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本泰 《传承》2013,(6):54-57
十二大党章继承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良传统,摒弃了九大、十大党章的"左"的错误,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规定。它不仅奠定了现行党章的根本规范,增进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且在新时期党的历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本泰 《传承》2013,(8):54-57
十二大党章继承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良传统,摒弃了九大、十大党章的"左"的错误,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规定。它不仅奠定了现行党章的根本规范,增进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且在新时期党的历史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反党集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问题,是大讲阶级斗争年代出现的特殊现象。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共历史上的“反党集团”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延安整风时期;1955—1956年;1957—1958年;1959—1965年;“文革时期”。“反党集团”的最后结局分为三类:彻底平反;作为“反革命集团”已经平反,但对其中的主要分子没有彻底平反;仍维持原结论。对“反党集团”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对于什么是“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党纪规定或法律的界定;对于什么人,什么机关才可以打成“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法律的界定;对于要不要经过法律机关的审判才可以打成“反党集团”,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帝和法律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万岁"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这次大会发表的宣言最后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个口号为后来党的若干文献沿用,并出现在一些重大会议及节日庆典等场合,也是许多革  相似文献   

5.
中共历史上的两次飞跃昭示人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立足于客观实际与具体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左"、右两种倾向;要着眼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要致力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时还要有一个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与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6.
<正>中原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中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曾三次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正值武汉危急之际,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决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所以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119  相似文献   

7.
浅谈思南在黔东北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南,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的中下游。早在新石器时期,思南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他们以乌江及其主要支流岩头河、黑鹅溪河、石吁河之沿岸为主要栖息地,过着渔、猎、牧、农的生活,因而乌江便成了思南先民的母亲河。特别是在陆路交通极为不便的时候,水上运输便成了主要交通手段。思南,正是由于很早就享利于乌江,而成为贵州历史上开发较早,商贸繁荣、文教发达、人才辈出之地,并且在黔东北一带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一、由于建置较早,使思南成为黔乐“首郡”,一直为州、司、府治所在地思南,在夏禹时,为荆州之属。春秋战国时,属楚,…  相似文献   

8.
散木 《同舟共进》2010,(8):48-53
在国民党刑场上死里逃生的一名共产党员,最终竞成了中共不共戴天的仇敌,这真是历史的莫大讽刺……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中央从撤离延安到移驻西柏坡,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中共中央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及苏联、美国干预中国内战而造成的国内外矛盾,从最初提议东移承德,到考虑南迁淮阴,再到最终移驻西柏坡,无不体现着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0.
中共广西省工委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韦显知在烽火连绵的抗日岁月里,中共广西省工作委员会(简称广西省工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对广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既联合又斗争,促进广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为什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了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制定两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的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提出在军队中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是毛泽东。不过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提出“三大纪律”,10月24日宣布“三大纪律”是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在攻克遂川县城后,毛泽东于1928年4月3日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增加两项内容,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17,(5)
正中共淄博支部,亦称中共淄博矿区支部,成立于1924年7月。这是淄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山东省内,继中共济南直属支部后,建立的第二个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党支部。以中共淄博支部的建立为起点,淄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史大戏在淄博大地展开了。淄博近代工人阶级的产生淄博近代工人阶级是在19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着早期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不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已有数百亿人生活过,百科全书上收录的世界名人就有两万多名。那些出类拔萃的巨人,或以其开天辟地的创举,或以其叱咤风云的伟业,或以其深邃隽永的思想,或以其光彩夺目的作品,或以其创造发明的成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泯灭的痕迹。究竟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影响最大?究竟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有比较才有鉴别。本文试图采取独特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炎黄文化●在濮阳●的历史地位黄泽岭远古时期,以黄河中下游两岸的黄土丘陵地带生存条件最为优越,加上濮阳地处咽喉要道,东西南北各部落辗转迁徙在此交会,人们逐渐认识到此地为天下之“中”,谁能占据中原濮阳,谁就能统一四方。于是各部落在这一带展开了异常激烈的争...  相似文献   

16.
中间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地位温雪琼“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合作是基础。除此,还有另外一派政治力量,这就是中间党派。这部分人包括:第三党、国民党内民主派、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中国民权保...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历史形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产生、发展和体系化的;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学基础的;是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的重大变化和处理全球社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现高潮的思想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发展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继毛泽东之后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相似文献   

18.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历史学领域中,著名学者龚育之独树一帜,从诸多方面为党史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龚育之的突出贡献是与其思想境界、学术风格密切相连的.系统总结他的治学特点,如:立足现实、关注时政的研究态度,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理论境界,文风简约、论证有力的学术风格,毕生敬业,笔耕不辍的工作精神,有助于其他学术同仁全面了解龚育之的卓越贡献,更有利于年轻学子从中获取为学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