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台湾加入 WTO以后 ,台湾当局四处游说 ,试图与美日建立自由贸易区 ( FTA)。本文认为台湾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既是近年来两岸经贸快速发展的催生物 ,也是台湾当局坚持“台独”路线的新反映。但是从两岸经贸发展的前景、台湾对美日与大陆经贸依存的此消彼长、大陆较之台湾对美日等国的重要性以及人心向背来看 ,“自由贸易区战略”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即便成为可能 ,也会使台湾当局作茧自缚  相似文献   

2.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4,(2):40-41
<正>1.“独”注一掷赖清德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电视辩论会上声称“台湾主权独立”;歪曲“九二共识”,叫嚣两岸“互不隶属”;诬蔑大陆“对台湾生存威胁最大”,宣称要“强化国防”等。国台办:赖清德在2023年12月30日的辩论会上宣扬“台独”谬论、贩卖“两国论”,污蔑攻击大陆,叫嚣“以武谋独”,言语之中充斥着对抗思维,再次暴露出其顽固“台独工作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兵凶战危制造者”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美国两岸政策走向:模糊与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京 《美国研究》2004,18(1):55-77
今日台海之紧张局面 ,实因李登辉及陈水扁两人之两岸政策所致。自李登辉在 1996年台湾“大选”中获胜 ,其走向台独之作法就明显地表露出来。尽管美国一方面声称采行“一个中国政策” ,但另一方面却与台湾保持了长达 2 5年的非官方关系。本文所要分析的是自 1996年起 ,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是如何因应错综复杂的两岸三方关系的。本文亦提及美国新闻界及智库学者对此发展的看法。文章最后谈到“公投”问题 ,并对其给三方关系所带来的冲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台湾外资立法与政策沈乐平一、台湾吸收外国投资立法概况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岛包括附属岛屿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800万。台湾经济较发达,但属于“外向型”或贸易型经济,经济发展的较大要素是出口,虽然台湾当局也重视经济的均衡发展。战后台湾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鉴于两岸共同面临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在实现统一之前,有必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当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存在政治基础薄弱、两岸需求错位、双方内部动力不足以及台湾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等重重障碍:大陆一直倾向于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而台湾不同党派有不同的主张和政见,但总体看来,两岸建立军事...  相似文献   

6.
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续)曹云华三、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几个因素1.台湾因素。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今后的走势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台湾与东盟关系的影响。台湾与东盟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去年,台湾当局推出所谓“南进政策”,使中国与东盟和东南亚...  相似文献   

7.
王少普  杨剑 《当代亚太》2006,(11):26-31
民进党追求“台独”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产生的压力,两岸政策和区域政策出现断裂。基于绝对收益的考虑,台湾当局力图参与东亚区域合作,但遭遇两岸关系的牵制。在两岸关系中,民进党因坚持“台独”路线而视中国大陆为敌,相对收益的思维占据上风。对相对收益的考虑减少了台湾地区在两岸经济关系上的绝对收益,却未增加安全方面的优势,更造成了其在地区合作中的边缘化。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台湾地区在东亚地区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呈现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金融改革万仪一、台湾金融改革的原因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两大门类。台湾作为“贸易导向”地区,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成就早已为世人所瞩目,可是,台湾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落后状况也同样令人关注。在贸易与金融相互交织中,台湾金融业的滞后已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条件与策略陈恩亚太营运中心是处在后冷战时期的台湾为实现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运用其较为雄厚的整体经济实力与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所提出的政策设计,是台湾迈向2l世纪,实现经济发展“第二春”的最重要经济发展计划。台湾建设亚太营运中心既...  相似文献   

10.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 ,两岸经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间接性、单向性和不平衡性。加入 WTO后 ,两岸在开放市场、减少限制上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使两岸经贸关系呈现出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和规模增加的趋势 ,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贸易争端浮现、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 ,并面临经济区域化加速的挑战。为了趋利避害 ,促使两岸经贸健康持续地发展 ,两岸有必要建立经济合作机制 ,实现由“功能性合作”向“机制性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台湾经济发展的瓶颈郝爽几十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成就引人注目。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使其较快地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迈进了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起飞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其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制定正确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台湾建立亚太营运中心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影响陈恩建立亚太营运中心是台湾迈向21世纪,建成发达工业社会的重要政策设计。台湾建设亚太营运中心不但对岛内产业结构变化和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两岸经贸关系,对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  相似文献   

13.
一场惨烈的政治豪赌台湾总统选举与岛内政局走向透视陈恩1995年3月23日,台湾各路候选人竞选拼搏近一年的“总统直选终于举行。当日晚9时,选举揭晓,李登辉、连战以得票率54%,总票数581.3699万票当选“总统”、“副总统”。“总统”选举是台湾政局一...  相似文献   

14.
台湾拓展越南投资的现状特点与趋势茵明近年来,台湾当局为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分散对外投资风险,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实质关系,采取多方面策略措施,大力拓展对越南投资,并把越南列为“南进政策”的首要目标。分析台湾在越南的投资特点及其采取的策略措施,对我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一 民族经济的意义 2000年6月的南北首脑会谈,是光复后55年民族分裂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和解与合作的转折点。南北首脑在“6.15南北共同宣言”(2000年6月15日)第4条中,关于通过“经济合作均衡发展民族经济”也作了规定。这一宣言,重新确认了“南北基本协议书”(1991年12月13日)第15条的内容,使用了与实现南北经济合作目标相吻合的在分裂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民族经济”这一概念,然而,所谓“民族经济”并非主流经济学所使用的学术概念。在主流经济学中,通常使用“国民经济”(nationa…  相似文献   

16.
东亚文化圈的地位和未来──“东亚经济发展与儒教文化”专题研究之四金日坤一、亚洲停滞论和新兴的亚洲关于亚洲停滞论,人们过去讨论了相当长时间,而且停滞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这种讨论却销声匿迹,亚洲的发展反而成为广泛议论的对象。这是现实经济情况已发生巨...  相似文献   

17.
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实际上是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独问题既是危害和冲击"两岸三边"关系架构的"破坏性"因素,也是台海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而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台独公投",既是陈水扁激化岛内族群对立和危害两岸关系的直接根源,也是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的角力焦点.  相似文献   

18.
华南经济圈:广东对外开放的实践、模式与发展新战略田志立一、华南经济圈:广东对外开放的实践与模式所谓华南经济是指大陆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与海外的香港、澳门和台湾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总体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亿。华南经济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与韩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志 《当代韩国》2009,(1):30-38
1961年,肯尼迪政府依据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制定了新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援助政策。在新方针的指导下,美国努力减轻对韩国的经济援助负担,积极鼓励韩国遵循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走向“起飞”,最终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外部动力。美国对韩国的开发援助政策存在悖论:一方面接受甚至促使朴正熙政权广泛干预经济,协助当地政府制订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又以韩国为“样板”浮夸式地宣扬西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对欠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推动作用,抵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第三世界的传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析曾涛近些年来,台湾当局在全方位的对外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发展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实质关系",特别是在东盟国家着手建立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构架以来,台加快与东盟国家发展"实质关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