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0,(11):21-25
一 1950年10月19日黄昏,彭德怀与前来为他送行的高岗、邓华、洪学智等人握手告别后,即钻进吉普车。待随行参谋杨凤安和警卫员郭洪光、黄有焕都上了车,司机一踩油门,汽车冲上了鸭绿江大桥。同彭德怀一起过江的还有他从中央军委要来的通讯处处长崔伦。崔伦坐着卡车跟在吉普车后面,车上载有电台。  相似文献   

2.
(一)为移民送行 三峡百万大移民空前绝后.能参与百万大移民,自会有一种难得的亲身体验和人生感悟。即使不是诗人,也会有久久不能忘怀的沉重记忆。那一家又一家,一路又一路,一车又一车,一船又一船,你看着他们或是送着他们,那悲壮,那激情,那赞美,都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3.
刘顺兴  董巧霞 《党建》2012,(6):40-41
“车轮滚滚遍神州,一车好风行万里。我们‘万里人’追求卓越,满怀豪情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再到上甘仰     
龙志毅 《当代贵州》2010,(12):57-57
1958年,我们是响应中央的号召,作为第一批省级机关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下乡劳动锻炼来到台江的。45年的时光过去了,当时送行的人而今安在?我又一次感到心酸和内疚……  相似文献   

5.
郑济 《新长征》2007,(3):62-63
2006年11月20日,是为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州空军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子女,还有自发地赶来的数百名群众的潮水为之汹涌,泪雨为之纷飞。战友们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英雄李剑英烈士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运是归程。而对铁路上的工作人员来说,春运却是离家和忙碌的开始。2019年2月4日除夕夜,19点38分,D2844次列车(广州南—贵阳北)到达贵州从江站,负责此次列车的贵阳客运段动车1队A49班组成员们走出动车,在站台上为旅客送行。这趟车的旅客主要集中在广州南至佛山西,经停广宁、贺州、恭城、阳朔等站,至贵州从江时,8节车厢的旅客只剩下不到50人。  相似文献   

7.
老车(散文)     
不知到我手中时它已经历了多少年的磕磕碰碰,看着它满身斑斑创痕和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你不能不为它洗尽铅华的岁月之痕而欷嘘不已。老车因为老而没人怜惜,真正爱它的还是那些修车人。他们用满是油污的手一遍遍抚摸着车身,然后啧啧赞叹:“好车!多好的钢!一看就是那几年的货,倒底是个东西呀!”我在心里就笑,看那满街七彩缤纷、夺人眼目的彩车和变速车,这走路都喘气的老车哪里值得如此称赞。 这辆车到我手中时,就已内胎凹瘪,外胎开裂,链条松弛,车辐条不全,走起来不知是哪里的声响,吵得人心烦,整个一个病人膏盲、不可救药的…  相似文献   

8.
政声人去后。一个人在百姓心中地位如何,是留下骂名还是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心碑,不用去问,不用去刻意追求,看一看那万人送行的场景,听一听百姓那发自内心的哭泣声,便深知邓平寿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的一天,本溪市委组织部长窦宝臣到该市溪湖区彩西社区检查工作。当窦宝臣正要离开时,送行的人群中突然闪出一个人,跑到他的面前,问能不能合张影。窦宝臣笑着答应了。接着,更多人站到了窦宝臣的身边。那天提出要和窦宝臣合影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党史纵览》2002,(4):47
周恩来注重外交礼仪。外交场合,如果我方的做法不符合礼仪,他是会发火的。 一次发生在50年代。一天,中国足球队与印尼足球队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比赛。那天下午刚好是西哈努克亲王离开北京,周总理和许多将军都去西郊机场送行。碰巧,足球赛开始时间和飞机起飞时间都是下午3点。当时,送行人员急于观看足球比赛,西哈努克亲王一上飞机,舱门还没有关上,下面送行的高级干部们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0日,上午9时许。解放军兰州空军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大厅里,花圈肃穆,哀乐低回。数千名士兵、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和自发赶来的当地群众,一个个胸佩白花,眼含热泪,为一名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而壮烈捐躯的英雄送行。一位村民泣不成声地说:“他本来可以跳伞的,可为了俺们却没有跳,他是为保护俺们牺牲的呀!俺要教育子孙,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他!”数日前还与英雄朝夕相处的战友,此刻面对英雄的遗像,更是抑制不住满腔悲痛。他们在心底一遍遍呼唤着英雄的名字,希望他能再回过头来,望一眼他眷恋的蓝天、熟悉的战鹰和亲如兄弟的战友……然而,英雄音容宛若在,英魂却随白云逝。  相似文献   

12.
草木难寻     
住海淀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了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直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相似文献   

13.
游宇明 《求贤》2006,(5):45-45
我认识这样一个女人,此人表面上对谁都非常热情,内心却分得清清楚楚。她家里常年准备了三种茶叶,领导和对她有用的人来,泡两百多块钱一斤的碧螺春;同事、朋友来,泡三四十块钱一斤的本地毛尖;与她关系相对疏远的人去,则只能喝三四元一斤的乡间土茶了。她后来调离了这座城市,但前往送行的人很少,大家都说这种势利小人不值得尊敬。  相似文献   

14.
送行之礼     
在待人接物、迎来送往方面,周恩来非常重视每一个细节。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周总理前去机场欢送西哈努克亲王离京,前往送行的还有军队的一些高级干部。大家笑容可掬、毕恭毕敬地亲切握手、拥抱、告别,又目送着西哈努克进了舱门。因为飞机起飞之际,有场足球出线比赛,送行的高级将领一见西哈努克进了机舱,便迫不及待地四下散去,像电影散场一样。周恩来发觉周围气氛异常,他转头一看,勃然变色。  相似文献   

15.
《党建与人才》2002年第3期发表了原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的事迹,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读者,我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在戴成钧去世的日子里,凡是知道和了解他的人尤其是老百姓都前来悼念和为他送行,以至从汐子镇到烧锅地骨灰堂的13里路程,送行的人们停停走走竟用了3个小时。戴成钧同志之所以能够赢得群众的如此信赖和拥戴,源于他对老百姓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百姓心中有杆秤。你是不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老百姓最清楚。戴成钧在乡镇基层干部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6年,直…  相似文献   

16.
宣金学 《学习导报》2013,(20):47-47
对很多人来讲,早晨起床时总是要在两个“时钟”之间挣扎、煎熬一番。一个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当催眠曲听的闹钟,另外一个,则是听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17.
在6月21日向龚育之作最后告别那天,居然有近2000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报载送花圈的高层人士竟然达到40多位。这是我未曾想到的。老龚———这是我同他相识共事30年来,一直使用的习惯称呼。在这里悼念他,我想,还是这样称呼吧。因为他既离去了(形体),又还没有离去(精神)。———他不是政界显赫之人,也不是大众瞩目之星,只是一位学者,却有这么多人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些送行者都不是接受的分派任务,而是获悉消息后自愿来的;许多也不是他生前认识的,但这些不相识者与他却有神交;来送行者不是作例行公事,而是要表达一种情感。这使我久久难以平静。什…  相似文献   

18.
我是伴着《星火燎原》这部书长大的。记得上小学时有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本破了皮的《星火燎原》,同学们都围着他,一人读,大家听。书中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一直刻印在脑海中。当兵了,在全国闻名的"铁军"部队,从连史馆、团史馆、师史馆,我一遍遍温  相似文献   

19.
“话说三遍淡如水”。有些话,说一遍或两遍就行了,你偏要三遍五遍地唠叨,自然会使人厌烦。可是,有些话却不全是这样。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客观规律有必然的、稳定的、重复的性质,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会千百次地顽强地出现。真理概括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这种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反映了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所以,它经得起事物反复变化的考  相似文献   

20.
读任长霞的事迹报道,几次潸然泪下,我为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一哭! 车祸夺去她年轻的生命.62万人口的一个市,竟有14万人为她送行,长街两旁挽幛如云,满目白花,人如潮涌,泪雨纷纷,哀声一片,气氛何其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