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外咋送礼     
小音 《协商论坛》2007,(12):50-50
德国:送礼讲究包装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随便送;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要做好细致周到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史海一勺     
《乡音》2011,(4):47
毛泽东首次访苏礼品为何送大葱毛泽东1949年第一次访苏时的礼品是他亲自选定的,足有两车皮。一车皮是山东的大葱,一车皮是江西的蜜橘。送蜜橘很好理解,但用大葱作礼品却是让人费解。  相似文献   

3.
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难回避的,在廉政建设中经常看到以拒礼为荣的“先进事迹”。拒礼拒贿,固然行为可敬,但却给人留下一个疑问:给你单位送礼行贿考为什么那么多?个中原因何在? 礼,是需要分析的,同样是礼,但送的人不同,送的对象不同,送的目的不同,因此,性质也就不同。亲朋好友之间的礼,是感情交流的一种形式,无可厚非,那是人家个人的事。向为“官”者送礼,则大有讲究,不可不察。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送礼者是为“求”而来的,因此,如何看待礼,重在如何对待“求”,有人主张,对送来之礼,一律“收”下,而后,妥善处置其“求”!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713《工人日报》刊登张枫逸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些电台电视台播出的个别广告出现了“送礼首选”“送领导”“上级有面子”等内容。且礼品中不乏名表、珍邮、金银纪念币等,对此,广电总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立即删除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送礼”广告具有三宗罪。一是加重社会负担。近年来送的礼品越来越高档,价值越来越不菲,让人际交往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二是助推腐败之风。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相比,打着送礼的旗号无疑让行贿受贿行为更具隐蔽性,以掩人耳目。三是影响未成年人。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送礼办不成事”的负面影响,损害他们的身心发育。为了追求促销效果和眼球效应,广告有时会僭越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但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正如专家指出,大众传媒的职责之一是传承文化,负有引领社会公众走向美好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神圣职责,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可推掉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5.
所谓"送礼经济"悖论现象是指一些家庭已经感受到因为送礼给自己造成了经济压力,但送礼开支不降反升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我们就送礼现象在武汉市做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送礼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化为一种博取功利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时送礼也成为商务活动的一种形式;中国人特有的虚荣心也加剧了送礼经济的压力。所以消除"送礼经济"悖论现象的主要途径是:第一,加大公务员收入透明度,加快完善并推行财产申报制度;第二,加强舆论宣传,倡导节约文明的礼品消费新风尚;第三,规范礼品生产行业;第四,家庭应合理理财,送礼应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2,(4):1-1
毛泽东一生简朴重义,提倡从实际出发,反对铺张浪费,送人礼物亦是重实用轻贵贱。山东大白菜好看又好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两次被毛泽东亲点为重要礼品予以赠送。一次是1949年底,作为给斯大林的70寿礼,随毛泽东出访苏联;一次是1957年冬送给宋庆龄,以解其寒季之乏。綦际霖是济南著名教育家,几十年教书育人,尤与正谊中学缘分颇深...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13)
<正>"保守地说,至少四分之一的中国吸烟者有礼品卷烟的交换行为。因为收送礼品卷烟是中国节日期间的一个盛行的社会风气,控烟的重点应该放在节假日,特别是放在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给领导送烟送什么好?送烟一般送几条?学车应该如何送烟?送烟礼节是什么?送烟给男友家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百度上搜索香烟的关键词,马上出现了很多关于礼品烟的问题。这让人把香烟与得体的礼品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事实上,香烟是个"不健康"的礼品。  相似文献   

8.
《春秋》2001,(3)
棒打送礼南朝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的顾协,负责给皇帝起草诏书命令。一些人看他可以接近皇上,权重位高,就想拉拢贿赂他,送礼之人络绎不绝。有一次,他昔日的一个学生送他两千钱。顾协十分恼火,心想:送礼的怎么制止不住呢?拒绝了这个又来那个,看来对他们不能客气了。于是他命令家人将送礼之人重打一十大棍赶了出去。顾协棒打送礼之人的消息很快传开,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顾协送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在福建永安、连城等地,家长为孩子送礼讨官成为一种怪现象。一些地方中小学班主任迫于关系压力,给有背景的学生安插各种班干部头衔,导致班干部严重“超编”,引发各种后果。福建三明市永安三中初一某班的班主任说,她班上共有52名学生,班干部竟然多达22名。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应助推孩子的“官本位”崇拜,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家长为什么要送礼给孩子讨官?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有买官、要官的风气;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让孩子有个官做,得到一种锻炼,为将来做官打基础。实际上,这是一种畸形的人才培养观。"那么,孩子们为什么都不愿意“当群…  相似文献   

10.
送礼的变味     
送礼的变味李春如我国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官场活动有礼法,讲礼仪;在民间要讲礼节,礼貌。亲朋好友之间,逢年过节,婚丧娶嫁,都要相互走动,或表祝颂,或表哀悼,或倾心相谈,还不免带点礼品,谓之“千里送鹅毛,礼薄情意重”。这种交往或送礼,...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11)
<正>前不久,福建省纪委采取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严明纪律,加强执纪监督,明确要求不准违规发放节日津补贴、奖金和实物,以及借工会、学会、协会等名义滥发钱物,不得变相用电子礼品卡、微信红包等方式收送礼品、礼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委屡次发文整治公款送礼歪风,现实中,豪  相似文献   

12.
陈四益 《同舟共进》2014,(11):82-85
一 前几年,当官是“风光行业”。谁家孩子当了官,尤其是当了有实权的官,全家喜庆,挨着亲的,沾着故的,哪怕八竿子打不着的,都会钻山打洞地上门来贺。那景致,同《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后的情状竟无太大区别—— 范进中举那天,家里已经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他把一只生蛋母鸡拿到市上卖了,买几升米来煮粥,没想竞中了乡试第七名亚元。这一中不打紧,乡里邻舍送鸡、蛋、酒、米不说,乡绅富户也都来送礼:送银子的,送店房的,送田产的,连细瓷碗盏,银镶杯盘,都无有不送。乐极生悲,害得老太太过度亢奋,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13.
“权力舞弊”这话似乎很刺眼,其实它和考场舞弊一样,是古今中外司空见惯的。贪官弄权徇私,昏官蓄意玩忽职守,不够当官的当上了官,不用好官而擢升劣官,拉官、卖官、权倾亲系——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选官,都属权力舞弊之列。江泽民同志对权力舞弊做了注脚。他的话令人警醒:“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任免干部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搞临时动议的;不讲原则,封官许愿的;党委讨论人事问题跑风漏气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授意送礼甚至公开勒索的,仍然时有发生。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这反映出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丧失了政治警惕性,还有的同志明知有问题也采取事不关己、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官”者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有权就有个用权问题。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德法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官”之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并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首位。大思想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官”是人民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决定民德,“官风”决定“民风”。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  相似文献   

15.
礼不在贵 有情则重 不知何时,春节送礼也成为了一个传统。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如今,上下级之间送礼方式从“烟酒时代”升级到什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吏”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权是官吏的灵魂和内核。欲治官必治权。因而,治官之务在于制权。一、省官是制权的先务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农民负担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太多。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先务”。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针对农民负担问题而言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省官既是养民之道,也是治国安邦之道。省官必须精简机构。庙多僧多。机构多公职人员也就多。省官先要撤庙。庙不在,僧无留。要下决心撤并那些重叠的机构,撤消那些因人设庙的机构。省官必须控制编制员额。机关编制不…  相似文献   

17.
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各大商家、超市里纷纷铆足了劲儿,提前上演了一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中秋“大战”:“月”圆人更圆,追“月”思馨甜,中秋送礼有礼“油”……人们蜂拥而至,争相购买着回家过节的礼品……  相似文献   

18.
一位恪尽职守,敢作敢为的党外领导干部;一个不把官当“官”来做,年年都有论文发表的“另类”官员;一条在川江航道上奋力“拉纤”,要送船出海的巴蜀好汉。  相似文献   

19.
王德彰 《乡音》2013,(12):44-44
"不收礼、不吃请"是陈云为自己立下的一条规矩,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违反,凡是有人送礼,必须向他报告,不得擅自收下。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我若收下,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次,陈云回到故里探亲。回程时,乡亲们送了一些土特产表示心意。陈云知道后,一边表示感谢,一边让随行的工作人员将礼品如数退回。即使是在同志们诚心诚意地向他表达敬意的时候,陈云也是"来者必拒",哪怕礼物再轻。有一年秋天,一个大军区的两位同志来到陈云的住所,向他汇报军事演习的情况,并带来当地产的两盒葡萄。他们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元旦、春节将至。市纪委、市监察局近日发出通知重申,各地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许跑官要官。 通知指出,严格执行“五个不许”规定: 一是不许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对违反规定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二是不许“跑官要官”。对“跑官要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