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作品写成之后,在楚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因而屈原的事迹和作品得以流传和保存。但是,较系统地对屈原作品进行研究,则开始于汉代。汉代可说是“楚辞学”建立的时代;汉人对屈原作品的注释与评论,无不给予后世以巨大的影响。汉人评价屈原,观点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反映了那个时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但汉族吸收、容纳了许多非汉族成分;同时,各个少数民族也无一例外地在自身的发展中吸收、容纳别的民族成分,包括吸收、容纳汉族成分。从总体上讲,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未必低于汉人中的少数民族成分。本文对这个历史上被人忽略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人类学与汉人亲属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妇女人类学的基本立场和视角,以及它对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领域所造成的冲击.作者认为女性人类学的性别与实践的视角已经并将增进我们对汉人亲属制度研究和对中国妇女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清代台湾平埔族在和汉人移民的接触中 ,引进了汉人移民的地权观念、租佃习俗和农耕模式 ,使平埔族群内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竹堑社为例 ,利用土地文书 ,研究这一变化的进程和由此产生的平埔族社群内部的贫富分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历史进程中,汉人群体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明末以降,汉移民即在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定居,并形成家族与聚落。"薛城七姓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与周边非汉人群的互动中,他们促成了此流域的第一个市镇薛城的商业萌芽。而渐趋完善的市镇设施、愈加浓郁的市井气息,反过来塑造了汉人内部的社会结构。对于近代薛城市镇与汉人社会的探讨,是理解藏彝走廊历史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钱杭主张,归属感是当代汉人宗族复兴的一个关键机制。与以往的理论比较,其贡献在于从主体性角度解释了汉人宗族运动。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归属感"可进一步细化为"空间上的归属感"、"时间上的归属感"、"结构上的归属感"和"身份上的归属感"四个维度。不过,归属感是个历史情境性的东西,并非如钱杭说的属于"先验性"的内容,完全可以在历史人类学的框架下明察它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释义元语言是许慎对汉字及汉民族文化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的综合反映。遵从释义元语言的顺序象似性和长度相似性原则,与现代汉语元语言相观照,汉人的元认知理念有所变化发展:由重内容到形质兼备,由简略模糊到详细精确。  相似文献   

8.
民俗与社会性别认同--以传统汉人社会为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春 《思想战线》2005,31(2):19-23
传统汉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男权制度控制下的边缘地带,她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精神世界等领域与民俗及社会性别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习俗惯例是一种潜移默化地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话语,它无所不在,贯穿于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甚至潜入女性隐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石峰 《思想战线》2020,46(1):49
中国台湾学者林纬嫔宗教物质性研究的物质性视角, 以及日本学者大贯惠美子“零”能指理论的虚空性视角, 是反思物质性研究的依据。 利用这两种视角, 能更好地探究汉人社会民间宗教的全貌。 同样, 只有将物质性和虚空性同时作为观察的视角, 才能对社会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在人类社会研究中, 虚空性的研究更应强化。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7,(5):29-29
“国际土著人日”1993年底召开的第4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际土著人日”,以有效地帮助土著人解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据新华社2006年5月的报道,大约有3.7亿土著人散居在约70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刘翔 《今日广西》2008,(19):12-13
“有一支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请了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由于时间紧迫,需要赶路,这些土著人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资健步如飞。一连三天,都很顺利地按计划行进,大家都很开心。可是第四天早上,准备出发的时候,土著人都在休息不走了,好说歹说就是不愿出发。队员们很奇怪,这几天大家相处得很好啊,是不是不小心触犯了他们还是要坐地加钱?这时,土著人的头领解释道。按照他们的传统,如果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一天,以免我们的灵魂赶不上我们的脚步……”  相似文献   

12.
田建明 《人权》2008,(3):52-53
加拿大土著人包括印第安人各民族、因纽特人以及欧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人的婚生后裔——梅蒂斯人。加拿大公共事务与政府服务部于2001年发表的《加拿大概况》关于土著人的部分指出:今天,加拿大土著居民约79万人,占加全国人口的3%左右。其中“第一民族”印第安人占69%,梅蒂斯人占26%,因纽特人占5%。他们的人口增长率是全国人口增长率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1日至17日,汉文化寻根之旅——两岸媒体"品两汉三国、访汉人老家"摄影采风活动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聚焦两汉三国遗址、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实地拍摄,用各自不同的视角发现汉中之美、感受汉中独特魅力。让我们跟着两岸媒体人的脚步和观感重览汉中、再识汉中!"汉族汉字汉文化,汉山汉水汉家园。"在这里,无论你翻开史料典籍、触摸遗址遗迹,抑或登临青山绿  相似文献   

14.
韦琦辉 《求索》2011,(4):238-239,202
北齐文宣帝高洋称帝之后,在与北镇勋贵们的博弈中处在了下风,因而不得不借重汉人势力。不过,高洋自以为是鲜卑人,汉人势力虽然可以利用,却同样不能信任。这样北齐的两大主要势力北镇勋贵与汉人势力高洋都不能完全信任,权力被架空,高洋对这种情况却无可奈何,极度压抑。这正是他末年昏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看澳洲     
看澳洲陈秀云得梦云得梦,这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它在澳洲中部地带靠北的地方。云得梦,这是一个土著部落的家乡,今天还是,大约有800人住在这里。那里有土著人酷爱的梦境般的蓝天白云,就像从来没有过人间烟火一样;那里有土著人酷爱的梦境般的浩潮沙丘,就像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6.
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得到承认,从此影响深远,“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四语)。但在汉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汉人并不以“楚辞”一名来称呼屈原的作品,而且,这正是汉代文坛写物大赋风行日盛的时期,汉人却又常常将屈原的作品称为“赋”。楚辞与汉赋,虽然源流相牵,其实体制不同,以致于后人有“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批评\尽管如此,“楚辞”这个名称毕竟还是汉人确立的。因此,如果考察一下汉人最终将屈原的作品以“楚辞”定名的过程,是可以反映汉人是如何认识并接受楚辞这…  相似文献   

17.
隋唐五代时期,是北方汉人继续多次大规模入闽的主要时期。南隋初的杨素军队入闽平叛,唐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队到漳州屯戍,到唐末的王潮、王审知率河南光州军民入闽称王,北方汉人南下的足迹不断。他们带来中原地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蒋金玲 《求索》2012,(3):230-232
辽代南面财赋机构由南枢密院户房、五京计司、三州钱帛司及地方各专门经济机构共同组成,理财职能主要体现在"纳"与"出"两大方面,其任职者绝大多数都为汉人,他们不仅掌管着五京州县的财赋,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担任地方财赋长官的汉人大部分有世家背景,其政治前景令人称羡,这是契丹统治者充分信任汉人世家大族的结果,对于辽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韦琦辉 《前沿》2011,(14):170-172
高洋在继承霸府之后,由于个人威望的不足,希望利用皇帝的权威来压服北镇勋贵,然而在禅代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北镇勋贵集团的强烈反对。原本应该遭到严密防护的汉人势力却成了皇权的坚定支持者。高洋强行称帝,最终导致邺城与晋阳之间,汉人势力支持下的皇权与北镇勋贵集团之间的对立,这正是北齐一系列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叶玺 《创造》2016,(1):64-65
正引种成功后,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核心生产基地,还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生长有一种土著人称为"Sacha Inchi"的干果植物,从秘鲁出土的古印加陶器上刻画有它的图案,可以确定,在当地,这种干果已被原住民食用了三千年。正是这种干果,使当地土著人身体强壮,灵活迅捷。这种干果成为亚马逊流域部落的重要遗传资源和宝贵财富,却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如今,这种神秘的雨林瑰宝已被注册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美藤果";起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