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页)列宁于1909年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点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基石,在《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中明确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  相似文献   

2.
反犹主义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应放在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来考察.犹太人问题指向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中的公民权问题.马克思借助犹太教和商业性的犹太精神的区分,并在对国家的批判中,实现了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冲突向市民社会的阶层冲突的转变.从马克思的思想主流来看,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1979年以来,对于如何评价宗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讨论得相当热烈,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基本否定,一种基本坚持。我个人认为马克思这一论断的基本精神无法否定,但传统的理解也有片面性,需做新的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鲍威尔宗教批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异化论”源自于黑格尔的“不幸意识”,最为鲜明地体现了鲍威尔宗教批判的锋芒 ,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起构成马克思由宗教批判向政治、社会批判过渡的理论前提。全面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作为超越一切思辨哲学的根本性质 ,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历史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新的维度———宗教批判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李晓敏 《前沿》2010,(10):14-16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必然经历一个由产生到发展及至成熟的过程,马克思的宗教理论亦是如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学时代至大学时期的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回溯,力图真实、客观地还原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的萌芽。探究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宗教观的演进与其理论上的转型、成熟是同一过程。具体来说,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思想家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宗教观产生过巨大影响。马克思是赞成费尔巴哈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的观点的,但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上,而仅仅是把它作为继续前进的出发点。马克思指出,不能从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本质”中去寻求对宗教的解释,而应当从宗教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的物质世界中,从社会上人们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求宗教的本质,这样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14,(2):119-122
长期以来,宗教问题有五个认识偏见,一是认为宗教是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是对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片面理解。二是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问题不在于宗教是不是唯心主义,而在于用唯物唯心来划分哲学派别本身是对恩格斯论述的误解。三是将宗教等同于迷信。宗教虽然包含迷信,但并不是盲目信仰崇拜神仙鬼怪,如佛教强调的是破迷开悟,佛教有佛学,道教有道学,都是理论论证。四是认为宗教反对科学。其实宗教和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宗教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新的境界,科学使人的生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五是认为宗教给社会传递的是负能量。从宗教的主旨来看,是教人要有爱心,要止恶行善,是努力向社会提供正能量的。宗教正能量发挥出来,其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中的宗教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这篇文章包含着马克思对宗教问题比较连贯的思索过程,并分析了对宗教的批判分析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范畴得以建立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鸦片论不是无明显褒贬之意的对宗教具有镇定精神功能的形象化比喻,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宗教性质和社会功能的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与时俱进,其本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新形势下我国宗教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并不代表必然要否定或抛弃鸦片论;对鸦片论的态度,关键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能用现在否定过去,而应在扬弃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回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历史脉络,把握思想史维度中马克思理解宗教存续问题逻辑基点的变易,才能领悟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所实现的存在论根基革命及内在的双重维度。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涉及从其博士论文到《资本论》的诸多重要文本,按照逻辑基点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自我意识批判、人本主义批判、社会存在批判三个阶段。至《资本论》第一卷对拜物教观念的批判深入到对拜物教性质的批判,标志着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实现了意识形态批判与现实社会生活批判双重维度批判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对宗教问题有一个精辟的论断,他指出:“宗数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页)这个论断概括了宗教的本质,指出了宗教的历史作用。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也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许多从被异族占领的家乡签发到中国,参加了新的征战,尔后被安置在中国,在中国又长期遭受压迫的来自西域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把“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叹息”  相似文献   

12.
从1843年到1844年,宗教与现代性的张力,塑造出青年马克思哲学思考的两个维度。唯物主义与反映论的维度作为一种启蒙现代性的哲学方案,表现为现代性与传统宗教的激烈冲突。马克思沿着这个维度,向社会历史的世俗基础靠近。黑格尔哲学融合了宗教与现代性,在另一个维度上成为青年马克思的焦点问题,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他把人的类本质及其异化理论视为黑格尔哲学的替代方案,但是这种方案仍然置身于宗教现代性的限度之内。这两个维度的发展,把马克思推向1845年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宗教问题,保护罪犯的宗教信仰权利。理论界普遍认为,宗教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罪犯改造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宗教的本质不在于宗教仪式或者宗教组织,而在于宗教精神。宗教精神包括忏悔意识和宽容精神、关爱精神以及对现实和功利主义(唯利主义)的超越精神。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当中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精神,可以启迪人生智慧、指引人生道路。因此,我国监狱需要培育罪犯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4.
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的同志和宗教界大都知道,我国宗教理论中有一个宗教的五性论(即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我国宗教特性所作的科学概括,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和精髓是关于宗教本质的科学看法。对宗教本质,理论界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分歧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的三段触及宗教本质的名言的评价上。本文拟就宗教本质进行一些研究、分析,提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本质的看法的表述,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6.
政策咨询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摘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底—1844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页。 社会生活在变化,“民族问题”也跟着在变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出现在斗争舞台上,而且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并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 …  相似文献   

17.
雷勇 《前沿》2009,(7):37-41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存在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根本地对立起来的不足。本文认为。研究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是不矛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宗教理论等都直接影响了马克思,成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费尔巴哈崇拜者。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赋予了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说;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8.
《伍珀河谷来信》与《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分别作为恩格斯和马克思为劳动阶层的初次代言,呈现出二人在社会问题研究基底上的不同路径。在劳动阶层苦难根源问题上,恩格斯主张宗教虔敬主义造成了工厂主压迫劳动者的事实;马克思认识到宗教背后政治国家的力量,主张通过自由报刊为劳动阶层的利益表达提供有效途径。在批判工具选择的问题上,恩格斯主张告别宗教虔敬主义;马克思则对一切迷信盲从进行质疑,分析了各种神秘主义的生成和作用机制,主张政治批判是宗教解放的前提。在研究问题的视阈上,恩格斯以实证科学的态度自发地参与社会实践,主张在生产领域解放工人;马克思自觉地将实践作为哲学"第一原则",主张对现存社会进行彻底革命。  相似文献   

19.
以全面的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的本质、根源、功能和社会作用,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要求。如何认识宗教、对待宗教,不同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起因于人类社会的矛  相似文献   

20.
张树华  金芳 《前沿》2006,3(7):8-10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科学的宗教观,对于我们认识宗教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用社会存在来说明宗教的本质、起源及其存在的根源,在宗教问题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宗教现象、处理宗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