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起算后,可能会由于权利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导致其 无法行使请求权,对此法律通过时效中断制度来变相延长时效期间,以使权利人 有机会行使请求权,从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诉讼时效中断制 度的规定入手,阐述了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法定事由和效果,对我国现行立法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 我国国情,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完善诉讼时效中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初步 设想。  相似文献   

2.
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在观点分歧,《民法总则专家意见稿》认为存在保护不特定第三人信赖利益必要时,请求返还财产的权利适用诉讼时效。从司法实务审视,司法实践倾向于不对信赖利益区分,返还原物请求权并不适用诉讼时效,经验层面具有一定合理性。从理论层面分析保护不特定第三人信赖利益说有待商榷。诉讼时效的功能应当是避免义务人长期处于不利益状态,这不仅符合诉讼时效的本质,也符合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因标准不同,分类各不相同,是否均可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争论严重.为使诉讼时效制度这一时间规范具备可操作性,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应然模式可设计为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和特定条件下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三类.  相似文献   

4.
季秀平 《求索》2005,(10):55-57,198
我国未来物权法和民法典应当以“确认与保护物权的请求权”为“节”的名称来规定物权请求权及其他保护物权的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的类型应限于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其他请求权可包括确认物权的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5.
徐进 《前沿》2005,(1):139-141
合同无效与无效合同并非同一含义 ,合同无效应包括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关于合同无效是否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 ,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从横向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纵向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确认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等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如果确认合同无效后财产返还等请求适用诉讼时效 ,那么时效期间从何时起算两个层面进行交互动态式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明确消灭时效客体的含义和要件着手,对权利体系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表明,请求权中的契约债权、返还原物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和无因管理请求权符合消灭时效客体的全部要件,应为消灭时效的客体;而其他权利由于不能充分全部要件,所以不应成为消灭时效客体。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5):119-120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诉讼时效制度适用的权利范围进行了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何普 《前沿》2013,(2):59-60
物权请求权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类型,恢复原状请求权不属于物权请求权.对于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应采折衷说.在权利的民法保护上,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各有优点,物权请求权应当独立存在,未来的民事立法中可将二者并列,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票据法没有规定利益偿还请求权消灭时效制度,有的学者认为对利益偿还请求权应适用民法上时效制度的规定.但是,从消灭时效的客体和功能以及利益偿还请求权性质等角度来看,利益偿还请求权消灭时效制度在票据法上应有所规定,并且,它是一种短期时效.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保证法院正确处理民事案件,我国民事法律规范明确地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即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利的权利人将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作为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对于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  相似文献   

11.
无效合同应当适用诉讼时效。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的起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确定。同时,应根据合同给付财产的性质分别起算返还财产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合同无过错方可以基于缔约过失责任向对方请求赔偿损失,诉讼时效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权法》没有对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做出明确规定,学界、审批实践领域对此问题争议颇多,产生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物权请求权性质的不同认定。物权请求权产生于《德国民法典》,而这一概念并没有在《法国民法典》中出现,其原因在于后者不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物权行为无因性是物、债二分体系的必然结果。讨论我国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之前要明晰我国《物权法》对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态度,然后从物、债二分的角度分析其性质,这对于物权体系乃至主观权利体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爱玲 《前沿》2010,(20):18-20
物上请求权包括基于所有权及其他物权而产生的请求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物上请求权既不属于物权,也不属于债权,它在性质上是一种独立的请求权,隶属于请求权这一上位概念。《物权法》确立了物权确认请求权、基于物权行使的物上请求权、对毁损物或损害物权的侵权请求权等物权性与债权性救济措施对物权进行保护。物上请求权应属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李尧 《人民论坛》2012,(35):122-123
作为大陆法系物权法制度的特有概念,物权请求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对物权请求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从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出发,认识其性质与类别,辨析其与诉讼时效的关系,探讨其私力救济之问题,结合《物权法》现行规定的纰漏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诉讼时效制度存在于民事实体法律中,但却和民事程序法密不可分。起诉是原告依诉讼法行使诉权,请求法院给予保护,为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起诉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并不意味着起诉必然和诉讼时效发生联系。诉讼时效有其适用范围,并非任何权利都是诉讼时效的客体。本文通过比较、归纳中外立法和学者的论述,尝试实体法与程序法研究相结合,结合诉的种类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18.
徐国栋 《探索与争鸣》2023,(10):115-125+179+2
《民法典》第196条第3项排斥抚养费、赡养费和扶养费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是基于三个理论误区:其一,对《墨西哥民法典》关于扶养费时效规定的不全面认知;其二,对《德国民法典》关于扶养费时效规定的不全面认知;其三,时效制度不适用于家庭法的错论。上述规定由于与现实的司法操作存在一定隔阂,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问题。从域外立法现状来看,大陆法系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都规定扶养费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这种安排具有督促权利人及时行权和避免义务人不受权利失效制度保护的积极意义。我国应全面认知墨西哥立法例,且应根据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在适当时机调整《民法典》第196条第3项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诉讼时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使该制度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但其中的某些问题仍存在争议,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我国现行的诉讼时效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诉讼时效的基本概念入手,围绕诉讼时效相关理论问题,立足于我国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制,分析我国诉讼时效存在的问题,可进行相关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知识产权请求权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支配权而产生的防卫性请求权。由于知识产权客体属性、权利内容、行使方式、保护方法等与其他传统民事权利的区别,决定了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内容也与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等明显不同。知识产权请求权的内容究竟应当如何合理界定?具体应当涵盖哪些方面?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笔者拟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的合理构建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