP从不足2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GDP排全国第一、出口排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7.
与特区“接轨”搞活边境经济夏梁祥全南地处江西的南大门。近几年来,我们抓住机遇,按照“支持、跟进、接替”的方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放对放,以活对活,主动搞好与广东特区“接轨”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1992年与1980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贵州政报》2022,(7):4-19
<正>黔府发〔2022〕 1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6月19日“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新东方》2008,(4):33-35
当全国人民在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又好又快发展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海南应该怎么样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海南要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在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新的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根本的出路在于“特”。这不仅是因为海南目前还比较落后,需要有特别的精神、特别的办法去谋求发展,更是因为海南是经济特区,需要有特区的意识、特区的理性、特区的方略去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明年即将迎来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这样"逢十"的重大日子里,总有一些关于特区的问题横亘在特区人的面前,需要特区人做出回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三个问题:特区还要不要"特"?特区还能不能"特"?特区该怎样"特"?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关系着特区的前途命运。30年了,特区还要不要"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特区"。而被冠以"特区"的地方,不仅有着与"普通地区"不同的优惠政策引人歆羡,更以跨越式发展的速度让人赞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