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子 《台声》2003,(8):20-24
每一次去八大处的时候,都会从车上看到一个古色古香、树木葱郁的庭院,一直以为这是公园。直到最近的一天,才知道这是一家医院。同事告诉我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整形外科医院,蔡国斌就在这儿工作。“蔡国斌是谁啊?”“你不知道蔡国斌?”同事用很诧异的眼神看着我,“那可是我们台胞中的名人啊!你竟然不知道?!”同事再一次的质疑让我感觉不知道蔡国斌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紧接着,同事开始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蔡国斌:整形外科医院瘢痕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2.
幽默小品     
挖洞一个罪犯的妻子要求狱吏能给她丈夫一份稍微轻松些的工作。她解释道:“他抱怨说他近来一直觉得很劳累。”“但是,他白天什么活也没干啊。”狱吏回答道。“这我不知道,他对我说他连续几个晚上都在掘一个墙洞呢。”风湿病人病人:“你还记得吗?8年前你曾给我看过风湿病,你当时要我避免潮湿。”医生:“是啊,现在你要看什么?”病人:“我想知道,眼下我是否可以洗个澡?”(有硕)两栖动物A君,市政府某部门官员,奉命下到某县挂职锻炼,任副县长。晚上坐小车回来,同事羡慕其潇洒浪漫,戏称其为城乡两栖动物。A诉苦道:不下去领导不愿…  相似文献   

3.
电话约定之后,我见到了嘉诚,不到三十岁的样子,一个很有素养很有气质的人。他眉宇间的儒雅流露出丝丝的愁苦。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沟通,知道了嘉诚早就是一位文学青年了,发过不少作品,拿过一些大奖,现在机关里担任一个部门的主任。我知道,在前来求询的朋友中,我又遇到了一位悟性很高的求询者,这助长了我的信心。嘉诚说:“最近单位要组织到外地考察,千万里的路程,由我领队。我很是忧愁,不想成行,又不知道该如何对单位里说。”“考察兼旅游,不是一件好事吗?”“您不知道,我有病,我身上有很多病。”嘉诚开始诉说,“几年前,一位朋友给我一些狗肉,我…  相似文献   

4.
“我早就知道他迟早会出事。他出事正常,不出事才不正常呢!”这是合肥一位司机对王怀忠的评价,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他的“父母官”——一位副省长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盘点2009年两会流行语,与胡锦涛总书记“请你指正”一同风行网上的,是网民们对李肇星的亲切称呼:“星爷”。当有记者询问李肇星,是否知道网友对他的昵称时。他一副少见的困惑表情:“不知道呀。”李肇星坦言,自己对网络媒体关注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亿万普通网民以各种方式走近这位“老明星”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有幸代同事做了两个月的信访工作。信访过程中一些事情让我感慨良多,甚至有几分忧虑。也许是由于我刚接受这项工作的缘故吧,同事热情地为我建言献策:这些人在瞎闹.不就是来弄钱么?然后列举许多他曾看到过的类似情况,并建议如何转、推、拒。同时,旁边也有不少同事对这一见解表示赞同。当把信件转到基层时,一位信访下作者带着冷淡且无所谓的口气说声“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8.
“他是科班出身,工作能力非常强,对政策法规非常熟悉,领导对他非常信任。”李春明的一位同事一开口就用了三个“非常”来评价他。的确,李春明是个技术专才,是我区  相似文献   

9.
大约一个月前,我就“国十条”行动计划采访环保部的一位专家,他先是很肯定地说:“这必然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治理大气污染的议程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历史上都是没有的。”然后又表示了一些忧心:那里面提出的目标,不知道究竟能实现多少?  相似文献   

10.
火化工找对象难,这是事实。一个电视摄制组北上黑龙江,采访了一位俊秀的女火化工。令人遗憾的是,她刚刚经受了一次失恋的沉重打击,以致电视片中录下这样一段解说词:“寒冷的风掠过长椅,揪痛了姑娘那颗善良的心。她和许多殡葬工一样,忍受着失恋的痛苦,承受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一位记者西入太行山.采访了某个殡仪馆,了解到这样一段“趣闻”:省报登载了一位女殡葬工的先进事实,她的丈夫“发毛”了,跑到单位的传达室.将这期报纸统统“没收”,不想让同事们知道他有个烧死人的妻子。因为,小伙子一直对人讲,他的爱人在民政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同事告诉我,他的上高中的女儿竟然不知道蒋介石是哪国人。这对他实在是不小的打击。同事在编辑部里负责历史、文物方面的稿件,同事的老爸是史学界屈指可数的重量级人物,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却不料孩子闹出了这等笑话,也难怪他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2.
学会尊重     
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美国人。有一次,他的一位日本朋友在跟他谈天中,说他刚听了一堂很没有意义的课,讲课人是个“jerk(译为笨蛋)”。作者很好奇地问:“用日语怎么说‘笨蛋’这个词?”那人想了很久,然后非常遗憾地告诉他说,在日语里实在很难找出一个与“笨蛋”这个词相对应的词汇。那么日本人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情绪呢?一次,作者亲眼看到一场车祸,他很想知道这两个司机在撞车后会说些什么。没想到,两个司机下车后先互相说了句“对不起”。作者实在无法相信日本人不会发脾气,于是他很认真地观察身边的日…  相似文献   

13.
王佳 《半月谈》2005,(8):60-61
邹乃杰在乡政府里表现突出.好像没有什么工作是他不能干的.于是同事们戏称他为“万能工”。不知道被谁传出去了。以后乡亲们干脆都不叫他名字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万能工”。  相似文献   

14.
小品迷付帅     
如果你有机会到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顺义分公司来,提到“付帅”的名字,保安员们都会说“认识!就是演小品的保安员,他真是搞笑高手。”2002年3月,付帅在顺美服装厂保安班当队员。一天,《情有千千结》电视剧摄制组到客户单位进行外景拍摄,他的两个队友发现著名演员李幼斌也在里面,两人想和明星合影,却又不敢说,便撺掇付帅去问问。当付帅纯正的东北话一出口,李幼斌便愉快地答应了,并问他“你是东北的吧!”一聊才知道,两人都是长春人,地道的老乡。合完影后,李幼斌拍拍他的肩膀说:“咱们东北人在表演上很有天份,悟性高,我看你很聪明,挺适合表演,…  相似文献   

15.
民生服务     
百姓语录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心。各个渠道的募捐纷至沓来,让重庆人民树立起战胜旱灾的决心。可是,日前笔者的一位教师朋友讲了一个引发我深思的小故事。这位朋友的学校组织募捐,她的一位同事给他的孩子专门拿了5元钱,让其捐给灾区的小朋友,可是,这位孩子到校后只捐了4元,自己“贪污”了1元钱。孩子的父亲知道后很生气。心想:“平时我没少给他零花钱啊!怎么这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贪污’。”或许,这件事是孩子无心而为之。但却让我联想到,如果我们的监管机制不健全,谁又能保证我们的慈善捐款都能顺利地到  相似文献   

16.
“不知道”     
如果您是一位教师,您是否有过被学生问住的“尴尬”?您是否说出过这三个字:“不知道。”相信如果您是一位教师,您一定有过这样的“尴尬”。但是对于您是否说出了这三个字,我不敢断言。  相似文献   

17.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18.
李保田当然不是一根葱,他是一个我很敬重的表演艺术家。说实在的,演艺界明星、演员何其多,而真能称得上表演艺术家的又何其少。李保田当得起这个头衔。说李保田这根“葱”,无非是一个说话的方式,即如剥葱似的由表及里,来谈李保田这个话题。我的感觉,李保田是很值得一说的,只要是有话好好说,他决不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作为一县“父母官”的县长在“民告官”时出庭应诉,在目前的中国还很罕见。而刘嘉水不仅出了庭,还认为很自然:“政府首长作为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这说明,他是一位法律意识很强的领导干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依法行政也因此在罗源的工作中扎下了根。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些在法律面前总忘不了自己是“某某长”的“官”们,那些总不知道如何依法行政的“官”们,请看看刘嘉水,学学刘嘉水。  相似文献   

20.
大人物姓米,但不叫大人物。他大名兴利,取兴利除害之意。这很符合他警察的身份和职业特色。大人物不过是一个雅号,来源于他的外观形象和性格特色。他个大、头大、嘴大、手大,外加说话高声大气,人称五大。   具有五大特征的小米,也不过二十五六,在单位里属于小字辈,大家就喊他小米。 小米,快,去喊老王来。领导这样叫他。他“哎”一声,二话不说,飞快跑去。小米,来,给我打壶水去。同事也这样叫他。“好”,他应答着,也是二话不说,屁颠屁颠地就去了。   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小米一视同仁,毫无怨言,便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