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起事不到一年,便打进了北京城。眼看大功告成,江山垂手可得,李自成却在关乎成败之际松了劲,数万义军无视山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的隐患,沉迷京城大肆享乐天天过年。假意归顺的吴三桂趁他们失去警惕之机投降了清军。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进攻下,李自成措手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正风骨·气节·道义凡研究福建和漳州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谁也绕不过去,如果没有他的明朝,就如没有屈原的春秋战国。他就是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理学家、民族英雄黄道周。1644年,明末的历史天空,阴云密布,残阳如血。这一年,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即景山),不久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李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吴三桂算得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关键时刻,这位明朝边防大将迅速倒向满清一边,联合清军追杀李自成农民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直至李自成败死。接着,又率兵剿灭南明势力。封藩云贵后,吴三桂恃宠骄横,贪婪的私欲迅速膨胀,扩编军队,搜括土地,独揽事权,结党营私,俨然是云贵地区的土皇帝。最终与清廷反目成仇,落得猝死湖南、兵败族诛的可耻下场。用“欲壑难填”这句成语来形容吴三桂的贪心,是最恰当不过的。清廷越是假以事权,他越是贪心不足。康熙二年(1663年),他居然上疏清廷,请求在云贵两省总督巡抚的敕书中,加上“听…  相似文献   

5.
工兵司令非他莫属 陈士榘将军,湖北钟祥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后裔。祖父陈克山,二祖父陈克水,皆清军行伍。陈克山生子陈荣钟,将军父也。陈克水生子陈荣镜,将军养父也。荣钟、荣镜亦行伍,均为清新军十六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知是为开发旅游资源或者是附庸风雅之故,海内外不时有人撰文涉及绝代佳人陈圆圆的归宿问题,说法颇多。 一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姚雪垠先生在《甲申传信录》中,断定陈圆圆已死在宁远(今辽宁兴城)。既然正史记述陈圆圆当了农民起义军的俘虏,吴伟业的《圆圆曲》中又叙述了吴三桂从1644年复得圆圆,到1656年征讨川、陕,1658年率军入滇,圆圆都随身不离,那么,死于宁远之说有待查考;二是蔡东  相似文献   

7.
红安巡礼     
安向荣 《学习导报》2011,(13):54-56
红色火种燎原鄂豫皖1927年11月,大别山已进入初冬时节。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黄麻地区酝酿。暴动!起义!成为贫苦农民兴奋议论的话题。13日,来自黄安和麻城的十几万农民起义军和群众,胸佩赤化带,左膀系着白布条,高举着红旗,肩扛着武器,喊着震天响的口号,浩浩荡荡向黄安县城开去。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攻占了县城。  相似文献   

8.
张英杰,1915年出生于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百合乡张家坪一个农民兼做木水桶的家庭,其父人称"尕桶匠",其弟名张英奎.后他们举家迁往和政县城关居住.1943年陇上爆发著名的南部农民起义,简称"甘南民变",时任国民党第八战区独立骑兵营营长的张英杰和任国民党临洮师管区连长的弟弟张英奎率部在武都响应起义.与农民起义军王仲甲、肋巴佛会师武都后,张英杰被公推为"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总司令,与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有力地震撼了国民党在甘肃的统治.起义失败后,张氏兄弟被敌人杀害于临洮.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古城的城门,在明朝以前的具体情况,因缺少资料,只能暂时存疑而付阙如。但明朝和以后各个时期古城门的详细情况与沿革过程都是有记载的。元末明初东偏半个城的城门从元朝末年到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间,因时局动乱,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军和叛乱官军企图攻占宁夏城的事件,加之城大,守城兵力不足,所以只有放弃西半城,固守东偏半个城,时宁夏城周回仅九里余,全城只有四座城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吴三桂降清这段历史和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理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直如此?  相似文献   

11.
“红颜”也者,褒词有之,贬词亦有之。“红颜知己”,何等温馨!“红颜祸水”,又何等可憎!看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女人无罪,红颜其罪,于是就引出了本文的题目。明末叛将吴三桂,史书上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说他本来是准备要归顺李自成的,因为李自成的大将霸占了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于是,一怒之下,改降大清,成为引清兵入关的鹰犬走狗。照此看来,陈圆圆似乎成了亡明灭顺的“红颜祸水”,而吴三桂反倒是投降有理了。其实,这不过是“小说家”们的“戏说”而已。吴三桂本来就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奸佞之徒。他卖身求荣…  相似文献   

12.
“胡宗南进延安,骑虎难下,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1947年3月,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后.见到了毛泽东留下的纸条。  相似文献   

13.
清朝取代明朝后,连绵一百多年不断移民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新一轮大规模移民也是在连年战乱后发生的。明军、农民军、清军以及吴三桂叛军,先后在四川作战,天府之地成为厮杀战场。加之天灾肆虐,致四川田土荒芜,人口大量减少。康熙二十年(1681),据推算全川人口仅有50多万。康熙七年(1668),四川巡抚张德地建议鼓励湖广等外省农民入川落籍开垦(葛健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第398-399页)。从而开端了外省向四川移民的运动。与明朝不同,清代的移民主要是政府政策引导下的自发移民。“三藩之乱”平息后,清朝政府再次颁行移民政策,在优厚条件的…  相似文献   

14.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因家贫幼年即为地主放牧牲畜。1903年因丢失马匹,逃亡在外,沦为胡匪。1905年被清军收编并委任为怀德县游击队的哨官。后又成为清军直属部队哨官。辛亥革命后,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央骑兵第二旅,他在该旅第三团任连长。1918年升任营长。1920年随军赴黑龙江省并升任骑  相似文献   

15.
“工兵王”陈士榘陈士榘将军 ,湖北荆州人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后裔。祖父陈克山 ,二祖父陈克水 ,皆清军行伍。陈克山生子陈荣钟 ,将军父也。陈克水生子陈荣镜 ,将军养父也。荣钟、荣镜亦行伍 ,均为清新军十六协统工兵管带。将军出生于武汉新军军营黄土坡 ,其时1909年4月 ,恰祖父陈克山六十大寿 ,故小名“祖庚”。辛亥革命后 ,陈荣钟任清陆军参谋 ,将军随父迁居北京 ,居山老胡同七年 ,后返武汉随母。母亲胡姓 ,无名。建国后 ,陈士榘将军始任南京军事学院教育长。据云 ,1952年 ,军委筹建工程兵时 ,陈士榘和陈伯钧均作为司令人…  相似文献   

16.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上海,使蒋介石依托长江天险负隅顽抗的幻想彻底破灭.解放上海是党和人民军队在攻占、接管国统区方式问题上又有一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甲申之年,历史的往事再次成为热门话题。360年前,腐朽的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皇帝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槐树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但胜利的果实在四十几天后便得而复失。60年前,郭沫若写下《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文章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文件,而且为共产党赢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引为鉴戒的生动教材。古人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便道出了以历史为鉴戒的重要作用。当年,中国共产党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胜利时骄傲的危险,并以李自成的教…  相似文献   

18.
1949年5月15日晨,当一抹曙光照射铁山尖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三军4个师的战士们,飞渡长江天险,解放了闻名世界的铜铁之乡——大冶县。 1949年4月,解放军第四十三军奉令担任渡江先遣兵团的第一梯队,从东起团风,西到武汉一线展开,待机渡江。渡江前,四十三军以突然行动,提早攻占了长江北岸敌人各据点。4月7日,一二九师攻占了浠水。5月14日,一二六师攻占了团风,一二七师攻占了黄冈,一二八师攻占了兰溪,一二九师攻占了蕲春,歼灭了国民党“江防守军”第四十六军、第一二六军各1个团和2个保安团,控制了长江北岸渡口,开辟了渡江的道路。解放军雄士待发,直指铁冶城下。  相似文献   

19.
张邱峰 《实践》2005,(4):47-48
360年前的农历3月19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建立大顺政权。然而,由于农民军政权的自身腐败, 仅仅40余天后,李自成便仓惶逃离北京,新生政权不复存在,起义惨遭失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重温这段历史,把中国共产党进驻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告诫全党要成功地通过“考试”,成为“考试”的合格者。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党仍然面临着执政为民的历史考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树立“赶考”意识,要“谨慎”做人、“谨慎”为官、“谨慎”处事,做到“慎欲”、“慎微”、“慎独”。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10,(9):83-83
时间:1934年10月12日——1936年10月22日,路上时间368天;地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行程2.5万余里;行军267天;平均每天行程35.5公里;纵横11个省: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计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河流24条;攻占过大小城市63座;通过少数民族地区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