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志强 《理论导刊》2006,(12):109-110
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其“与天合一”的天人观有利于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道法自然”的政治论有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直觉思维的人生论有利于净化心灵,葆育生命。  相似文献   

2.
道家学派创史人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模式,系统地阐述了“为无为而无不治”的辩证管理原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保守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清简政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这对我们今天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加强基层社会自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老子思想的性质 ,长期以来 ,哲学界的看法比较一致 ,认为是朴素辩证法思想 ,而庄子思想则被视为相对主义、神秘主义、虚无主义等等。笔者认为 ,如此定位有些欠妥 ,庄子虽然在消极意义上向前推进了老子的“原道”、“无为”思想 ,其哲学的思辨性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但这种神秘性绝非虚妄性 ,它恰恰体现了庄子思想的深奥 (辩证思维与直觉体悟的融贯 )。因此 ,庄子思想不应被视为对老子思想的偏离 ,而毋宁说它是对老子思想的发挥和延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概述拙见 ,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重反”的宇宙观老庄思想体系中 ,论述最精…  相似文献   

4.
王强  王小娟 《学理论》2010,(24):98-100
“道”是“德”的根据,“有”“无”统一是“德”的思维方式,“无为”是“德”的表现形式,“自然”是“德”的存在状态。“德”是“自然”的基础,“自然”是“德”的归宿,也是《老子》中为什么要强调合乎德性地行动的真正动因。因此,《老子》是以德性论为核心的,主要是解决“德”的危机,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庄子以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目光洞察了人生,并作出了独具道家特色的深刻阐释,其人生哲学充满了大道精神.在生命观上,庄子强调齐同生死、安时处顺;在自由观上,庄子宣扬通达四方、逍遥无为;在名利观上,庄子主张无私无欲、恬淡自然;在情感观上,庄子倡导情形两忘、至乐无乐.庄子的人生哲学理论以自然无为的“大道”为基础,既含有尊重客观规律等合理因素,同时也带有消极避世等悲观色彩.  相似文献   

6.
孙智玉  柴瑞桢 《学理论》2012,(24):30-3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6年期间陆续写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哲学著作,是一本学习科学哲学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中论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指出辩证思维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自然科学应该复归到“辩证的思维”;在《辩证逻辑和认识论,关于认识的界限》一文中也强调了“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总的来说,辩证思维是辩证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其实质在于辩证.  相似文献   

7.
老子运用"道法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从天道推及人道,并将其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人类活动之则,以此指导理性人生、构建理想社会。虽然老子没有提及"为政清廉"一词,但老子把"自然无为"视作人的本性,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最高追求,"以慈修德,以俭养德,不敢为天下先"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价值取向,淡泊名利、致虚守静成为老子为政清廉思想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有四个方面重要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将抓住突出问题或关键问题作为辩证思维起点;分析和研究问题或矛盾,正确处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各种对立统一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把辩证思维与坚持系统观念相结合。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的辩证思维,必须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磨炼自己的辩证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史人。道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无为而治”。《老子》一书最早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模式和框架,对后来道家各派具有本原性,我们亦可以从中寻求管理的辩证智慧和新的思维方式。 一、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实体性思维方式因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的局限性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虽具有较强的阐释优势,但其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一书蕴涵的管理思想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现代社会在承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传统思想.坚持"虚心实物"的唯物本质,贯彻"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面仍有学习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达了辩证的逻辑思想.自然有平衡功能,相应地,逻辑也有平衡需要,形式、过程、规律都必须内部平衡,如果失衡也就失去了正确性.联想到当今生态失衡、社会失和、心态失衡,再看思维及逻辑,却发现逻辑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平衡”.  相似文献   

13.
辩证思维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与时俱进”命题的提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思想,而且融汇了中国哲学的“生生变易”“囚时而变”“生生不已”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息息相通,体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和气派。  相似文献   

14.
阮醒 《学理论》2010,(21):170-170
外出写生是美术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而构图是外出写生必修课中的难点、重点,如何解决呢?提出用“无为”的观点代替繁复的构图规律简明扼要的点出外出写生构图常见的错误,外出写生不是看到什么画什么,被动的接收,而是理解地去绘画。用“无为”顺应自然,作好自身职责,不制造问题的观点对应指导外出写生的构图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为”是老子著作中的专有名词,是与“有为”相对立的概念。在老子的著作中,“无为”具有广延性、多功能的特征。运用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隋都华 《理论探讨》2003,1(1):41-43
庄子物我关系中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性思想 ,“太和万物”的和谐思想 ,“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 ;“顺物自然”的无为思想及“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无物累思想 ,闪烁着深邃的智慧之光 ,在今天看来 ,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法自然”及其现实的可鉴性邹华玉“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老子为周王朝统治者所设计的行为准则。老子是主张“以道莅天下”(《老子》第60章。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章数)的,认为道的根本属性及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他提出“侯王若能守...  相似文献   

18.
近闻,湖南省岳阳市制定颁布了《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其中指出:“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并就追究“无为责任”作了13项具体规定。笔者在赞赏岳阳市清理“南郭先生”们的同时,更欣慰于早此先行而在全国范围飙起的“问责风暴”,正在开始扫荡从前久治而微功的官场“庸风”。可见,在新兴起的“问责风暴”中,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的新趋势。这意味着,除了“出问题”的官员要继续受到追究外,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也将面临着被罢官削职的危险。贪污腐化、胡作非为可恶,不肯作为则可怕,其危害深重,其  相似文献   

19.
甘敬东 《党政论坛》2004,(10):26-29
甘敬东的“辩证思维与战略决策”一文认为,由于战略决策事关全局、根本和长远,因而战略决策能力无疑是党的执政能力中的核心能力。问题是,这种核心能力来自哪里?透过我党工作中心转移以来的几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可以看清它们无一不是辩证思维的硕果。文章就互补性思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立、整体性思维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开放性思维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出发,创造性地将生态建设与民生建设高度融合,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科学回答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内涵,为新时代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蕴含着历史思维、价值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