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09,(5):125-126
有人说:人生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关键是要能够遇到好的机会。比如说,牛顿在苹果树下歇息时,恰巧有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枝头落下,不偏不倚砸在了他的头上。正是因为这个契机,才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这个机会先给了我,说不定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就不是牛顿,而是我了。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在牛顿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牛顿力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它自身。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 ,它就象一位纵横驰骋的将军不断向内渗透、向外扩张。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领域内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不愧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之上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则是科学和哲学史上一块绚丽的瑰宝。本文将从牛顿力学出发 ,对形而上学在认识论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历史回顾和科学反思。二、历史回顾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是企图从整体上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说古希腊哲学是“整体”哲学 ,自然也是“思辨”哲学。这是人类认识在经…  相似文献   

3.
爱尔维修的认识论在整体上具有机械唯物论的性质,因为他认为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和灵魂都可以归结为被动的感觉。但是,在他的认识论中也呈现出了某些辩证法的观点,因为他强调了人的活动、生理、认知结构以及教育和社会因素对认识过程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主体性的三点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认识误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和属性,它不仅与主体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客体相联系;脱离开主体与客体,也就谈不上主体性。郭湛教授把主体和客体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他指出:广义的主体和客体,指的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方与受动、被动的一方,因而广义的主客体关系,也就是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动与受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狭义的主体和客体不是以事物之间的作用,而是以人的活动发出和指向为尺度来划分的。在这个意义上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反映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主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列宁的反映论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把主客观的矛盾运动和整个人类的认识看成一个发展过程,把反映论与实践论统一了起来。发生认识论在本世纪五十年代逐渐形成哲学体系,1970年皮亚杰发表《发生认识论》一书,系统地论述了认知的心理发生,知识的发生等重大问题。他认为,认识是不断构成的结果,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些新的结构在形成。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这些结构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6.
领导艺术     
“分苹果式”授权 一个母亲正准备把一个苹果切开,分给两个儿子,就在此时,两个儿子却为谁能第一个挑选吵了起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儿子切,另一个儿子挑,这个做法很好地化解了儿子的争吵。这个母亲轻松地化解矛盾的办法,称之为“分苹果式”授权。 “分苹果式”授权实际上是领导者把权力和矛盾一起下移。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其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千丝万缕。无论他多高明,时间、精力、经验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但无益于矛盾的化解,还会造成下级的惟命是从、回避矛盾或上交矛盾,从而使自己置身于矛盾的焦点之中,工作被动甚至会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因此,要想自己超脱于矛盾之外,就必须合理地将  相似文献   

7.
王会龙 《学习导报》2011,(20):19-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的。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总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环保违法问题是反复出现的,环保执法工作需要反复去做。这个反复的过程,正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现实的环境违法问题以及环保执法工作这种“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以下几种动态性的变化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8.
给客体范畴下定义,应严格控制在认识论意义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也是一个起码的要求。超越这个界限,对客体范畴的规定就会出现偏差,就很难保证它的全面性、科学性和辩证性。根据这个要求和标准,作者认为认识客体是和认识主体相对应的认识论范畴,它指凡是现实世界中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能够与认识主体建立现实的观念反映关系的所有事物的总和。对认识客体内在结构的考察,必须与其定义联系起来,其形式和种类的总和要同其内涵同一、吻合,二者在范围的大小上不应有出入。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对认识客体的划分可以沿着两个方向来进行:一个是人类的活动序列,另一个是客体自身的存在状况。活动序列又可分为客观活动和主观活动两类。客体的自身的存在状况可分为独立客体、中介客体和关系客体三类。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在我们特别重视实事求是的情况下,违反实事求是的现象还屡屡发生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群体事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激化表现形式。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发展过程中易发群体事件,这是世界公认的现象;但群体事件也是可以预防至少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群体性事件,积极地工作去化解和缓解社会矛盾,通过群体事件的教训去改进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群体事件的发生也有改善干群关系增进彼此理解的积极作用。社会变迁引发了矛盾,发生了矛盾激化的群体事件,而政府又及时解决了矛盾,社会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体事件的成功处置必将推动社会更平稳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把创新过程分为创新认识和创新实践两个过程,创新认识过程形成创意,创新实践过程实现创意,从形成创意到实现创意的过程就是创新的实现过程;同时,从发生学的角度,创新过程又可分为发生、进行和完成三个阶段,创新的每个阶段又都各有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呢?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就会发现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老师自身。 一、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歌唱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情感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老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在这个历史性的增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八个方面的转变:──从执行思维转向决策思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处于被动执行状态。由于缺少自主、主动决策的条件,以致人们的思维逐渐趋于呆板拘泥,缺乏创见,形成一种“唯上唯书”、被动执行的思维定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主动经济。它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吁全,更多地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14.
谈预见性     
很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从事一件工作之前,就认识和掌握了这件工作发展的规律,知道怎样去做,工作起来就主动,就得心应手;反之,工作起来就被动,就事与愿违。可见,主动或被动“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50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第二八三页)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论上同旧唯物主义者的主要区别是:马克思主义者懂得人的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坚持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的、基本的观点;而旧唯物主义者则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观察问题,不了解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技术的发达程度塑造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地位。纵观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传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发达阶段、较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与之相对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传播者相比依次是平等的受众、被动的受众、主动的受众。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是传播技术的发明者和受益者,未来传播技术的发展将会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人类传播活动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士官选取事关战士切身利益,历来是基层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纪委如何发挥监督职能保证士官选取公正公平?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应该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程介入,确保士官选取工作阳光公正。要做到"阳光公正",就必须把握教育先导、主动介入这个原则。实现士官选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必须主动作为,从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入手,加大教育引导力度。一要下发规定,  相似文献   

18.
何为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但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为什么?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认识论上讲,实事求是既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只能遵循它而不能违反它,否则,我们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又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即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求解内在联系即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见之于多数哲学专著和教科书的认识论,其主要任务在于阐述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活动,强调认识与客观事物的现状相符合和相一致,科学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了人的认识怎样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过程,因而对于认识事物的现状,它不失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它只是告诉人们怎样去科学地认识事物的现状,而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看,牛顿从看到"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提出,整个过程的背后是在经验归纳基础上一系列的推理过程:从看到"苹果落地"现象→推及"重物落地"经验规律→推及天上"运行的星球"→设计"高山上的大地"理想实验→运用伽利略平抛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具有水平方向速度的炮弹"运行轨迹→天上的"星球运行"成为理论上的"可能"→将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向天体和地面物体的推广→发现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系列的推理过程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启示就是牛顿自觉或不自觉地成功应用了经验归纳与外推方法,将这一方法加以理性地提炼,其要义是,科学工作者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通过经验归纳得到的确实可靠的知识或规律,推及到其他的相同或相似的未知领域以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知识或规律的一种思维操作方法.这一方法不仪是科学知识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科学发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逻辑方法,而且是一种值得人们重视的科学思维方法,甚至可以将它提升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哲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