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1997年《爱情是什么》在中国开播之后,韩剧在中国已经风行了近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风头有增无减。韩剧的受众也范围广阔,有热衷于《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生活剧的妇女,也有沉迷于《浪漫满屋》、《My girl》等偶像剧的青少年。韩剧以其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同时也在无形中把一种强大的生活文化强加于人们身上,制造了一场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2.
《圣经》记载的以色列王国的政治权力分为三部分:王权、祭司权与先知权;权力之间有制约关系,特别是王权受到祭司、先知权力的制约;各权力主体在律法之下行使权力,政治模式体现为法律之治与神权之治,以色列王国是主权在神的"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认为以权力制约权力,方能防止权力滥用,并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评述,抨击了封建专制体制。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权力绑在一块的生意最好做问:电视剧《刑警本色》(以下简称《刑》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据一些已经播出的省市反映,许多观众一再要求重播、再播。据了解,该剧受到欢迎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它没有回避严酷的现实,对反贪主题进行了异乎寻常的正面揭露和深入剖析,使人们看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多么血腥和沉重!应该说,这方面是一个较大突破。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反腐  相似文献   

5.
《钱江晚报》于 1 999年 9月 1 5日刊登了———《“小燕子”又惹祸了杭州观众金正明状告琼瑶》一文。该文报导 :杭州观众金正明日前将一纸诉状递交法院 ,状告琼瑶 ,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全家因收看《还珠格格》而造成的精神损失费 8千万元 ,并要求被告停止在全国播出《还珠格格》 (以下简称《还》剧 ) ,停止出售所有音像制品。他列举出以下四条事实与理由。第一 ,《还》剧塑造刻画了一个行为怪诞、性格夸张的小燕子 ,引起了无数未成年人的喜爱、崇拜、学习与模仿 ,已造成了极其严重后果 ;第二 ,《还》剧中宣扬“小燕子”“假上吊”…  相似文献   

6.
追剧进行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不仅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征服中国观众,更在不经意间成为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据报道,在"两会"上,不仅有冯骥才、莫言、张国立等文艺界人士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反思和探讨韩剧、美剧等热门境外剧对中国影视乃至文化的冲击,甚至连王岐山都"点名"《来自星星的你》,谈道"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韩流"反思人们应该还记得,韩剧《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在中国播出的盛况,国内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开始国内各电视台开始了争夺“独播剧”的热潮,在“独播剧”之争中究竟谁可以获利、谁是赢家?涉及到“独播剧”经营的制片公司、电视台、广告商和观众之间有复杂的利益关系“。独播剧”的出现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在现阶段,对“独播剧”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人格化权力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积累的一个政治沉淀,作者以《政府过程》为基础,从政府的局外人角度,分析对政府过程事实根据和实证材料,引入了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分析的方法,试图用人格化权力的概念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也是天生的仪式动物。大卫·科泽的《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聚焦于"政治仪式如何在政治生活中运作",在进行大量史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仪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政治生活的本质进行了阐释,为理解人类的"政治仪式"特性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警察荣誉仪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仪式,同样可以从《仪式、政治与权力》中获得研究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重要启示,这也是警察荣誉仪式研究视角的创新之处。基于此,笔者在详细分析《仪式、政治与权力》一书的写作旨义、主要内容、研究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于警察荣誉仪式的建构过程的启示,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权力秩序的基础;从现行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存在着统治权力与自治权力、政治权力与法律权力、意思性权力与执行性权力、全国性权力与地方性权力四对权力关系。如果说这四对权力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中国宪法权力秩序的基本内核,那么理顺这四对权力关系,并保持各对权力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平衡,则构成了未来中国宪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是任何一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历史上中国自秦汉以降的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清末民初时已完全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时代潮流。1920年代初的省宪运动就是当时人们为解决中央专制集权所做的努力,《湖南省宪法》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具有示范性的样本。它首次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央与地方的权限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在一省之内付之实施。虽然这次分权的实践最终夭折,但它为我们遗留的民主政治经验和教训,不乏政治改革的智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当代政治合法性的获得应当是政治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政治系统追求政治权力统治效能的有效性、制度规则的合法律性以及谋求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但它只是在追求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形式基础,而政治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客体之间达成的价值认同才构成了当代政治合法性的实质基础。政治权力主体只有将这些价值共识通过实践性活动体现于自身追求的目标之中,实现政治合法性的形式基础与实质基础之间的融合,才能为当代政治合法性构筑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为职场中高级猎头,郑秋冬身穿笔挺的西服,说着流利的英文……这是胡歌在电视剧《猎场》中饰演的新角色. 《猎场》是中国首部聚焦猎头行业的职场剧,聚集了胡歌、孙红雷、陈龙、张嘉译等众多演艺明星.因此,《猎场》自开拍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特别是胡歌的加盟,更让人们对这部新剧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序幕 ,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 ,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 ,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 ,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悖离、权力划分混乱等 ,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 ,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5.
论法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政治平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起到缓和政治冲突、协调国家权力、保障宪法秩序的政治平衡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平衡议会权力与行政权力、议会中多数人意志与少数派意见、中央政府权力与地方政府权力以及国家利益与欧盟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我们对于违宪审查制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控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同时也应当重视其在调整权力之间关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建淼 《中国法学》2005,28(5):57-65
起源于19世纪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界还非常陌生。从行政法学史的视野,研究这一理论无疑仍有意义,但如果将这种理论视作与我国当今的行政立法,特别是《行政诉讼法》和《公务员法》有联系,甚至是这些行政立法的基础,那绝对是部分学者的误会。当今中国的行政立法与这一理论没有关系,这才是它与中国行政立法之间真正的“关系”。奉行“依法治国”的中国已与形成这一理论时的德国背景大不相同,中国已无必要引进这一“过时”的理论。《行政诉讼法》和《公务员法》的修改方向也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没有联系,有关修改中的棘手问题完全可以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制中绕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而得到解决。文章最后对《行政诉讼法》和《公务员法》的修改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胡淼森 《中国监察》2014,(10):62-63
正《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托克维尔的从政生涯并不成功,从未取得显赫地位或值得炫耀的政绩。但他的政治思想十分伟大,其视角冷峻、批判尖锐、思辨明晰,对于专制、自由、平等、权力、革命的独特理解,超越了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的政治环境,意义深远。今日西方托克维尔学蔚为大观,后人不断从其思想宝库中挖掘出新鲜的政治智慧。在中国,人们热读热议《旧制度与大革命》。或察觉历史之相似,借比拟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现状;或寻觅救世良方,发现所有问题都已上演过类似结局;或读到人类之无奈,恍悟  相似文献   

18.
<正>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宪法》,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宪法学教科书,又是一部较集中反映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界、政治学界学术成果的学术专著。它从体系和内容上都比已有的宪法学教科书更进了一步。创立了新体系突出了教材性《中国宪法》一书在体系上比现有的宪法教科书都要新,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3月中旬,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在国会发表近40分钟的讲话,严厉抨击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中情局),谴责其非法搜查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调查人员的电脑系统、阻挠该委员会对中情局"虐囚"事件的调查。范斯坦公开"宣战",将美国国会和中情局多年来的宫斗从幕后推到前台。美国媒体称,国会和中情局之间的恩怨复杂,堪称一部真实版的《纸牌屋》。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范斯坦是"一个能够约束中情局的女人"。  相似文献   

20.
王申 《法学》1985,(12)
约翰·洛克(1637~1704)是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论宽容异教》(1689)、《政府论》(两篇1689)、《人类理解力论》(1690)等。在哲学上,洛克继承了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尽地论述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他又向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了很大的让步,从而使他的唯物主义表现得很不彻底,充满着矛盾。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洛克首创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法制原则,即把国家权力分作为:立法、行政、对外三部分。三种权力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掌握;他们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平衡,以后发展为资产阶级国家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