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声》2020,(8)
正上世纪90年代初,年轻的吴家莹从台湾来到大陆创业。因为两岸同宗同文,在吴家莹看来,台湾年轻的创业者要克服空间与市场局限,走出台湾发展,大陆是首选。大陆有广袤富饶的大好山河,孕育着更适合台湾人特别是商人经营发展的市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讲着同样的语言,尊崇着同样的为人处世之道。两岸一家亲,奠定了吴家莹来大陆创业的信心;事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2)
正未来几年,在大陆探索"引种园、示范园、推广园"的业态模式,赶超家族用几十年时间在台湾才能取得的成绩。我要以此向台湾的年轻人证明,大陆是踌躇满志的台湾青年创业兴业的乐土。关于他蔡志阳,1980年出生,出身台湾嘉义一个农业世家,拥有深厚的农业情结。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台湾同学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在会上,一九八三年年会上当选为第二任会长的吴国楨博士兴奋地说:‘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有三个圑體,这便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台湾同学会;我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23)
<正>从台湾到大陆,从餐饮到房地产,从台协小家庭到两岸大事业,25年大陆风雨路,余明进在探索中前行,终于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上世纪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一些眼光独到的台湾商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来到大陆。在此情形下,已经小有成绩的台商余明进也动了心思,特别是大陆的优惠政策。于是,他决定来大陆,一方面看看大陆的风景,一方面考察一下是否适合经商。余明进到达的第一站是桂林,之后的一年,他几乎走遍了大陆各地,1989年春来到武汉,至此与武汉结下  相似文献   

6.
有时会觉得世界并不大,就是在地球那一头的天涯海角也会不期而通地见到台湾的老朋友。1984年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旅行团到巴西访问,在圣保罗的一次台湾乡亲的聚会上就见到许多老先生。我们都高兴、兴奋这一次会面。当台湾乡亲们——在大陆的和在巴西的——在异国他乡促膝谈心,唱台湾的山歌民谣时,有人提议——要我唱一首歌,我便唱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康定情歌。唱罢,就有一位老乡亲找我,说他在台湾时就听到这首歌,是台湾大学“麦浪歌咏队”唱的。我说,我也是在台湾学会唱的,我就是当年“麦浪歌咏队”的队员。这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台湾文化艺术界,国画家李登胜先生享有诗、书、画三绝盛誉。多年来,他全力以赴,致力于以书画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书画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成绩卓著,有目共睹。海峡两岸众多新闻媒体和各界上层人士,对李登胜先生牺牲个人、无私奉献的崇高人品和艺晶,深表佩服。 率团赴大陆开展书画交流的先行者 当台湾当局刚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大门之后不久,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李登胜先生,对根在大陆的书画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大陆,早已按捺不住他那颗梦绕魂牵的渴望之心。1989年,他率先带领台湾书画交流团赴桂林作文化交流,受到大陆同行的热烈欢迎。1991年隆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1日,朱思婧登上了台北101大楼。过完这天,她满20岁,而在台湾4个月的交换生生活也圆满地画上句号。"俯瞰暮色笼罩的台北,回想这4个月在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慨。越到时间的末尾,我越是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她说。朱思婧是2005年以来大陆近千名以交换生的名义赴台求读的大学生之一。他们虽无留学之名,却有留学体验和经历,在异乡体验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和喜怒哀乐。如今,他们"点点滴滴"的求学经历将会被真正的赴台留学者所复制。伴随着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启,2009年台湾当局拟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招收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这是台湾首次公开招收大陆学生。虽然具体方案和招收范围尚未确定,但这仍意味着两岸持续半个世纪在学生交流和学历互认上的隔阂,将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消弭。另一个令不少在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兴奋的消息是,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地学历互认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台湾将分步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率先获认可的将是北京大学等39所学术声望卓著的高校,随后扩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大陆从1985年就开始招收台湾学生,目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约有7000名。多年来,大陆台生的数量在增长,但...  相似文献   

9.
张慧茹 《台声》2006,(9):88-89
在近一周的2006年台湾同胞千人夏令营活动中,来自巴西的台湾男孩黄祺天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和一脸的帅气和阳光,还因为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与执着。成长在巴西“29年前,我的父母为了经商从台湾移民巴西。不久,哥哥和我相继在巴西出生。”黄祺天告诉我,他今年23岁,读大学三年级。虽然是一个在巴西出生长大的男孩,但是,他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台湾,从小就很关心台湾和大陆的一些情况,从小就会说汉语。一谈起足球,黄祺天就很兴奋,“巴西的孩子都很喜欢足球,我也不例外,从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大陆已经明确扩大内需以及加速城镇化发展的目标,为此,许多台湾厂商瞄准这一巨大商机,积极拓展大陆市场。随着2013年的到来,许多台湾"名优特"商品在大陆各个展会纷纷亮相,为宣传产品和拓展大陆市场开足马力。而在大陆诸多展会中,"台湾商品博览会"倍受台湾厂商的青睐,成为许多台湾"名优特"商品厂商参加展会  相似文献   

11.
石咏琦 《台声》2011,(11):45-45
最近接到一个电话,发话人是台湾来的老友建平,他说这次主要是到石家庄和天津视察业务,在京停留短促不能见面很遗憾,但要通个电话彼此关心问候。电话末了,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说,经过诸般努力他终于考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班。我替他高兴。不久之后,我又有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拥有大陆博士学位了。  相似文献   

12.
燕娟 《两岸关系》2010,(3):36-37
2009年初,台湾人士高朝阳接任厦门银行行长。一年来,曾长期担任台北富邦银行总经理的他,在厦门遇到前所未有挑战,他尝试将台湾金融业经验,直接带入大陆,这是一个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改革领域。  相似文献   

13.
4月初,台湾邱永汉集团总裁邱永汉先生率领台湾赴大陆工商考察团一行40余人考察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投资环境,认为这是一个有投资前景的地方。邱永汉年近七十岁,在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赚钱之神”的美誉。近年来,他经常组织日、台两地的工商界人士赴大陆考察,以寻求商机。为了发展对大陆的投资,邱永汉已将住家由  相似文献   

14.
日前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讨论与诊断台湾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找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此时,台湾经济学者马凯教授却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最大危机不是在韩国,而是太过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但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陆5年前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命脉。他进一步表示,“台湾的经济成长率里,高达75%来自大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台湾"监察院院长"王作荣九月一日在《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经济幸好有大陆市场这个吞吐港,才有今天这样稳定的局面。他建议台湾当局全面检讨对大陆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度过台湾经济衰退的危机。王作荣指出,台湾经济的繁荣很长一段时间有部分是靠大陆,有大陆这样一个市场作为台湾调节经济的吞吐港,这一点十分重要。自大陆经济改革开放后,台湾经济便很少有严重衰退局面出现,这是因为由大陆市场所吸收了。现在台湾当局正在"戒急用忍",假如众家商人都严格执行"戒急用忍"政策,那台湾现在的经济可能已经严重衰退了。好在  相似文献   

16.
龚伟信 《两岸关系》2005,(11):61-63
2005年9月12日,台湾首次向大陆捐赠的眼角膜,在宁波、台湾眼科专家的首度合作下,分别植入失明已54年、58年和40年的3位宁波盲人眼中。这是继台湾向大陆捐赠骨髓后,海峡两岸共同谱写的一首“光明”曲。光明使者毛葆庆这次台湾捐赠角膜造福宁波盲人的善举,多亏毛葆庆老人的牵线搭桥。年近八旬的毛先生是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副理事长、台湾爱盲协会理事长,祖籍宁波镇海(今属北仑区)。毛先生一直非常关心故乡的残疾人:他所在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先后向宁波残疾人捐赠了1900辆轮椅,去年6月,又向宁波赠送1500根享有权威优先权的盲人白手杖;今年6月,他…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3)
正两岸关系从"破冰之旅"以来,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的人数与日俱增,不断发展,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据悉,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对台湾学生免试招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招生及培养管理制度,为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台湾青年大陆求学热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腾飞,台湾青年看好大陆的发展,想紧跟大陆的步伐,一同走向世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从2001年  相似文献   

18.
, 《两岸关系》2013,(2):34-34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会见了他。这是习近平接任中共总书记后,第一次高规格接待台湾访问团,也是胡锦涛在卸任国家主席职务前,最后一次总结任内对台关系的成绩。习与胡高规格接待连战,堪称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承先启后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尚道 《台声》2006,(10):48-52
浅浅的台湾海峡,阻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恋,在大陆生活着许许多多从台湾远嫁到大陆的台湾女性,在大陆她们被爱称为“台湾媳妇”。从台北嫁到大陆的连凰岑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份跨越海峡的爱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连凰岑的故事又是什么那?那就跟着记者一起感受连凰岑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酸、甜、苦、辣。连凰岑告诉记者,她和许多嫁到大陆来的“台湾媳妇”一样,和先生的相遇是在她来大陆参加学术交流会的途中。那是在1998年刚刚结束在西安的学术会议,准备独自到昆明去旅行。在从西安开往昆明的火车上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先生的肖雷。台湾的…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17)
正今年是台湾青年、山东德州博旺五金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续川"登陆"第十年。10年中,他在大陆立业成家,也因为在大陆创业,与"台一代"的父亲有了更多对话与近距离观察,多了一份理解和读懂。"建议台湾年轻人遇到能来大陆走走看看的机会,不要放过。当你来大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在台湾了解的,完全不是真实的大陆。"感恩父辈当年"登陆"的勇气,庆幸倾听父辈建议后的果敢自我"登陆"。如今李续川通过10年在大陆的打拼,不仅在大陆找到了自己的"根"与"芽",也成为许多台青来到大陆、了解大陆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