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谊故居     
贾谊故居又名贾太傅故宅、贾太傅祠,位于长沙市太平街19号,被誉为“湖湘文化的源头”、“长沙最古的古迹”。现贾谊故居包括贾谊井、古碑亭、贾太傅祠、太傅殿、古今名人咏贾谊碑廊、寻秋草堂、贾谊生平事迹陈列等景点。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著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4年,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有余。在长沙期间,贾谊撰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开汉赋之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汉代起,儒家正宗地位被确立,汉赋和史学…  相似文献   

2.
《谏铸钱疏》中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谏铸钱疏》选自《贾谊集》。作者贾谊 (公元前2 0 0—前 1 68年 ) ,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 )人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汉文帝时先后任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王太傅 ,著作主要是《新书》五十六篇 ,现被整理为《贾谊集》。贾谊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初步形成和巩固的时代。他在政治上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提出著名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具体措施 ,极力主张打击和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在经济思想上 ,他是汉初重本抑末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 ,实行了统一的货币 ,他把货币分为黄金和铜钱两…  相似文献   

3.
贾谊,汉代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自幼好学,聪颖过人。汉文帝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他20岁左右就当了博士,两年左右又特别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参与朝政。他先后奏请文帝修改历法以利农事,对不同等级的官吏区别官服的式样与颜色,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文帝都一一采纳施行。可谓少年得志,红极一时。为巩固汉王朝政权,他多次上疏陈词,要求文帝多封诸侯,又指责朝廷有关部门及主管老臣疏于政事,各有私心,从而触怒了以周勃、灌婴等一大批老臣,共谗贾谊。他们对文帝说:“贾谊年纪小但野心不小,他请求广封诸候保卫皇权是假,而借机培植党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25岁那年,写诗送罗章龙东行,诗中有这样两句:"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此前,罗章龙与毛泽东初结识时写过一首诗,诗中也有这样两句:"策喜长沙傅,骚怀楚屈平。"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遭谗被放逐时写出的《离骚》,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抒情诗,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贾谊(公元  相似文献   

5.
丁毅 《党的文献》2006,(2):85-86
汉初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是毛泽东甚为看重的历史人物之一。毛泽东在谈话、著文中屡屡提到这位青年才俊,《毛泽东诗词集》中收有关于贾谊的两首诗,足以看出毛泽东对贾谊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史载,贾谊22岁即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这是个朝廷的咨询官,算是皇帝智囊团的人物。每逢皇帝询问,贾谊总是表现出超众的才能,不到一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了著名的《过秦论》,文章气势磅礴、文采飞扬,批评秦朝过失,意在针砭当朝,大有抓住真理、所向披靡的气概。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当汉文帝准备再提…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才俊,可谓群星灿烂,很有些“辅王之才”。汉代贾谊便是其中一位。只可惜,他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年纪轻轻就“夭绝”了。析其因、其训,离不开“功显盖僚”四个字。贾谊22岁任博士,同年升任太中大夫,仕途够顺。这“顺”,固然少不了贾谊的老师——朝廷重臣的吴公、张苍的提携之力。但主要的,还是因了他个人的才华、功绩。“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即贾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如果说,贾谊的《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和《过秦论》等,还属于立言的“文功”。那么,他的“列侯就…  相似文献   

7.
贾谊,汉代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自幼好学,聪颖过人。汉文帝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他20岁左右就当了博士。两年左右又特别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参与朝政。他先后奏请文帝修改历法以利农事,对不同等级的官吏区别官服的式样与颜色,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文帝都一一采纳施行。可谓少年得志.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观     
《咬文嚼字》开咬《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说汉武帝晚年"迷恋黄老、烧香拜佛,是道家的无为"。这错在知识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为西汉衰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武帝时期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相似文献   

9.
刘西平 《奋斗》2006,(11):64-64
近读《古文观止》,宋朝苏轼的五篇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又使我觉得眼前一亮。尤其是《贾谊论》等论文中关于人才必须善用其才的论述,使人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鲁国史官的记载,据说孔子曾对它做了文字加工。《春秋》的记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一句话简单交待事件基本要素,形式上很有些像现在的报纸新闻标题,所以王安石曾讥之为"断烂朝报"。因为《春秋》的这一特点,所以战国到汉初的人们就为它做了疏解,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个别字词的  相似文献   

12.
照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光学原理小孔成像,大家比较熟悉.世界上谁第一个发明了它呢?这一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感觉自豪,因为他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学者——墨子.墨子,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经》一书传世.《墨经》是世界上最早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论述的典籍.在《墨经》中,论述了几何光学中的诸多主题,涉及到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这些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的光学记载早1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何煦 《前线》2018,(11)
正《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全书共分21卷,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8国,分别记录了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前后,约公元前967至公元前453年的王侯治国的言论。其中,各国史料的比重不一,《晋语》共9卷,但《郑语》仅1卷。《国语》的作者至今仍有各种说法,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但在晋朝以后,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也有观点认为《国语》是战国  相似文献   

14.
论贾谊的儒学观──兼论儒学取代黄老的内在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是汉初继陆贾之后又一位极力倡明儒家学说的思想家。自司马迁谓“曹参、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史记·太史公自序》),贾谊时被目为法家者流,后代学者亦或归其儒,或称其道,或属之杂。其实,同陆贾一样,贾谊思想仍属儒家体系,他在汉初具体历史背景下,对儒学作出了新的发展,成为由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承转。他与陆贾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思想渊源直接上承苟子,立足于儒家的礼制传统,更多地融入了法家的色彩,而仁义为本的精神内核并未改变。一、贾谊的礼治思想小起人伦日用,大到安邦定国,…  相似文献   

15.
《辞海》释"俗吏"为:"眼光短浅、不学无术的官吏。"《汉书.贾谊传》中则说,"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理。"可见俗吏一词,主要是对没有作为官员的一种品评。但如今,从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的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9,(3):53-53
据1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作了题为《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的演讲,他指出: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吴起变法     
<正>吴起(约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与孙武齐名,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兵法》合称《孙吴兵法》,中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军事大牛"。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郭峥 《先锋队》2013,(1):24-25
汉代贾谊在其著述的《道德说》中提出,安利为之福。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1年以来,孝义市启动实施党建惠民工程,通过增强干部责任感、党员归属感、人才舒适感、群众幸福感,积极构建"党建惠民直通车",干部公认,群众满意,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镜头一:山沟里的小村庄"场所改建  相似文献   

19.
正《汉书》亦称《前汉书》,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实。固,字孟坚,后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汉书》,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也是毛泽东终生研读的一部大著作。  相似文献   

20.
荀子入秦     
正荀子是继孟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荀子》一书汇集了荀子及其后学的主要思想言行。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况,字卿,故时人尊称其为"荀卿"。由于史料缺乏,荀子的生卒年于史无考,说法繁多,根据记载推断其大约活跃于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