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人看不出漏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牛”,不论他或她的第一声啼哭如何嘹亮,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牛气。美国人的牛气,是熏陶出来的。女儿小的时候,我带她去学棒球.和她一起的有一大堆美国  相似文献   

2.
高山 《小康》2007,(2):90-91
礼品卡是送礼者的“万能匙”,也是商家的“摇钱树”。每年圣诞节,美国人都有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挑选礼物的习俗,这让很多消费者都伤透脑筋。西雅图的托尼思前想后,还是买了一堆“礼品卡”送了出去,同样,他也收到一堆“礼品卡”。送礼品卡成为时尚很多美国人认为,送“礼品卡”是一  相似文献   

3.
陈石 《今日广西》2008,(2):34-35
今天,平均每1小时,中国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Made in China”商品—— 全球每10台DVD,有8台是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4.
肖妮 《人权》2010,(4):45-47
中国当代诗人顾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似文献   

5.
于浩 《中国人大》2012,(22):22-23
“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额从2001年的30.8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6.88亿美元,增长超过5倍。2012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出口交易额超过115.2亿元。2011年共有55部国产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文化部部长蔡武拿出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制造”不但使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使神州大地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中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是低端日常生活消费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游,从而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纽约客》记者何伟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和常态的中国社会,这可能是一个连中国人自己都没深入了解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有那么两位中国人,一位是来自东北的薛晓平,一位是来自苏州的刘中杰,虽然都不是义乌人,但却联手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尝试创建一套“英国义乌”模式。 他们俩的共同信念,就是一定要把“中国制造”的品牌做好,让英国人知道,中国商品并不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9):66-67
“中国制造”是不是正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东南亚制造”会不会取代“中国制造”?业内人士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和中端制造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正>提到美国的中国城(China Town),美国人一定翘起大拇指,对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的唐人街赞扬有加,认为这是美国的骄傲,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形成一个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是不可能的。对于外贸依赖度超过了73.5%,外贸总额己位居全球第二,并可能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中国,蜕变可说是生死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郭晓东 《传承》2012,(18):73-75
作为国际社会中中国责任论的主导者,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利益攸关方,表明其对华战略的新调整,意图在承认中国崛起的基础上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以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美国不断热炒的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将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12,(4):7-7
有数据预计,中国将延续2010年和2011年的格局,继续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逾四分之一世纪的努力,终于在世界面前初步赢得“中国制造”的声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近二三百年积弱甚久,致使离世界工业中心、科学中心仿佛一直十分遥远。现在,当“中国制造”名声蓦地飞来时,每一个中国人从心底里首先都是接受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汪春伟 《当代广西》2007,(23):40-40
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公干之余,免不了要到商店走一走。特别是头一回出国的同志更是感到压力巨大,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促使着他们为为亲朋好友捎上一些外国的商品作为礼物,此乃常理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内消费者,面对“中国制造”被妖魔化,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当然知道妖魔化是被蓄意夸张的,我们不愿意看见这种妖魔化局面;但另一方面又深受身边的假冒伪劣之苦,亟待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整顿秩序,而国外的妖魔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施压”。据说日本是“一流产品留国内,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2007年见证了猪年的到来,猪是中国老百姓的蛋白质主要来源。而在2006年狗年,在中国养狗的人空前暴增。2005年是鸡年,我都不想回顾那种时候。但是,在今年——我们刚刚跨入的鼠年,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呢?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这种小小的啮齿动物充其量被视为一种宠物,我们该拿它怎么办呢?回答是相同的,就跟在中央王国对大多数动物的处理法子一个样——吃了它!  相似文献   

20.
专科教育的萎缩局面。原因固然不少,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中国制造距离中国创造的距离始终不见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