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奔驰 《党课》2011,(6):69-70
有一种说法,己丑午年当从立春日开始算起。从历法上推算出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感悟自然物候变化、农事运作轮替的智慧结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相似文献   

2.
牛有成 《前线》2015,(4):118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个字说明了12个月,表述了365天,相传了2000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这么精确,为什么这么精练?因为它是大众的文化,是民族的智慧,是实践着的真理。它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行为,而且启迪了我们的思想。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发展要讲  相似文献   

3.
艾琳 《共产党人》2010,(6):53-53
每年的四月五日左右,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时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说来,清明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从节气上来说,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在黄道上的不同视位而制定的。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平分为十二次,太阳运行到某次就为某节气。由于这种划分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  相似文献   

4.
郝安 《当代党员》2023,(6):62-64
<正>一收百世之流风,采千载之遗韵。起源于黄河流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整体意义上完成于淮南八公山的二十四节气,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天演而来,为地气所用,给物候贴上标签。循着太阳的轨辙,二十四节气划定四季交替,时转令移;规范季节更迭,炎凉对接。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相似文献   

5.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浅评崔光祖《党员干部修养歌》的修辞艺术□赵望进诗歌——文学园地里最早开放的花朵,在历代往往居于遥领风骚的地位。它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特别是七言诗歌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崔光祖同志的《党员干部修养歌》就是用七言诗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6.
山亭夏日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六月有芒种(6月6日)和夏至(6月21日)两个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相似文献   

7.
李秀花 《理论学刊》2006,(10):125-126
关于王融(467—493)的《净住子净行法门颂》,陈允吉先生在《中古七言诗体的发展与佛偈翻译》中指出,《净住子净行法门颂》中的七言诗颂为梁末成熟七言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模型[1](P44)。本文拟对《净住子净行法门颂》再作探索,以期揭示王融对中国文学发展特别是诗歌发展的贡献。一、王融对佛偈体的改造《净住子净行法门颂》凡31首。此颂为佛偈体,原因有三:第一,此颂系为竟陵王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而作。《净住子净行法门》“祖述法王开化道达之方,统引群生履信成济之务”(《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共20卷,有皇觉辨德门等三十…  相似文献   

8.
    
正五月有立夏(5月5日)和小满(5月21日)两个节气。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农谚有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相似文献   

9.
山行     
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月有白露(今年9月8日)和秋分(今年9月23日)两个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意思是昼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此时,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春日     
正今年四月有清明(4月5日)和谷雨(4月20日)两个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清明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相似文献   

11.
正“我随意拍下的这些人,其实不过是在拍我自己。”林帝浣说,摁下快门的瞬间是源于自己的内心,照片藏着拍摄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18日,适逢二十四节气里的雨水。林帝浣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慨叹:江湖夜雨,一灯如豆。分明不是离愁,却点滴到天明。此刻,他正身处“好雨知时节”的成都。展墙上,挂着他那组“二十四节气”画2月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书分为纪日、纪时刻与时辰、纪月、纪年四部分,参考甲骨金石文献,概述了古人的时间意识、时间认知以及纪时方法的演进,还涉及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等与时间相关的重要问题。文风平实、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是一本颇具可读  相似文献   

13.
正"元旦"含义的变迁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因此,把春节放到过年是不对的。从古到今在中国习俗里,年与节不同,只有过大年才能称为"年",其他时间庆祝都只能称为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诗,岁月如画,平民部长的世事悲歌与铿锵笔墨原本是一部“励志教材”“夜色满衣步履急,父送子程星光稀。舍车犹恐盘资短,负笈更惧累儿力。风拂斑发子孙白,月淡苍颜日月迹。立身之本告诫再,纵有欢肠泪已滴。”这首题为《赴京就学途中》的七言诗,是张保庆年轻时所写。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立秋前六言     
正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8月有立秋(今年8月7日)和处暑(今年8月23日)两个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我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晴在北方,有一句俗语叫"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每到二十四节气中"霜降"这个节点,就意味着一年的光景已经"临秋末晚"。过去,每逢此时,我都会感慨丰茂的百草转为枯萎,心绪陡增惆怅。然而,今年的"霜降"却令我满心欢喜,因为我看到的是丰收的粮食移地入仓,看到的是村民们的忙碌和舒畅。这样的转变,发生在我驻村扶贫的第138天。  相似文献   

17.
立冬与饮食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意味着冬季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4月5日,古老神奇的千年古堰都会成为瞩目焦点:两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的放水祭祀仪式得以重现!清明放水节是都江堰市民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这一天,为庆祝一年一度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举行的庆典仪式.……  相似文献   

19.
清明是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传统民俗中,清明具有节气兼节日的双重身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按照各自的习俗或扫墓祭奠亡故的亲人,或踏青旅游,或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总之,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春天的阳光、青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清明节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标志。传统的清明节的一些内容,如禁  相似文献   

20.
2006年8月21日,海军总医院的一间重症病房里摆放着各种医疗器械。病床上,一位年轻人戴着氧气面罩,数条医用管线和他的身体相连。此时他刚刚接受肝移植手术,由于药物作用,他睡得是那样安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