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听大师的雷音访费孝通先生本刊记者常红晓孙俊涛绿城七月,人们还没有走出百年回归的喜庆氛围。忽然,费孝通先生从香港参加回归交接仪式后来到郑州。“费孝通来了!”省会新闻界互相传递着最新信息。一时间,郑州各大书店费孝通的文集、著作甚至包括他主编的社会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民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学者围绕中国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做出诸多探索,其中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和延续性。费孝通致力于为农民寻找出路,引导中国农民由生存危机走向小康社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主张发展乡土工业,在乡村既有的生产条件下拓宽农民收入渠道。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发展战略,鼓励农民以“离土不离乡”的模式进入小城镇。进入小康社会后,费孝通更多地关注城市建设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心态秩序问题。重温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对我们思考当前的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群体的心态秩序等问题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每月要事     
纪念费孝通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举行10月10日,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座谈会作了书面讲话。他说,费孝通先生不仅是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贡献出了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杰出智慧和研究成果。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费孝通、钱伟长等民盟中央领导写了一份《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上报中共中央。主要内容是利用这一地区的有利条件,以上海为龙头,联合江浙两省部分地区,积极开发,建立起一个能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开发区。 这份建议书提出后,费孝通准备去上海、浙江、江苏作实地考察。临行前,江泽民同志邀请费孝通和其他民盟中央负责同志一起到中南海商谈有关开发长江三角洲的问  相似文献   

5.
按照时间顺序将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谱系分为三个阶段: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历史特殊论。在功能主义阶段,费孝通主要围绕着社区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从家庭开始,将社区生活得以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各项制度连贯起来。在结构功能主义阶段,费孝通开始采取社区类型比较方法,探讨社会的维持和运行。在历史特殊论阶段,费孝通主要坚持跨文化比较分析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由此,笔者认为,费孝通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其终生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志在富民",更重要的是,"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由于社区功能、家庭功能逐渐被市场功能所取代而造成的社会解组问题。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专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8月,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第二级高级研讨会暨云南省文化产业洽谈会在昆明同时举办,成为云南省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在出席高级研讨会的代表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非常引人注目,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 费孝通先生称,云南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此次到云南,他很想再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想看看从前的老朋友。在云南期间,费孝通对大理、丽江等地做了回访考察,他还走访了抗战期间设在呈贡县的社会学研究室。 8月17日下午,费孝通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并亲笔为本刊题字。  相似文献   

7.
正15年前的4月24日,费孝通先生逝世。费孝通先生28岁那年(1938年),抵达抗战大后方的昆明,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此后除短暂离开外,他一直生活在云南,直至1946年。云南不仅仅是费孝通先生的"第二故乡",也是他作为学者和民族工作者,积累学术思想的地方。这期我们对话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李伟华老师,请他介绍费先生与云南和云大那些铭刻在学术史上的往事,以此作为对费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在石榴花红映江城的五月,我国著名学者、社会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在汉畅谈了长江开发等问题。 费孝通说:过去十年,我重点是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如何让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城乡之间如何协  相似文献   

9.
<正>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倡导"反思"精神。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纪念会上,费孝通先生又论及"文化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先生看来,"文化自觉"过程艰辛,需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明白它的  相似文献   

10.
三访江村     
我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七十二岁的费孝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他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在伦敦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该奖章是一九○○年为纪念《天演论》的作者、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而创设的,是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费孝通是中国第一位接受这项荣誉的人。费孝通在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八年曾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他以《江村经济》长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这篇论文在英国出版,书名《Peasant Life in China》,後又再版四次,被列为社会人类学名著。一九五七年,费孝通再次访问了江村,一九八一年他又第三次访问。正如他所指出的,透过这个村子的小小窗口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表达自己的生命感觉时,时常会冒出一句诗意化的妙语,意境动人。比如,他的成名作《江村经济》最早是1939年在英国用英文出版,待中国读者见到这邮名著的汉译本,已是1986年。费孝通面对隔着将近半个世纪沧桑的两本书,写道“五十年华逝、老来羡夕阳”,“阖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又如,1997年春,他第二十次访问江村,见到1985年10月十访江村时自己曾抱在怀里的婴儿已长成少女。费孝通一边让众人看汉译本《江村经济》中1985年在江村的那幅照片,一边惊喜地看着眼前的少女,喃喃地说:“这是历史的折叠啊!”再如,1997年秋,费孝通从南京到苏州,第一次走沪宁高速公路。车窗外一路飞掠而过的农田、工厂、居民,好像在展示中国从小农经济到初步工业化的进程。想到自己一生为之奋身、随之并进,如今将要卸  相似文献   

12.
为缅怀与纪念费孝通先生为上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为上海社会学的成长壮大所给予的鼎力支持,也为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贡献,上海社会学会于2005年5月11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上海社会学界追思费孝通先生学术理论研讨会。来自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老、中、青社会学界同仁参加了会议。会议以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平为主线,集中对其“志在富民”与“文化自觉”两大命题展开了讨论。“志在富民”:“乡土中国”的“行行重行行”上海大学副…  相似文献   

13.
心系中原父老──费孝通、冯之浚考察河南侧记张冠生1994年5月17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依次对我省信阳、安阳、濮阳、焦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去年就确定了的日程,是民盟中央近年...  相似文献   

14.
新年贺辞     
《台声》1996,(1)
祝贺台湾同胞新年快乐健康 费孝通 1995年12月8日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与《禄村农田》,是两本兼具文化功能论与政治经济学的民族志。费孝通在叙事过程中拒绝功能论的写文化逻辑,也不愿意抱持武断的阶级立场,而是将其社会文化视野与宏观、微观的经济行为分析同时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本土的民族志的政治经济学。它既不是形式主义取向的经济社会学或人类学,也未走向相对主义的文化解释路径,而是在人类学社会学追求平等与繁荣的知识目的下,对社会文化实体中的经济生产行动展开探索的实质主义研究范式。费孝通的分析与关怀,试图同时兼顾城市与乡村、资本与劳力、地主与农民,是一种迈向民族志的政治经济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正>本次会议主题为“心态秩序: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与文明新形态的形塑”。“心态秩序”是费孝通在199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他准备在莫迪拉·甘地国际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1993年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重新定义良好社会”(Redefining the Good Society)。费孝通着重讨论“秩序”问题,包括生态秩序、社会秩序、心态秩序三个层次。20世纪最后十年,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的小城镇研究提出了下列有影响的命题和观点:导致小城镇复苏和发展的乡镇企业,它植根于中国农村农工相辅的历史传统;小城镇是人口的蓄水池,它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主要的出路;乡镇工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开创以工养农、以工补农、城乡互惠的局面;乡镇工业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小城镇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却与费孝通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故而亟待着眼于小城镇(中心镇)在城乡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角色,重新认识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朱静辉 《理论月刊》2010,(1):175-178
费孝通先生以学者之力在实践之中研究中国乡村,提出自己关于中国乡村问题产生的看法,并试图寻找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途径。组织农民一起合作办乡土工业是费孝通先生早年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合作的乡土工业能够使农民普遍受益,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同时乡土工业也为地主的资本去向指明了一条道路.可以解决农村中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费孝通先生还从现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弊端中得出了乡土工业的可行性.即现代机器工业有分散趋势,为乡土工业的机器化提供了可能,但它同时也有抹煞人性的特点,乡土工业则可以避免抹煞人性的极端取向。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引导全国人民对中华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文化创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文化自觉,是近年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多篇文章和多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理念。费孝通先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看到了我们的生活本身已进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这就决定了人文世界也正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接触、大交融的时代。费孝通先生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这一建设和发展中华先进文化的重大任务和课题。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