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声》2018,(2)
正1月3日至7日,上海昆剧团连续5天在台北上演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以及经典折子戏,台湾观众欣赏到了昆曲的缠绵婉转、富丽华美。《临川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朝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而成,演绎了纷繁世间事,不仅是中华历史上的戏剧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戏剧作品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罗屿 《小康》2012,(7):96
"汤显祖文化,一直作为遂昌的第一文化品牌在打造。但在我看来,汤显祖文化绝非仅限于《牡丹亭》,而是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小康》:遂昌对汤显祖文化的研究可谓走在全国前列。在您看来,还有哪些工作需进一步推进?杜兴林:汤显祖文化,一直作为遂昌的第一文化品牌在打造。但其实关于汤显祖文化,还需深度挖掘。就像如今遂昌县城,汤显祖的雕像不多,《牡丹亭》里的情景再现也没有。在深度挖掘之后,还需对汤显祖文化的价值再认识。在我看来,汤显祖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相继问世后,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与重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汤显祖戏剧的无穷艺术魅力和永恒的审美意蕴,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和国际戏剧界的一笔重要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李月红 《今日浙江》2016,(13):56-57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距今400多年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和中国明代戏剧、文学大家汤显祖,分别在自己的传世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发出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17)
正把所有的休闲产业当作整体进行规划,同时把汤显祖文化、《牡丹亭》文化有机整合。遂昌的做法,让绿水青山真正活了起来北京时间2016年4月8日,浙西南遂昌县,一座位于钱塘江瓯江上游的秀美小城,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昆曲爱好者,魅力源于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英国时间2016年4月23日,位于英国中部,方圆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近3  相似文献   

6.
赴浙江遂昌,奔青山绿水而去。随主人一路走仙霞岭、南尖岩、神龙岩……无垠苍翠催你深呼吸,“大氧吧”名不虚传哩。 入夜回城,被引入一座紧凑的古宅——噢,明代“戏圣”汤显祖在此当过五年县令,开笔《牡丹亭》,四百年后逢盛世,纪念馆应动生焉。  相似文献   

7.
罗屿 《小康》2012,(7):94-95
遂昌,中国浙江西南部小山城,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斯特拉夫德,英国南部小城,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流芳古镇。两地远隔万里,却因彼此的文化自觉,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了一次迟到400年的"牵手"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相似文献   

8.
大美昆曲     
《群众》2015,(2)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首批19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源于我省昆山千墩、盛行于明清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荣登榜首。昆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是因为它极为丰厚的文化含量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昆曲乃唯美的集大成者,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著称,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融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学等于一体,被誉为"百戏之师"。其许多名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经久传世的不朽之作。这十几年来,经过探索创新的昆曲,正在本土——我们江苏苏州乃至全国实现活态传承,青春版《牡丹亭》已面向世界成功巡演200多场,电影《红楼梦》也捧回了第十二届摩纳哥国际电影节三顶桂冠。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7日,我刊记者采访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校长、消防总监许少勇先生。记(记者):许先生,《公安教育》是一本为全国从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人员服务的刊物。您是否为我刊的读者介绍一下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的情况?许(许少勇校长):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隶属澳门保安部队。澳门保安部队同时管辖治安警、水警、消防警等部队。澳门保安部队的培训学校有两级,一级是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再就是各保安部队管辖的训练中心。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可称为澳门地区警察的高等学府。记:能否具体介绍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的成立情况?许…  相似文献   

10.
戴春艳 《今日浙江》2014,(21):58-59
正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戏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可谓惊心动魄,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不过,你肯定没想到在这凄婉优美的曲调声中还夹杂着一种几乎绝迹的古老声腔,那便是明代风靡一时的海盐腔。海盐腔的由来,还得从明代说起。明代有位叫谭纶的抗倭名将。嘉靖年间,时为大司马的江西人谭纶在浙江为官。此时,正当"海盐腔"在南方最为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晚期 ,各种社会学术思潮涌动 ,“三教合一”论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潮 ,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及个性的王阳明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先后兴起。出生在这个时期的汤显祖博采各家之长 ,汲取驳杂的学术营养 ,建构起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大厦。学术界往往把汤显祖狂狷叛逆的个性、“为情作使”的创作理念和激情 ,与王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以“自然为宗”和李贽的“童心说”等中国早期启蒙文化精神联系起来 ,而把“临川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作为其出世思想的代表作 ,受到佛教寂灭遁世和道教无为虚无思想的消极影响。本文旨…  相似文献   

12.
《才子牡丹亭》是徽州吴震生、程琼夫妇合作完成的评点《牡丹亭》的与众不同之作。全书以程琼的《绣牡丹》为蓝本,仍可视为女性对《牡丹亭》的批评。该评点在女性戏曲评点史上有着重要价值:彰显女性对戏曲的评点能力,是《牡丹亭》评点的标新立异之作;不应仅被视为文人的自娱抒怀之作,而是具有社会目的的戏曲批评,反映了闺阁才媛的精神追求;评点的刊行将女性的戏曲评点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视野,是女性传播思想的手段之一;对《牡丹亭》在女性中的传播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闺阁读者的对《牡丹亭》的阅读行为,带有浓郁的感情"卷入"色彩;闺阁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充满了独特的女性"重情"意识。《牡丹亭》的闺阁传播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伦理规范中闺阁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欲望。  相似文献   

14.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任浙江省遂昌县知县五年,任内与逐昌县独山村的士子叶澳、叶梧和叶干三兄弟交往频繁,他们共同游览遂昌风景名胜,留下诸多诗文唱和之作。汤显祖还为《平昌独山叶氏宗谱》题写了叶梦得《像赞》、撰写了《叶氏重修宗谱序》。汤显祖辞官回乡后,叶氏三兄弟与他往来依然密切,他们互相传递思念和牵挂,独山三叶架起了汤显祖与遂昌士子百姓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乡音》2008,(11)
经常会看到小说中提到八拜之交这个词语,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语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  相似文献   

16.
澳门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名字——濠江、马交、MACAU……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名称已逐渐为人淡忘。只有明清之际出现的"澳门"这一称呼,渐次固定来,延续至今。"澳"字的本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澳门周围众多的岛屿、海湾,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海"澳"。据《澳门记略》记载,"澳门又称濠镜、濠江、海镜、镜湖、香山澳等,其日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从明朝开始,地方官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开始使用"澳门"来称呼这片美丽的土地。除"澳门"之外,澳门还有一些别致的名称。这里海域宽阔,盛产生蠔  相似文献   

17.
对于谭盾来说,《牡丹亭》不仅是追思,更是梦想。“这版《牡丹亭》正是我心里的样子,非常单纯,回归到了明代的那种美。”潭盾在演出结束后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8.
正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说,上世纪90年代,大陆有最好的昆曲演员,台湾有最好的昆曲文化人与观众,如此结合就撑住了底盘。而往前一步,也就成为最好的制作团队与最好的昆剧演员形成的黄金组合。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时下新编昆剧,台湾制作团队与大陆昆曲演员的合作模式,已经行之有年。江苏省昆剧院去年底与台湾舞台剧导演王嘉明二度合作,在台北、高雄两地演出新编昆剧《西楼记》。楚江一曲连两岸,  相似文献   

19.
苏枫 《小康》2011,(12):110-111
年逾古稀之年,白先勇在每次《牡丹亭》落幕时会感觉特别孤独,作为一个真正的异乡人,他似乎一辈子都在品尝"似水流年、浮生若梦"的味道"北京变了好多!不过,北京的重量,还在。"2011年11月14日傍晚,白先勇坐在东方君悦酒店七层的大沙发上,窗外是摩天大楼耸立的王府井,再远处,是即将上演第200场青春版《牡丹亭》的国家大剧院。学者夏志清曾说:"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如今,他是青春版《牡丹亭》总策划、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初冬,在纪念澳门回归祖国第一个十周年之际,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成功举办了"澳门之歌"歌词创作比赛,通过推选《澳门之歌》、《一个神奇的地方》、《盛世莲花》等三首深受各界好评的歌曲,借助台湾中时媒体集团的渠道,给台湾民众带去"一个不一样的澳门",使他们感受到回归后的澳门发展新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