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正>4月“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同心守护民族记忆第十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1日在上海举行。聚焦“同心守护民族记忆”主题,百余位两岸民俗文化学者和台胞、台生代表共同探究清明文化“慎终追远”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我十五六岁时曾痴迷于“农事”。我们家有个大院子,院里的菜地,被几户人家“分而治之”。我家那块地.由我和哥哥“躬耕”。我们在地里种了青菜、萝卜、南瓜、茄子、辣椒等物。自此,我懂得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道理;每到清明,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句“农谚”。  相似文献   

3.
“清明”一词最先只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的称谓,据汉代《孝经纬》所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汉代另一书《三统历》描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到了明代,有《山堂肆考·时令》明确指出清明这一称谓的来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古时清明节的节期很长,前和寒食节(清明前三天)后和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连。从禁火冷食、祭祖扫墓到踏青郊游、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丰富起来。清明节于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似文献   

4.
为冥府忧     
友人从南方来,言及清明前后烧纸之风大盛。有闻所未闻者。 烧纸这件事,我小时候也曾做过。每逢清明、七月半(据说是鬼节)、腊月三十大年夜,祖母例必买一些锡纸来“包元宝”,然后装在红纸口袋里,分别写上先辈们的姓氏、“职称”,抬到后门的角落,恭恭敬敬地点火燃烧。忝在长房长孙,这写红包、点火的差事便主要落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  相似文献   

6.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7):56-57
这本书叫《名公书判清明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是中国古代判词中最好的。这是一本由当时的名人写就的优秀公文和判决书的合集,写成于南宋晚期。“名公”指的是有名的人,“书”是指文书,“判”是指判词,“清明”指案件处理得清正明白。它与唐代的判词不同,唐代是拟判,清明集则是实判,也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判词。所以这本判词集的选择标准不是辞藻华丽,而是“清明”,即案件处理得公正。  相似文献   

7.
清明断想     
我有翻挂历撕日历的生活习惯。元宵过后,早晨起床看日历,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清明很快又到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农业生产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9)
正一年又一年,时势变迁、沧海桑田,每年清明时节,两岸民众豪情满怀共祭我们共同的祖先已成新常态。无论台当局如何"去中国化",两岸民众用行动发出呐喊——编者按清明前后,陕西省举办了"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河南省举办了"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两个重要的、盛大的祭祖活动,其他地区也分别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作为同宗同源的台湾也遵循古礼举  相似文献   

9.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祭情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胡荣柏 《传承》2013,(1):70-71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一)节日起源不同中西方节日在起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民间和宫廷,而多以民间为主。如清明节,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是中国农历24个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  相似文献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底三月初。在古代,清明前两天(或一天)为纪念春秋时被烧死在绵山上的介子推母子的寒食节,民间禁用烟火,只吃冷食。后由于两个节相距很近,而融合为一个节日。唐、宋以后,清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假日的第6年。弘扬清明“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张扬清明祭祀的精神正能量,成为今年清明祭扫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四月五日或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清明,就天气来说,是形像天气清沏明朗。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一改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在农业生产上,此时多  相似文献   

14.
清明     
中國古代人們以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將一年平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清明是其中之一,時為春分後十五日,約公曆四月五日前後。此時風和日暖,天朗氣清,正是耕耘播種的大好時節,農諺中素有‘清明前后,種瓜点豆’、‘種樹造林,莫過清明’等描述。清明成為節日,始於春秋時代(公元前七  相似文献   

15.
段培华 《群众》2023,(10):64-65
<正>中国政治史上有一著名“官清河清”之问——试问官清易河清易?古代黄河屡次泛滥、河水长期浑浊,黄河水变清是天大的难事;古代官员缺少监督,官吏难免贪污,吏治清明同样可望而不可及。海晏河清、吏治清明一直是天下大治的象征。到底是河清容易还是官清容易,康熙年间的江苏巡抚宋荦有着自己的思考:官清才能河清。  相似文献   

16.
余吕春 《台声》2011,(4):70-71
3月19日,由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与台湾中华两岸人民文经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此次论坛的主旨是“弘扬清明文化优秀传统,促进两岸社会和谐共生”。来自两岸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清明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7.
知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8.
且说秩序     
<正> 历年来清明扫墓,杭州人最担心的是交通问题。面对车堵人挤的混乱场面,市民叫苦不迭。没办法,这祭扫之事总不能不办吧。又值清明,面对“混乱”,市民们早有所准备,个个抖擞精神,一身“短打扮”,预备在挤公交车时拼它个“鱼死网破”……然而,一切出人意料:古荡——这”兵家必争之地”,居然秩序井然!在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成千上万的扫墓人排起了长队,等候上车。上得车后,又居然人人有座!尽管排队要花些时间,但良好的秩序带来的良好的结果就在眼前,市民们无不坦然欣然。  相似文献   

19.
当好选民的代言人选民把神圣的一票投给了马清明,他下决心不辜负选民的期望,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马清明是襄樊市星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作为企业“一把手”,繁忙的商务活动并没有影响他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无论是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还是人代会,他总是克服各  相似文献   

20.
鼓捣“末位淘汰”,应该是一种清明与开化可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末位淘汰”的模糊化倾向,导致其科学性、公正性、规范性遭到严峻的挑战与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